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京官闹事
第71章京官闹事
回到暖阁,也就是之前和朝臣议定新成立的军机处,秦会和赵子龙却是已经等候多时。“陛下,这是微臣和几位大臣拟定的谈判纲要,呈请陛下御览!”秦会恭恭敬敬的递上一个折子。
赵飞看了眼秦会,觉得这老家伙城府的确很深,自己前日如此折辱于他,但至少表面上他却是丝毫没有任何表情。
不由得心中警惕了两分,赵飞面色平静的接过折子。
看了这么多折子,如今的赵飞已经彻底的从简体字里解放了出来,已经至少不像刚开始那样大多数字不认识。
秦会等人的确很用心,自己只是风花雪月了一番,这里就已经写下了洋洋洒洒万余言的大致攻略。
仔细的阅读了一番,赵飞不由得感叹这几个大臣真的不把那雄鹰部落的家底不搬空誓不罢休啊!
这胃口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赵飞心中有些疑惑,若是阿密特真的答应了这些要求,那日后草原岂不是我大宋不是疆土的疆土了。
“这些他们会答应吗?”赵飞合上了折子,有些疑惑的看着秦会。
秦会仿佛早知道赵飞会这么问,闻言立刻答道:“回禀陛下,如果他们的形势真的向他们说的一样危急,那么就可以谈下来。”
“如此,朕明白了。”经秦会这么一提醒,赵飞立刻恍然道:“秦相此举当有两层含义,一是投石问路,试探对方所说究竟是真是假,若是真的,对方自然会谈,若是假的,那也就没有谈下去的必要了,另一个则是迷惑对方,如今我朝内忧外患,看上去岌岌可危,不少势力蠢蠢欲动,相国此举则是告诉他人我朝的底气很足,让对方不敢轻举妄动。”
赵飞悠然说完,秦会神色一愣,随即恭敬的叩首道:“微臣之心,陛下洞若观火。”
“呵呵,”赵飞轻声一笑道:“相国言重了,朕也是夙夜与相国相处,这才能稍微明了相国之心。”说完,赵飞又转向赵子龙道:“赵尚书,你有何事需要禀报?”
赵子龙哭丧着脸道:“陛下,京官们又在户部闹起来了?”
“怎么了?”赵飞有些莫名其妙。
“今日是京官们发俸禄的时间。”赵子龙偷偷打量一眼赵飞,见赵飞面色入常,便继续说道:“可是户部的银钱全部都拿去赈济灾民和支援边疆战事了,实在没有多余的银钱用来发放京官们的俸禄,所以他们就在臣的户部闹起来了,臣都没敢回去,就直接奔陛下这里来了。”
“什么?”赵飞本想说不发工资活该被闹,但一想到自己就是京官们的老板,这话就堵在了嘴里,而是一脸严肃的看着赵子龙道:“你是户部尚书,这预算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出去银钱短缺的事件?”
“这……”赵子龙顿时说不出话来了,只是往地上一跪,闷着头不说话。
赵飞一见这家伙居然刷起来无赖,顿时也有些无言,便道:“你不要跪在地上不说话,且站起来,给朕好生分说一下怎么回事?”
经赵子龙仔细一解释,赵飞这才明白事情的原委,也知道这当官也没有想象中这么好。
大宋实行的官员工资制度是极为复杂的,官员体系中一个最低级的官员,他的月薪是五担大米,然后他每升一级,薪资就翻一番,等到秦会这个级别,月薪则在上千担大米。
这个薪资全国统一,全部由户部发放,但由于户部没这么多大米,所以很早以前就改为按照大米的市价换算成银钱发给官员。
而赵飞以前的某一个皇帝祖先,突发奇想,制定了一种相当于后世绩效考评制度的方式融入了这个工资体系,这个绩效是怎么做的呢?就是每个月只发放一个官员一般的薪资,剩下的一半放在年底按照官员的表现发放,如果表现后就加发百分之三十,如果表现不好就剪发百分之三十,如果犯了事,就全部扣除。
然后又有赵飞的各种祖先或者突发奇想,或者是为了省钱,就在这个工资制度里增加了许许多多莫名的东西,总之大宋的工资制度就连户部最资深的郎官都搞不清楚,一直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发着。
最近由于边疆战事吃紧,经赵飞御笔朱批,暂缓发放去年的绩效工资,也就是大部分京官半年的工资,本来这也没什么,京官们虽然闹腾了一阵,但他们苦惯了,便也苦着脸继续干下去,但虽知道这个月发俸禄的日子却是只发了之前四分之一的工资。
工资本来就少发了一半,现在在一半的基础上又少发了一半,这也没什么,可最大的问题是补贴没了,这才导致他们直接闹了起来。
补贴是什么,补贴就是因为朝廷俸禄较低,很多普通官员无法靠俸禄正常生活,所以朝廷在俸禄之外额外发放的补贴。
因为朝廷最近花钱厉害,所以户部在奏请了赵飞之后,便把这补贴给砍掉了。
“至古以来,不缺为官之人,他们要是闹,就全部开革了吧!”赵飞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之后,如此对赵子龙说,至于自己什么时候又给京官工资减少一半的,赵飞却是记不得了,不过砍补贴的话,赵飞倒是有些印象。
谁料赵飞如此一说,赵子龙神色就是一变,秦会更是大声疾呼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嗯?”赵飞眉头一皱,神色顿时就冷了下来。
“陛下有所不知,这……”秦会随之就将这里面的门道仔细的说了一遍。
大宋全天下的官员俸禄都是一样的,也就说你不管是在边荒之地还是在京城,凡是级别一样的官员俸禄都是一样的,所不一样的就是各地的补贴了。
当然,你可以说不需要补贴,可京城的生活条件能和边荒之地一样吗?
京城随便租个房子都得花去普通京官一半的俸禄,若是连京官的衣食都保证不了,又如何能让他们用心工作?
所以京官们通常又有补贴,这一次户部的事情除了俸禄减半,更多的则是这补贴已经有数月未曾发放了。
当然自古不缺乏为官者?
如果是太平年间,这句话自然是真理,但如今大宋内忧外患,各项事务需要熟手来处理,那些刚刚上任的生手只会把事情弄的一团糟。
别看闹事的只是京城最低品级的官吏,可这个朝廷大部分的政策执行都是通过他们的手才可以完成。
因而若是一旦将他们全部开革,只会导致整个朝廷数月之内运作不灵,政令不出皇宫。
“难道诸位大臣如此智慧还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赵飞惊诧道。
“陛下。”秦会有些尴尬的和赵子龙相互看了一眼道:“微臣是一国宰相,若说制定政令微臣自然是当仁不让,可若是要把这政令彻底的贯彻落实到全国,微臣却是不会的。”
“怎么回事?”赵飞疑惑的看着秦会。
“陛下,”赵子龙接过话头,道:“微臣举个例子,比如朝廷制定一条政令,这条政令涉及的人群里有一个叫张三的人,要想让这条政令落实下去,这张三却是一定要知道了解这条政令的。”
“那你们直接跟张三说就是。”赵飞道。
“可问题是臣等找不到张三。”赵子龙无奈的看着赵飞,见赵飞仍然一脸疑惑,就继续说道:“大宋人口何止千万,分居全国各地,就说这长安,叫张三的人就不知有多少人,微臣等怎么知道谁是附和条件的张三?就算知道谁附和条件,可张三住在哪里,微臣等如何知道?”
“所以呢?”赵飞眉头挑了起来。
“所以就需要有人将这条政令传达给张三。”赵子龙苦笑道:“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如今闹事的那些基层官吏,他们常年和最普通的百姓打交道,自然是知道谁是附和条件的张三,自然是知道这张三住在哪里的?”
“所以这些闹事的官员是绝对不能开革的?”赵飞看着赵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