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制约西瓯(二合一) - 帝秦设计师 - 买土拨鼠的松鼠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帝秦设计师 >

第276章制约西瓯(二合一)

第276章制约西瓯(二合一)宴会结束,屠睢等人已离开,殿内酒菜香气未散,却不复刚才那般欢闹,西瓯王道:“今日之事,诸位以为如何?”

原本一些醉倒的头领此刻恢复清醒,哪有刚刚醉醺醺的样子,不过是装出来的罢了。

壑老叹道:“早知秦人贪鄙,未想竟贪鄙至此,其等不仅想制约我等,还想制约其他部族,想成为我等头上之国,好大的野心!”

壑老的话未说完,但其他人知道未说完的话是什么:秦人野心是很大,却真有实现的可能!

呼索出声问道:“可有解决之法?”

壑老摇头道:“没有,如今是我等有求于秦人,而非秦人有求于我等,且就算我们不答应秦人,总会有人答应……”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一、他们有求于秦人;二、秦人并非一定需要他们。

这种情况下,西瓯王和众头领脸色能好看才怪,可惜开弓没有回头箭,如今只有拿下这最后一场比试,让秦人能忌惮一点是一点。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6*9*s*h*u-b-a.cx】

西瓯王话后,众人没有了再继续商议的兴致,连向来活跃的呼索也不想说话,甚至对三日后的比试也失去了兴趣,即使在比试上胜过了秦人又如何?还不是要被秦人套上绳子!

“武力征服最终还是要回到同化上来,除非大秦能一直保持对被征服的人有绝对的军力碾压,或者大秦在征服那些地方时,便将当地人全部消灭,没有人,自然也就没有矛盾和冲突。”

这确实也是个办法,可惜一样很难实现。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怎么长期有效控制藩属国,让藩属国不能反叛宗主国的控制。

从这场比试得出这个结果后,西瓯王和众头领心情变得更加沉重,他们不怕秦人,却也得承认一个事实:他们真不是秦人对手!大秦使团这边也没高兴,虽说早就预料到会败给西瓯人,但失败还是让人感到失落,连六国都被他们灭了,却在这败给了百越蛮夷?赵佗率领一百秦军走到屠睢面前,屠睢拍了拍赵佗的肩膀,又对一百名秦军士卒道:“诸位已在比试中尽力,失败非诸位之过。”

屠睢看着赵佗,将由赵佗率军与西瓯人进行山地作战比试:“来前,公子已预料到会有这种事,嘱咐过能胜最好,不能胜也无妨,这不会影响到对百越的外交方略。”

听了屠睢的话,赵佗吐出胸中的闷气,如果不是在山林,呼索根本不是他对手,他道:“不会再有下次!”

任嚣道:“公子高瞻远瞩,必有深意,此事于匈奴也同样在发生,必是公子针对他们的一步棋。”

因为秦军的素质摆在那,输给他们只是由于对山林不熟悉,对山地作战不熟悉,然而这些事是可以逐渐变熟的。也即是只要秦人熟悉了山林,掌握了山地作战的那些方法,那他们对秦人将再无优势。

壑老话落,殿内陷入沉默,直到西瓯王发声道:“不,还有一种解决之法,即我等变得比秦人更强,也掌握治疟之法!”

这其实很正常,大秦的军队多少人,他们又多少人?

这些方面叠加在一起,会演化成一个后果,如果真和秦人开战,他们就算能得胜,也绝对是惨胜。

任嚣和赵佗愿意为他陈说清实情,等于变相削弱了这种隐患,屠睢向两人行了一礼,“谢两位!”

在大殿内的其他重臣点头,不费一兵一卒,就给百越中最强大的西瓯套上绳子了,还让其成为了大秦的爪牙,帮助大秦对付其他百越部族。

这不仅是西瓯面临的问题,也是其他百越部族面临的,但想解决几乎没有可能,因为那需要百越众部齐心协力,共同进退。

和匈奴人的比试是大秦主动提出,而和西瓯人的比试,却是西瓯人提出,两边的选择也不同,匈奴相当于派了群杂兵,而西瓯人派的却是实打实的精锐。

像百越这种地方,百越人往深山老林里一钻,和大秦打起游击,就算大秦最终能胜,也会很头痛。

这如果是在真正的战场上,也就意味着消灭一支百人的秦军,他们需要付出超过五十人的伤亡,这对他们很难接受。

“但武力征服,就算一时将他们打服打怕了,那也只是口服而心不服,其等会在一段时间内畏惧大秦的强大,但当这种畏惧消退,其等依旧会反叛大秦。”

“李念公子曾说过一句话叫‘失败乃成功之母’,回去后,诸位可以仔细回忆琢磨此次比试,总结教训,让下次不再失败!”

给秦人当帮凶迫害其他百越部族,总比其他部族给秦人当帮凶来祸害他们好。

一晃,已到了三天后,西瓯王和一众头领脸色不太好看。

成功出使西瓯的消息被屠睢派人向咸阳传回。

尉缭道:“但百越人不傻,知道他们吃了亏,不会永远想被大秦套着绳索,其等必定会想办法摆脱,像派人到大秦偷学大秦技艺,像私底下串联,约定一同反秦……”

李斯看向李念,“对百越之策主主出于尚书,尚书可有法解决?”

本场比试由赵佗和呼索带队,各自率领一百人潜伏到两片山林之中,获胜方式是谁最先将对方人数消灭殆尽或者夺得对方帅旗。

因为他们疆土太小、人口太少,技艺也不如秦人,如何能变得比秦人更强?而且,秦人会给他们时间变强,会让他们学到先进工艺?

这代表秦军的素质超过了他们,那他们在最后一项山地作战比试中胜出也意义不大。

因为在已经进行的各项比试当中,他们只在小场胜过,所有大场全败,角抵、奔跑、射、刀枪之术,无一例外都败给了秦人。三是本次比试中只准用木制兵器,对秦人的限制其实比他们更大,秦人的甲胄和兵器绝对要优于他们。

“一直保持绝对的军力碾压且不说能否做到,那其实也并非稳定住了当地,而是能在当地反抗时快速镇压,至于将当地人全部消灭,同样很难做到,即使大秦能做到,也得付出代价。”

听到这里,王贲饶有兴趣地问道:“尚书是认为从军事实力上征服不可取?”

从比试中见识过秦军的部分实力,西瓯王和众头领对大秦的态度变得更加“欢迎”,等他们找来的得了疟疾的族人被使团带来的药给治好后,更是变得“热情”,对大秦提出的条件几乎没有异议。

闻言,任嚣和赵佗摇了摇头:“此事虽是大使决定,但我们认为在当时的情况,是最合适的决定。我等会上书陛下,陈说实情!”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将其他国家化为大秦之地,让那里的人成为大秦之民。”

“此番比试会很不容易,尽管来前已在山林训练过一段时间,但时日太短,且这里的山林和大秦不同,他们生活于此,更为熟悉,我等却很陌生。”

和秦军比试的也是他们挑选出的族中最能征善战的勇士,但只有几人能赢过些小场。

虽然早就知道秦人很厉害,能随秦人使团出使的秦军更是秦军中的精锐,可没想到秦人会这么强。

一是西瓯人少,秦人多,撑不起这种消耗;二是他们占了地利之便,却依旧付出了这种代价,要是失去了地利之便,代价会拔高到何等程度?

这对西瓯王和众头领不是一个好消息,他们希望的是能在各项比试里大胜秦军,小胜都不行,现在反倒被秦军胜过,更难接受。

一些头领已经在思考也许不该提出和秦人比试,不比试即不会暴露,比试反倒让秦人知道了他们的底细。

李念这才道:“诸位所担心之事必会发生,这个问题的实际在问如何长期有效控制其他国家,使其他国家难以反抗大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