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霸下驮碑镇黄河
那本山海隐录记载着天下五脉,此五脉定人间安泰,且其隐藏于华夏各处不为人所知,然那老道得此绝密之事必然有所动作!那他为何不顾因果缠身也要水淹江州伏尸百万?
且无论何时染此等天大因果着必遭天谴,就算古时帝王滥杀也会有相应的惩罚,何况如老道这般修者乎?
此时江州怨气滔天,这怨气非寻常邪祟之怨,乃因人祸死去的万千生灵之源,饶是以我视之也不由得脸色发白。
沉默片刻后我决定暂且搁置所有计划,全速赶往黄河之畔查探线索,如果真是那老道为祸人间致使百姓生灵涂炭,我便以龙渊亲手夺他性命。
“雨荷,暂且无法回楚家了,若你想走我可以找人送你回去。”
当下要紧的是如何安排楚雨荷这丫头,如果跟着我去黄河之畔,我怕她会遭那老道挟持,届时则会更为棘手。
她似乎也知晓自身去了也只会成了累赘,当即同意,而后望着我柔声道:“我在楚家等你,无论如何要活着回来。”
说罢她便头也不回的与岳泯离去,此行前去是要同老道算总账,如果真是他那则免不了一场恶战,说实话此刻哪怕龙渊在手我也没多少信心可战胜那老道。
许是上次漠北一行给我造成了心理压力,不过若不想办法阻止黄河决堤,到时必定会有更多人丧命!
念及至此我背上仿佛一瞬间多了大山一般,或许有人会问我为何明知可能会出事也要前往。
因爷爷曾言,若有妖邪危害黎民百姓,自当出手以命除之,如此这般方为土工之则也。
“走吧和尚,去江州找那老和尚算账。”
我眸中闪过一丝杀气向江州行去,后方那老头望着我的背影咂了咂嘴,浑浊的眼中爆发出一股精光。
“现在的年轻人火气越来越大,比咱家……我那时候可暴躁了不少。”好似意识到了自己称呼有了问题,老头虽说有些尴尬,但眸中却闪过几分倨傲之意。
的确若以他的身份算得上当世少有,况且怎么说也算是活到现在的……第二个老东西了。
此处距离江州仅有几个小时的脚程,何况这次的目标是黄河之畔而非被水淹没的江州城。
“那老头说话怎么尖声尖气的,听着刺耳。”一旁和尚打了个哈欠,脸上闪过一丝厌恶之色,似乎从骨子里便对那老头有所厌恶般。
闻言我却是一怔,刚才只顾着寻思江州一事,倒没注意老头说话的声音,如今经和尚这么一提醒倒想起来些,那老头说话的声音如同电视剧里的……公公一般!
我把心中所想说出来后引得和尚大笑,笑骂我这种关头居然还开如此玩笑。
倒不是我乱猜,着实那老头说话与电视中的公公有所相似,但身上那股子饱经沧桑的意味绝非常人可有。
或许他也并非寻常老者……
眼看江州近在眼前,黄河之畔距此也已不远,我不由自主的将龙渊握在手心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毕竟自进入江州后入目所见尽是冤魂四散,但它们好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给困在了江州地界,既无法轮回转世也不能出此江州,唯有日日夜夜盘旋于上空呼啸。
怪不得一进入此地便觉不对,此时的江州从上至下被怨气所弥漫,它们聚集此地无法离去投胎,若有修者路过此地必然惊骇而走。
即便有人愿以大神通超度百万亡魂,那也必然会竭尽心力而亡,除非甘愿停留此地一点点的将亡魂超度。
可工程量极为庞大,几百万的亡魂闻之便令人胆寒几分,哪怕它们个体威胁不大,但几百万之巨已然可以将任何人生生耗死。
此刻的江州刚才算尸横遍野……
望着前方一片狼藉破败之景,我二人对视一眼尽皆叹了口气,不知为何眼前的水位下降了不少,已然比之几个小时前要好上很多。
黄河就在前方几公里处,不出两个小时便可徒步而至。
一路走来越看越是心惊不已,路边所见一副狼藉破败之景,且每隔几步便能看到泡的发肿的尸体。
甚至我于一小树枝上看到了一个约莫几个月大的孩童,身体完好无损但早已没了呼吸,有心相救但无力回天。
行至黄河畔时我心中怒火已然呈滔天之势,如果此事当真因那老道而起,我便要亲手取他性命,并以其魂镇压江州万万年!
片刻后望着前方已然被稳固的黄河略有惊讶,但两侧仍然微微颤抖似乎随时会崩塌一般。
来时我本以为此地早已一片汪洋,但没成想竟被人捷足先登以某种秘法将黄河稳固,但很显然这种秘法并不能彻底稳固狂暴的黄河。
缓步走到黄河边时刚才发现,河中心有一片凸出来的陆地,其上有一个颇为巨大的石龟,且石龟的背上驮着半块石碑。
想必那里便是修复黄河的法阵,念及至此我一跃而至那陆地之上,后退两步饶有兴趣的看着那石龟驮碑。
若我没猜错此兽应唤赑屃,又名“霸下”,乃为龙九子之一,螭头龟足好负重,究竟是何人竟有如此手段以此兽为阵?
抬头观之那石碑上被人刻以法阵,法阵中心作为阵眼之物赫然是另一半玉麟符!
此物只在爷爷的笔记中提到过,或许它会是寻找到爷爷的线索?
不得不承认的是,那一刻我动了将此物取走的心思,毕竟我走后哪管洪水滔天,可一想到会有无数百姓因我而死,无数家庭因我而破灭时,心脏便如针扎一般的疼。
或许是在良心的谴责下我并没有将此物拿走,而是选择将其留于此地使得黄河不再决堤。
但望着下方仍旧奔腾的水流,看样子一枚玉麟符绝对无法将黄河彻底镇压,当下唯有以另一枚玉麟符之力方可彻底稳固法阵。
可是如此一来这两枚玉麟符必将永生永世困于此地,一旦二者失去其一则黄河必然再次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