?对野生菌一生要强的云省人(二合一章) - 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 容姝姑娘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对野生菌一生要强的云省人(二合一章)

对野生菌一生要强的云省人(二合一章)

生产和销售都有人在管了,眼下还差一个管理种植的,这个位置是最重要的。药品这事儿,只要药方子在,哪怕厂里出现变故问题都不大。

原材料的重要性现在体会不出来,只有穿越后沈白露的爷爷那一辈人才知道其中的痛楚。城市的扩张和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繁荣,但同时生态也遭到了破坏,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太困难了,为了发展国家,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地方官员们不得不放低了姿态拉外来投资。

投资合作本来是双赢的事情,但是某些国家却在这个时候把目光对准了我国的珍稀动植物,各种秘方。以合作为威胁基础换了一种方式开掠夺,许多药材遭到了大肆开采,其中一部分,甚至连苗都被他们移植走了。不仅要抢,抢了以后还想自己独家拥有,真是可恶至极。但那个时候没办法,国家和人民太穷了。

除此之外,水土流失导致山林减少,中药材一下子就紧缺起来,当然,还有利润问题也是极重的因素,种种原因加起来,人工种植药材成了主流。

化肥农药催生出了产量,质量却越来越次,爷爷说,同样的病症,同样的药方,他年前的时候一副药就能见效,后来三五副都不顶事。

白露不希望制药厂的药走上这条路子,所以她采用在山林里种植的方式,尽量让药材原汁原味的生长。药材里有不少是多年生长才得用的,短些的种下去两三年能收获,但十年八年才能收的也不少,别看改革开放还有好些年,时间真的不不多。

最重要的是,这事儿周期长,要是出了变故失败了,再想做就更难。所以管理人员至关重要。

上一次移植,白露亲自带人去,平日里她只要有时间就会去看看村民们照顾药材照顾得怎么样。并且她按照村民们的工分表整理了一份药材档案,上面清晰的记载了每一天移植了多少株药材,最后成活了多少株。

但白露既然定下了要教徒弟、多培养人才这个目标,便管不了这件事情。这相当于工头的位置需要有,最好是熟悉药材习性,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行,木月管理一天两天的还可以,但时间长了她估计不乐意,只能再琢磨人选。

好在现在还是集体经济时代,且木家堡的人足够团结,虽然有那么一两个偷奸耍滑的,但是大部分非常认真,上一次落雨移植的药材成活了九成。白露可以慢慢挑,实在不行就先这么种着,她和木月多关注些,在寨子里培养一个出来。

女孩子们上了骡子,花了两天时间便回到木家堡。木昆阿爷老远看见马帮回来,早早把大门打开,这会儿刚吃过午饭,村里人不少,有些熊孩子还顶着蒙蒙细雨出来玩耍,马帮带了好些东西回来的消息一下子就传开。村民们看见一袋袋装得满满的粮食喜笑颜开,各自算着存了多少工分,准备明天就去找白露换粮食。

死气沉沉多年的木家堡越来越朝气蓬勃,村民们的日子有了期望,最近还有几个姑娘小伙子过来相看,想要嫁进来,木月乐得走路四面带风。白露也高兴,生存条件下,人类打猎食用野兽无可厚非。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如今总算迈出了第一步,只要粮食来源稳定,村民们便会减少打猎的比重。人口的增多,代表劳动力增多,她现在就缺人干活呢。

寨子里来了新人,总要知会木年一声。马帮的人在卸东西,白露提起在省城淘到的宝贝和帮木年带回来的包裹,领着白晨和梅家姐妹去找木年。木年对白露热情,对外来人还是不喜,不过这是白露个哥哥和徒弟,她态度倒是比其他人好些,主动开口道:“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你那院子又是药材又是粮食的,怕住不下了,隔壁不是还空着一间吗,赶明儿收拾出来,给这几个姑娘住吧。”

想了想又加了句“往后你再收了小姑娘做徒弟,也叫他们住在那里。”这句话,便是表明了对白露收徒弟带人回来没有意见。

云华几个自进了木年的院子就噤若寒蝉,忠义堂这地方以前她们只在书上和电影上看到过,电影里那些土匪可凶狠了。也是到了寨子,她们才晓得木家堡的前身,听说是来见大当家,一个个拘谨得不行,就连白晨眼神都严肃了几分。此刻见这大当家这么好说话,竟然还给她们安排了住处,云华觉得木家堡的人实在太好了,激动得跟木年说了一串谢谢,老三泽兰掏出一块手帕,小心翼翼的递过去:“大队长,这是我自己做的,不值钱的东西,感谢您愿意接收我们来木家堡。”

木年本是不想要的,她一个老人家了,不亲不戚的要小姑娘东西叫什么事。但一眼就被帕子上活灵活现的小猫吸引住了眼神,绣的得实在太像了,那猫儿像能活过来一样。

白露只也围过来看,她只听说泽兰针线活做得好,云华倒是曾经说过,家属院有位奶奶教了她姐姐不少东西,她以为学得是做衣裳,没想到竟然是刺绣。她后世见过不少刺绣作品,在迷上汉服后,甚至在苏州那边定做了几套,都是老绣娘的手艺,价格贵的惊人,但技艺更惊人,其中一把双面绣团扇叫她爱不释手。白露有个家有小资产的朋友还打趣过:这种顶级的奢华,如果不是没钱玩不起,她还玩什么国外的奢侈品啊,就一套衣服都不用算配饰,多少个包包加起来才买得起啊。

泽兰的这副作品,针脚什么的跟那些绣娘没法比,可能人家的学徒都比泽兰绣的好,尤其是这是一幅绣在旧棉布上的作品。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灵性。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白露竟然能感觉出来。明明绣得不是十分精致,但你就感觉那小猫儿要活过来了。当然,这个不算精致是指白露在沉迷的那段时间上过不少非遗课,听过人家绣娘讲解什么是完美的作品。在普通人看来,泽兰这个真的非常好了。

想来泽兰的师父应该是精通刺绣的,可惜了,这孩子如果能好好跟着学,再过几十年说不定也有一番成就。但遇上这样的家庭,又遇上这样的大环境,确实不幸。

“孩子,你会做裁缝活吗?”木年接过手帕,主动问起来,白露竟然能从大当家的眼里看出点期望来,也是神奇了。

“简单日常装的会,中山装也学过,做得不好,婚服只是学过,具体的没有上过手。”泽兰便跟木年和白露介绍她学过些什么。

白露猜得没错,泽兰的师父确实是个绣娘,两口子都是苏州人,跟丈夫随军过来好些年了。说起这个机缘,跟佩兰也有莫大关系,佩兰去给那家孩子辅导功课。家里没人看妹妹,她和大姐不在,奶奶还会欺负妹妹,索性孩子乖巧,就领着去。

都是一个军区的军属,又是请人家来帮忙,不是那相熟性子好的佩兰也不会去。嫂子们不仅没有意见,有些还欢迎她们去,因为泽兰半夏和云华乖得很,通常都是拿着自己的作业在一旁写。自家孩子看着她们这样,也不好意思不认真。

泽兰很喜欢看婶婶做针线活,有一回婶婶觉得这孩子好玩,一时无聊就教她缝了几针,后来看出孩子有天分,又同情孩子的身世,加上佩兰辅导孩子很不错,她闲着也无聊,种种原因综合下来,这位军嫂便教了泽兰不少东西。只是对外都说是教的缝缝补补做衣裳,刺绣是绝对不能说的。

泽兰如今拿出来,也是存着想漏技,让木家堡的当家人看中的心思。人已经到这里了,虽然都能留下来,但是不管在哪里,大家都喜欢有用的人。

“月儿,你去把我那块蓝布拿过来给这孩子。”木年招呼了木月一声,又对泽兰道:“你先试试给月儿做一身衣裳,要是做得好,以后在寨子也不用担心你们几个的生计,有的是人拿着东西来给你做。”

木年心里高兴,觉得白露眼光就是不错,收了徒弟不说,连带回来的其他人都是有用的。寨子里的姑娘儿郎们哪里都好,不管是打架还是打猎都是一把好手。就是这针线活,也是奇了怪了,三代人就没出一个有天赋的,也可能是有天赋的不乐意学,从她开始,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撚火草叶子线他们倒是能做,织布也有十几人可以,缝缝补补就困难了,反正吧,木家堡这些年的衣裳都是请其他大队的人帮忙做的,偶尔有一两个嫁进来的会做,也不爱接活。路远不说,有时候还拿乔,木年也头疼这个问题。

白露也是这会儿才晓得木家堡原来没有几个能做衣裳的,她倒是知道寨子里不少人衣裳上的粗针□□线,但木黑子那棒槌信誓旦旦的说这就是他们木家堡的风格,这样粗犷才够狂野。

神tm的粗犷才够狂野哦!

白露又跟木年说了要把佩兰放到学校和白晨负责对账的事情,木年现在对白露放心得很,这些事她自个儿张罗就行。说完了新来人的安排,白露便让白晨和梅家姐妹先回去,屋子里只剩下木年和木月,又去关门。

见她这举动,一直稳坐着的木年放下烟锅,肉眼可见的紧着起来。

“是不是阿阳出事了?”阿阳是薛承曦的小名,木年起的,木月说过她在薛家爷爷奶奶那边也有一个他们起的小名,叫望舒。

“他工作的地方出了场意外,房子塌了。当时我去参加了救援,薛承曦左腿骨折,做了手术问题不大,好好休息不会留下后遗症。只是他原本下个月回来看你们的计划泡汤了,托我带了些钱和票过来,还有这个,是他特意给您和月儿买的。”

白露拿出两封信,其中一个装着钱票,还有两块梅花表。

“这小兔崽子,尽学着人家瞎花钱,我们在山里生活,哪里用得到手表,也不怕把他老婆本花完了。”木年说是这样说,嘴边的笑意却半点没少,连忙接过信来,也不管白露还在这儿就拆开看。

薛承曦没想过瞒着外婆和姐姐他受伤这事儿。毕竟那是意外,如今事情已经结束了,又不会有后遗症,以如让亲人们瞎担心,不如直接告诉她们他的情况,他们心里有底,才不会乱想。毕竟他两年没回木家堡,错过了这次假期,也不晓得什么时候能回。

信上多是叮嘱木年要注意身体,木月入山狩猎要注意安全,又跟两人说他加了工资,如今挣钱养家不成问题,让木月减少进山,好好生活,等他回来看她们。

关于他自己的事情,他只说自己长高了,胖了多少斤,最近又吃了些什么好东西,关于工作的事情,一点儿都没提。

“不回来也没什么,他是做大事的人,只要人好好的就成。”

看完信,木年和白露感叹一句,倒也没多问薛承曦的工作环境。她们也是有见识的,知道牵扯上保密条例这东西,她们做家属的装聋作哑才是对孩子好。

木月把白露帮忙带回来的包裹打开,薛承曦没空外出,带回来的东西基本都是他攒下来的福利,吃食最多,饼干罐头糖什么都有,还有一些是他自己组装的小东西,白露看见木月拿出来一把累似袖剑之类的东西。绑在手臂上可以发射出□□,关键是这东西都是用小螺丝安装起来的,它可以拆开后组装成铲子,螺丝起子,双截棍.....

这东西叫木月爱不释手,一边拆装一边跟白露炫耀:“阿阳小时候就喜欢捣鼓这些东西,他记事以后第一回来寨子里,其他小孩跟他炫耀弹弓,他当天晚上就自己做了一把,不管是造型还是准头都比其他人的好,反而把炫耀的小孩子勾的眼馋。他给我做过弓箭,匕首和双截棍,都是自个儿去跟打铁叔学了亲手做的,不过那些都比不上这个,尤其是这个铲子,我以后入山打猎都不用带装门的铲子了,哈哈明天木黑子看见得准的羡慕流口水。”

白露想到那温润如玉的人擡着大锤打铁,脑海里画面感拉满,噗嗤一声笑出来。

这实在是很不搭啊!

除了薛承曦,白露又和木年说起了张成达,军区走这一趟,白露便明白为什么木年和张成达可以成为朋友,他们都是那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人。而且都足够豁达,大局观强,只要你不去触碰他们的底线,他们都很好说话。

张成达对和木家堡合作的事情诚意十足,并不仅仅只是去痹丸,其他的一些常备药,他打算循序渐进的试一试,如果效果和西药差不多,张成达打算把这些药都换成木家堡生产的中药。

他心里想看到木家堡发展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张成达觉得如今战士们用的很多药品,比如克感敏土霉素去痛粉之类的,他这个不学医的看成分都晓得绝对比中医副作用大。

“他既然想订,那咱们就接着,反正咱们的药好,他也不吃亏。这老家伙倒是有心了,还能找到绍兴产的黄酒,上一回喝到这东西,还是十几年前了。”

比起这些生意经,木年对张成达带来的这个包裹更感兴趣。反正如今寨子里的人都习惯了去给白露做事情记工分,再用工分和白露换粮食。半年前,木家堡天天吃肉,十天半个月才得吃顿干粮,不知不觉中,竟然家家户户都开始了每天吃一顿粥或者面的日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