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我未摘月,月亮却奔我而来(16)
大年初一,街道上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硫磺气味,空气中夹杂着烟火的热烈。
白茫茫的地面上,随处可见被鞭炮炸过后的红色碎片,像是满地绽放的花瓣,满溢着新年的喜庆与欢愉。
早晨的阳光洒在雪地上,在浅淡的烟雾中,反光却不显得刺眼。
秋鹤原和袁琼师早早便起了床,换上新裁的冬衣,亲自走到府门口点燃了一串鞭炮。
随着“噼啪”声的响起,仿佛将过去一年的霉运与晦气统统炸掉,迎接新一年的喜气和福气。
火光明灭,在二人脸上映出红色,夫妻俩对视一眼,四手交握,袁琼师牵起柔和的嘴角。
与此同时,秋南亭的小院里,清晨的寒意依旧,秋南亭在温暖的被窝里懒洋洋地翻了个身,迷迷糊糊地听见了鞭炮的声音。
“要起来了”他脸埋在李津赤裸的胸口上,“去放鞭炮。”
“嗯。”
嗯完有的人也没动,仍把人圈在怀里,亲亲他的发顶,甚至还用双腿把人夹住了。
被男人的体温完全笼罩的感觉,比睡在烘烤过的被子里更舒服,秋南亭手脚全软了,迷迷糊糊说再睡十分钟,必须起来了。
“嗯,十分钟。”李津眼睛都没睁开,也不知道这俩人怎么在这个没有钟表的地方判断十分钟的。
两人黏黏糊糊地在被窝里又睡了个回笼觉才起来,也不算太晚,正好袁琼师派人来叫他们去那边吃早饭。
秋南亭在自家小院门口也放了串鞭炮,点完火李津便用披风罩住他,搂着人退后,两人待在一个披风里看着鞭炮炸响,大红的纸屑飞溅。
待二人都收拾完毕,正院早已准备好了大年初一的第一顿饭。桌上摆满了各种馅儿的饺子。
然后写袁琼师一人吃到了三枚钱币,而秋南亭吃到了一枚,另外两个一大一小的男人完全没吃到。
秋南亭把自已那枚钱币擦干净,塞给李津。
袁琼师看在眼里,分了两个钱币给父子俩。
“希望今年也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这就够了。”袁琼师露出温柔的笑。
吃过早饭,便要开始准备回老家祭祖了。
秋家的本家不远,就在京城南面的一个小城里,他们每年初一都会回去一趟。
不过今年得多带一个人回去,康王至今都还在为难民的事焦头烂额,对自已儿子,多少是有些分身乏术了。
所以秋南亭一家顺便就将李津也给带上了。
府门口早已停着两辆马车,夫妻俩一辆,秋南亭和李津一辆,车夫将马儿的鞭子轻轻一挥,马车便缓缓驶上大道,往京城外去。
一路上,街道两旁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马车摇晃着,车轮碾过碎冰和雪,发出清脆的声响。
到达秋家老家时,一众亲戚便迎了上来。
秋鹤原还没走到门口便被亲戚们围住,恭贺新年。
家族中许多小孩也挤了上来,缠着秋南亭,个个脸上都挂着笑容,兴奋得像小鸟一样。
“南亭哥哥,我好想你呀!”一个小女孩拉着秋南亭的衣袖,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秋南亭蹲下来,将小堂妹抱起来,“润雨长得这么高啦?哥哥也想你,待会儿给你糖吃。”
“她换牙了,近日可吃不了糖。”秋润雨的娘站在旁边,笑晏晏地看着他们。
小女孩听见亲娘的话,撅着小嘴趴在秋南亭肩膀上,忽然发现秋南亭身后站着个不认识的,很高的哥哥。
“哥哥,你是谁呀?”秋润雨歪歪脑袋,“是南亭哥哥的好朋友吗?”
秋鹤原听见女孩声音才想起来忘记给众人介绍了,赶紧走到李津身边,跟亲戚们正式介绍了一番。
“这位是康王的世子,与南亭关系不错,过年这段时间康王事务繁忙,他便跟着我们一起热闹热闹。”
李津拱拱手,“诸位不必客气,将我当做南亭同样对待即可。”
秋润雨悄悄拉了拉他的披风,小声道:“世子哥哥,那你到底是不是南亭哥哥的好朋友呀?”
秋南亭目光看向李津,瞪了瞪,示意他不要在小孩儿面前说一些奇怪的话。
李津只得点点头,也压低了声音道:“对,我是南亭最好的朋友。”
男朋友也是朋友。
“啊!阎鸿哥哥也说过他是南亭哥哥最好的朋友——”
“以前是他,现在是我了。”
秋南亭无奈地笑了笑,“你跟他比什么?”
“哥哥哥哥来跟我们放火炮!”另外一群秋南亭的小堂弟也围过来扒拉他们的裤腿,嘴里嚷嚷着想要放鞭炮。
家长站在旁边本想让孩子们别碰到世子,谁知李津顺手就捞了个孩子起来抱在手上,笑呵呵地说让秋南亭带他们一起去放炮玩。
“现在不行啊,得等会儿,等祭祖结束再陪你们玩,好不好?”秋南亭俯身耐心跟孩子们解释。
下面六个萝卜头,加上两人手上的两个,一共八个小孩齐刷刷地用童音拖出长长的一个“好——”字,簇拥着他进到府内去。
回来的主要目的就是祭祖,众人便先就往那边去。
一眼瞧见祠堂的大门,门上贴着崭新的春联,红色的纸张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亮。
秋鹤原领着袁琼师走进祠堂,秋南亭放下孩子也跟着走进去,各位秋氏的长辈小孩都整齐地排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