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无题 - 我在大秦以武成仙 - 浪花上的咸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72章无题

天心柱立,秦国正式进入帝国时代。嬴政改年号为始皇帝元年,自称朕,于泰山再次封禅。

并立下大誓:“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立天柱以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异族,定我大秦万世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

帝国新立,诸多事宜纷繁复杂。

比如:

首先,储君应该选好。

其次,帝国需要论功行赏,多少人封侯、多少人提爵、多少人赏官。

最后,该如何安排军队?

还有,大秦这么多的土地,该怎样划分治理?人员如何安置?等等等等,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不过这些事情都由大臣们去解决,嬴政只要负责批阅签字就行。

在大秦帝国新立的那一刻起,大秦周边的国家内部便掀起了巨大的震动。

"单于,我等听闻,大秦新立,东方六国已成历史,被秦国纳入统治,如今秦国实力无比的强大!"一名大臣站在一旁对着冒顿道。

冒顿点了点头,对于秦国新立之事早有耳闻,但却没有想到竟然如此迅速。

冒顿道:"大秦新立,本单于决定先派遣使者带着礼物去贺喜,然后服个软,西域诸国的攻打刻不容缓,先将秦人那边稳住再说。"

大臣道:"单于,这件事交给我吧!我已经命人去准备了,只是我担心,这次使者去秦国恐怕难以顺利。"

"为何?"

"单于有所不知啊,这些秦国人一直视咱们大匈奴为眼中钉肉中刺,这次单于派遣使者去秦国,恐怕秦国的人不仅不会领情,反而会借机向我大匈奴发起进攻呢!"大臣道。

冒顿皱眉想了片刻,道:"先这样安排吧!实在不行,本单于就只能答应贝加尔湖里的水神的要求了!"

"单于,如果狼神知道了,那?"

冒顿抬手,大臣知趣地默默离开。

“唉~”

冒顿在大臣离开后杵着脑袋叹息到。

一年的光景很快就过去了。

整装待发的秦军等了又等,然而先前准备攻打匈奴的事情却好像不曾说过的一般,满朝文武对此都集体闭口不言此事。

平时对攻打匈奴最积极的李牧也是一样,和朝堂保持一致,从不谈起秦军北上伐匈奴的事。

就这样,大秦在这一年内大踏步地向前迈出了好几步。

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

随着郡县制度的普及,朝廷对地方的管控越来越深。

再加上蒸汽火车的出现,交通大为便利,政令下达十分的迅捷。

而律法的严明使得各地官员都不敢松懈对地方的管理,生怕一不小心就掉了脑袋。

与此同时全国的军队也进行了改编,划分了五个军团,分别驻守大秦各地,震慑外界一切不轨之徒。

并且军队内退伍的士兵被聘请为治安官,维护地方安定。

而安定的环境永远都是教书育人的好时机。

百年树木十年树人。

人才的培养都是需要许多的精力以及漫长的时间的。

并且国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工不强!

没有农业商业工业的大力支持,国家想要培养人才那将会是无比的困难。

因为国家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提高国民素质和教育水平,以免造成社会混乱,影响社会发展,所以一定要加快速度的建立一套健康完善的体系。

然而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强盛的经济基础上的。

良种的普及,带来的是粮食的丰收。

粮食的丰收,拉动了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工业的进步。

这三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循环壮大使得经济繁荣后,国家就有了大量的资金去发展教育。

大秦三十六郡,几百个县,每个县城内都设立了中学学校一座。

对下,每个乡里在原本的公立学堂的基础上改立为乡学,也就是小学。

对上,各个郡城内设立大学,通过大考选拔来自各地中学的优秀学子,为大秦的发展输入新鲜的血液。

值得一提的是。

来自山东的孔家后人向嬴政提出要将儒学定为学生们主要的学的知识,其余的都作为选修,可以不学。

李橦当场就嗤之以鼻,不屑地顶了回去。

他提议,将儒学仅作为语文、历史、思想品德这三门主课中的一部分,和其余的武道、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几门课都得并行发展。

这样才能使得人才得到全面的发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