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战栗之蓝 - 机动战士高达外传 战栗之蓝 - 皆川由佳 - 二次元小说 - 30读书

第一卷 战栗之蓝

勇遇到它,还是在十一月中旬左右的时候。

当时,第十一独立机械化混编部队还在东欧地区。在经历了被称为奥迪萨作战的一大反攻作战之后,在该地区对吉恩的残存势力进行扫荡。当这个作战基本进入收尾阶段时,又被送到了仍在吉恩势力范围内的北美大陆最前线。

这个作战行动,是为了进一步筑固在奥迪萨所取得的胜利,罗高金是这样说明的。不过,这只是其目的的一半。

这个部队的目的是战斗,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寻找激烈战斗的机会。

获得ms的战斗数据才是他们的任务。

开战后仅几个月,吉恩就已经以破竹之势将地球三分之二的区域收入囊中。这不仅仅是将殖民地坠落地球,造成人类历史上最巨大的破坏而得到的结果。

被吉恩称为秘密武器的ms——扎古在战争中取得了更大的战果。

mobilesuit——mobilespaceutilityinstrumentstactical(机动泛用战术宇宙机器)。吉恩为了对付联邦军以远距离攻击为主要手段的“大舰巨炮主义”,而开发的人型机械。当然,联邦军方上层在大战以前就知道了ms的存在,也知道吉恩军以ms为中心在进行军备的调整。事实上,联邦在开战前也进行过ms的开发。但是,在这方面并不如吉恩那么热衷也是事实。

没必要去陪着吉恩的人偶玩。

从某位高官嘴里说出来的话,正是大战以前联邦姿态的写照。但是,那个“人偶”却在米诺夫斯基粒子环境下的目视战斗中,取得了极大的战果。

米诺夫斯基粒子,已经彻底改变了近代战争的形式,现在联邦切身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这种粒子,可以使微波至超长波波段的电磁波产生衰减,甚至能令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这样的集成电路出现误操作或功能障碍。也就是说,通过散布这种粒子可以使雷达无法使用,令电波通迅变得困难。同时,为了防止电子仪器受其影响,必需要加入保护系统。发现米诺夫斯基粒子以前所使用的精密制导武器,从造价上来讲已经不可能实现了,换句话说战争已经再次回到了旧世纪那样的目视战斗状态。

吉恩的“人偶”正是以在这种粒子环境下作战为大前提进行开发的。说起来,作为这种机体动力炉的小型核融合炉本身,就是通过封装等离子状态的米诺夫斯基粒子而得以实现的。尽管联邦也掌握着这样的技术,但似乎并没有考虑过使用在“人偶”的开发上。仍然无法挣脱以宇宙战舰与战斗机为主要战术束缚的联邦,开战初就遭到几乎毁灭性的打击。

随后,吉恩的“人偶”在二月进行了大规模降下作战之后,在地面可以说是纵横四方,无可匹敌。虽然当时也有人质疑这种身高达到18米的巨大兵器在地面上的有效性,但事实胜于雄辩。

在米诺夫斯基粒子环境下,首先有必要用视觉确认敌方,因此ms的视点高度并非是个不利点。同时,巨人用机关枪(虽说是机关枪,射出的子弹也达到了120毫米)进行射击,面对联邦占据地面战斗力核心地位的61式战车,从上方进行攻击也会变得更简单可行。

它的巨大当然也令其成为攻击目标的可能性上升,可时速超过100公里的战斗速度足以弥补这个缺陷。ms可以说是一座能够高速移动的炮台。

初期的地面战斗指南中曾这样记载,在对ms的战斗中利用航空器可以进行有效的攻击。但事实上,拥有可以破坏扎古那厚实装甲的火炮的战斗机根本不存在,在无法使用雷达的米诺夫斯基粒子环境下,要用导弹命中在地面跑来跑去的扎古也是非常难的一件事。面对机动性和装甲都优于战车的ms,从上空进行轰炸更不用说也是没有意义的。

另外,联邦的航空战斗力在殖民地坠落之后,指挥系统就陷入混乱,完全无法运用。

就这样,联邦也开始陪着吉恩玩起了人偶的游戏。正式开始着手ms的开发是在开战后三个月的时候。联邦在之后数月间就完成试作机的技术力量,令身为门外汉的勇也感到钦佩。同时也觉得,既然能做到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认真地去做呢。

机体性能在扎古之上,可是,联邦将ms投入实战之前的半年多的时间,成为了决定性的差距。吉恩在这段时间里,着实地积累了大量实战的数据,填补机体性能上的差距之余,还有许多实际性的技巧技能。无论怎样优秀的机体,如果不调整到能让它发挥应有能力的状态的话,也只不过是一具“人偶”而已。

勇所在的这个部队就是为了获得这样的数据而创设的。最理想的结果是,他们能完成吉恩在这半年的战斗中所累积的量,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部队被尽可能地要求转战于战况激烈的战场……没有配置于特定的方面军,而是直属于上层(贾布罗)也是出于那样的原因。昨天在欧洲,今天在北美,也许明天就会去非洲。

因为是不属于某个方面军的独立部队,所以没有特定的基地,根据每次的作战任务更换战场。

战斗力为5架ms与2架支援直升机、2辆气垫车。5架gm全部出击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1架作为预备机,1架担任本队的警戒。

作为部队通常来讲应该拥有相当于两个小队的战斗力,但是运输和整备都要自行解决的话就会形成中队规模的庞大编制。不管怎么样,运输这些装备以及整备用品,至少需要七架米迪娅。

光操纵米迪娅,就需要操纵士、副操纵士、机体管制士、炮术士,再加上每机需要整备师6名,操作员1名。

一号机更要体面地加上部队长罗高金上尉、副官毛中尉、操作士长、索敌操作员、整备队长等人员。

他们无法加与战斗,但却是这个部队在运用ms上所不可或缺的人员。用菲利浦经常用来抱怨的话来说,作为指挥官的罗高金是必要的存在,其他像ms机师、直升机或气垫车的乘员,要是根据情况增减的话,大约可以有十个人的程度。这样一来,就有大约八倍于机师的人数在支持着机师本身的工作。战争实在是一种非常消耗人工的事件。

在这基础上要是连补给也由部队独立经营的话,部队人员数就会很轻易地超过100名。

由于是以收集实战数据为目的,机师们在实行作战任务的同时,必须将机体平安地带回来。因此,机师队伍是由从各方面军里被选拔出来的精英组成的。像帕克那样在ms驾驶员中战绩超群的人,就被送到了这个部队。

尽管如此,对这个部队来说仍然有许多苛刻的要求。部队创建时被配属了十名机师,现在其中留下来的只有三名——勇、菲利浦和萨玛纳。而且基本上不进行机师的补充,近一时期光满足5架ms各自的驾驶人员就已经非常吃力了。在新任的帕克到达之前的情况是,长达数日的时间内就只有三名机师勉强在工作。但是,作为大前提的作战行动与返回都不得不去完成,出击也尽可能地进行轮替。出于这个特质,物资的补给也很充裕,经常会送一些暂时不必要的东西过来。有一次还差一点把gm加农这种奇怪的东西给送过来。

从这个部队得到的数据被反馈到联邦的ms上,上层也已经不惜成本了。当然,如此充沛的补给,使得通常部队所无法想像的高消耗率也不在话下了。

一般来讲,对部队下达的攻击命令,是由所属方面军的司令部进行立案后,制定实施计划。而当时这个部队并没有正式的名称。

后来转由上层直接管辖之后,就勉强加了一个部队名,那恐怕也是预计到会前往战况最激烈的场所吧。

尽管当地的部队不必去进行那种

不合常理的作战,但要说他们是不是觉得庆幸倒也未必。进行激烈的战斗,这件事本身在作战计划上就拥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成功的话就能获得极大的战功,这一点是这群集团外的人所令人羡慕的地方。

当然,这些都是以勇等人置身于危险当中而换来的战果,只是作战的成功让他们都忘却了这一点。不仅能获得上层颁发的勋章,甚至可以说勇等人独占了这所有的战功。作战结束之后,当地部队的那些人,都会以一种半带羡慕和嫉妒的眼光看待勇他们。即使不用这种眼光看他们的人,也绝不是出于对他们抱有好感。

因为他们知道,勇等人所在的部队是以获得ms实战数据为目的的“土拨鼠”。

*译者按:“marmot”其实是指“豚鼠”,荷兰人第一次看到豚鼠,误以为是欧洲土拨鼠的一种,故有此名。另外也因为常用于医学实验,所以也有“实验品”的意思。这里则依照一直以来叫惯的“土拨鼠”来翻译。

2

萨玛纳准尉绝对不算是个技术拙劣的机师。

那个时期,他已经是一个很有实力的机师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与帕克的动作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这种教科书式的操作,在训练的时候应该经常会受到教官的赞扬吧,而在实战中被赞扬可就是敌机了。预判对手的动作,然后顺利的话就能积攒到击坠数。

因此,说萨玛纳正陷入苦战,一点也不夸张。

在萨玛纳机体的侧近出现着弹的烟尘,扎古机关枪的120毫米子弹,向着正在做回避运动的萨玛纳连续不断地进行射击。

回避连续攻击的技巧,一定要严格地保持。成功地使用过一次的回避运动,不管是如何辛苦的动作也不能去改变它,无论着弹的闪光有多近,或者爆风挤压着装甲,要逃得更远这种事想都不可以去想。

10米处的着弹,在ms驾驶舱中就会觉得是发生在1米处的极近距离,这是机体的巨大所产生的错觉,这会让人产生恐惧感。只要不是直接被命中,120毫米的子弹在这种距离下是不可能打穿gm的装甲的。记住这点就能忘记恐惧感。人型兵器之间的战斗,会让人产生是等身大的肉身在战斗的错觉。

不过,萨玛纳是被选拔到这个部队的机师。他明白恐惧感会让自己产生错觉,所以他正在不断努力抑制着这种恐惧感。

即使这样,面对这个敌人还是陷入了苦战,敌人的实力使他一刻都不能松懈。几次的射击之后,敌人便将准星稍稍错开,通过预估萨玛纳的回避距离,将通常错开10米修正为20米的距离。在那么短时间内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这样应变能力的机师,确实是一刻都不能大意。

要是勇没有来支援,萨玛纳机肯定会被击落吧。

由于勇的攻击,扎古将120毫米的枪口转变了方向,在勇的机体近侧打出了无数着弹的火苗。当然,无论如何勇也不会只是一味地回避,100毫米的火线随即闪烁在敌机的脚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