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百越诸部落温馨小百科 - 大秦帝师:刺杀偷听祖龙,教扶苏 - 苏辛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15章百越诸部落温馨小百科

温馨小百科:

百越之地诸族落。百越有很多分支,包括扬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句吴、于越等等众多越族支系。《吕氏春秋》统称这些越族诸部为"百越"。

自秦对越战争将百越并入秦朝版图后,秦始皇将百越划分成数郡,并予划置入九州。

到了汉朝,整个百越地区,即吴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雒越在分野中都划归于九州之内的扬州。

东汉未年将岭南的越地后改置为交州。

1.关于东瓯西瓯:

瓯,古文与“区”、“沤”均相通。

现如今,有专家研究,“瓯”并非诸夏词汇。

古籍记载:“东南曰扬州……其译薮,曰具区。”“区”即“沤”,指浙江境内众多湖泊,湖泊或濒海地方被水包围的岛屿。

在这些被水“沤”(包围)的地方生活的人就是“沤人”,即“瓯人”。《山海经》中也有“瓯居海中”的说法。

故山林险阻崎岖曲折之地谓之“区”,即“瓯”,居此地者,即为“瓯人”。

在东面江浙地区居住的越人“沤人”是“瓯”,

在岭南西部地区居住的越人“瓯人”也是“瓯”,他们都是“瓯越”。

为以示区别,所以,习惯上称江浙一带的越族“瓯人”为“东瓯”,岭南西部一带的越族“瓯人”为“西瓯”。西瓯越人主要分布在珠江流域之柳江、红水河流域以北的广西区域。

2.关于南越部族:

南越,粤通越,南越亦称南粤,地理位置即今广东一带(广东的简称"粤"源于此)。

南越是存在于远古至秦末时期的古越族部族。

古国时期,广东北部、西北部和西部,大致是岭南苍梧古国地域。

约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岭南地区还出现了不少古方国实体。

广东境内,在珠三角地区有“驩兜国”,在粤中地区今博罗一带有“缚娄国”,在粤北阳山、英德一带有“阳禺国”,在雷州半岛及海南有“儋耳国”、“雕题国”等等。

《淮南子》对秦越之战岭南人击毙几十万秦军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南越与西瓯部族是百越诸部中属强大的支系,两广自古有狼兵之称源于此战。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发动"秦攻百越之战"后于公元前214年征服岭南随即在此地设置南海、桂林与象3郡;

公元前204年,南海郡的郡尉赵佗乘秦末大乱之际兼并桂林与象两郡,自立为“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国。

(南越部落建立国家:南越国。

秦朝南海郡郡尉赵佗乘秦末大乱之际,控制南海郡并隔断与岭北的交通。

随后于公元前206年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包括瓯雒国在内)。

公元前204年,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国。

公元前202年初,汉高祖刘邦不承认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为赵佗所有,反而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封给长沙王吴芮。

公元前112年秋季,南越王赵建德元年,汉武帝所遣的十万大军分四路进攻南越王国。

公元前112年冬季,路博德一军与杨仆一军先行会合,两军一同围攻番禺,后番禺降于伏波将军路博德,术阳侯及吕嘉出海西逃时被路博德捕获,南越国灭亡。

时为汉武帝元鼎六年,整个南越王朝历五王,凡九十三年。)

3关于闽越部族:

闽越部落即是闽越国的前身(今福建一带)。

因分七族,故有七闽之称。

闽越之"闽"源于图腾崇拜,闽越部落把蛇当作是部落的图腾;蛇在古语中又被称为长虫,就以虫为义,把该地称为闽越。

闽越人在距今3000年以前(相当于中原的夏商时期),已经创造出灿烂的独具特色的——闽文化;到了周朝,形成七个大部落,史称“七闽”。

(闵越部落国家:闵越国。

传说闽越国其国王族是越王勾践之后裔,楚败越后,徙至今福建省,于秦朝时为闽中郡“君长”。

公元前202年,汉朝封驺无诸为闽越王,都于东冶县(今福州),故其国号为闽越国。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企图诱使闽越国从己反叛汉朝,然而失败。

吴王刘濞叛乱失败后,其两子逃奔闽越国。公元前138年,闽越国发兵围攻东瓯国国都,但因汉朝出兵援东瓯国,于是闽越兵解围而去。

后因东瓯举国徙往汉朝江淮地区,闽越国得以占有东瓯国故地。

公元前111年秋季,东越王驺馀善反叛汉朝,发兵侵汉朝并自立为“东越武帝”。

公元前111年冬季。闽越国权贵们杀东越王驺馀善降于汉朝,闽越之地从此成为汉朝版图的一部份。)

4扬越部族:

扬越,亦通扬粤。

今长江下游的上海、江苏、安徽局部、浙江等皆古扬州之属;古扬州之地为越人所居,故曰扬越。

关于其地理位置及范围史料上有不同的记载:

如,《史记》记载:"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之后为赵佗南越国领地",此通南越;

也有用扬越来指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此通地区、越国,《吕氏春秋》:"东南为扬州,越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