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这样说话人人都是你的粉丝
第7章这样说话人人都是你的粉丝
适当时机闭上嘴巴倾听
即使你是天才的演说家,周围的观众也难免会有厌烦的时候,所以,要在适当的时候学会闭上嘴巴,倾听周围人的声音,在他人的诉说中获知一份真实的感情,一份隐秘的心语,从而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要想成为一个善于与人沟通的谈话高手,就要先从一个倾听者做起。谈论他人比较喜欢的话题,鼓励他人谈论自己以及他取得的骄人成绩。在倾听的时候,你需要记住的就是与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己的一切,远比你要提问的问题感兴趣得多。
我们大多数人常听而不闻,很多人在听别人说话时心里却在想自己的事情,根本没有用心去聆听对方在说些什么。而真正的倾听者绝不只是单纯地听而已。倾听者虽然不是谈话的主角,不需要说太多,但是聪明的倾听者往往会积极地、适时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以表示自己是在听对方谈话。要做到善于倾听他人的谈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方的谈话之中,能够时不时地问一些问题,或者是鼓励对方多谈他喜欢谈的事情,其中还需做到及时、机智地点头,这些反应也表明自己一直在认真倾听,这样诉说者才会想继续下去。
善于倾听,会让你处处受人欢迎,见机行事,适时地闭上嘴巴。人人都有思想和意见,一旦这种思想和意见积聚过多,就要找个方式释放一下,此时,最好的方式便是与他人沟通、交流,所以,如果有一个人能够在这时全神贯注地倾听他的诉说,必定会博得对方的认同和好感。
此时如果是一位具有包容心与忍耐力,并且十分友善的倾听者来与这样的人打交道的话,那么气愤的找事者大多会做到沉着、冷静,尽量克制自己。
很多人在交往时,往往牢牢地控制谈话权,不给对方任何可以说话的机会,因此错失了很多机会。倾听是一门艺术,世界上最难做到的事莫过于适时地闭上嘴巴。如果你想成为最受欢迎的人,那么,和对方谈话时最好把说话的机会留给他人,让他人说他们所关心的事和人。
少说多听能够创造愉悦的氛围,少说多听是对意见相左的宽容,能避免矛盾的激化。总之,少说多听可使你有更多的时间平复自己的情绪和思考,多进行分析,从而强化自己的语言天分,以便在适当的时候作出及时的反应。多倾听,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乐,让身边的人更喜欢你,让朋友更信任你,让亲人更离不开你。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有人在认真倾听并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会感到被尊重,同时对对方产生感激和好感。
学会适时地闭上嘴巴,倾听他人,理解他人,能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朋友。当我们静静地坐下来倾听对方内心的声音,同时以清澈的眼神注视着对方时,会让彼此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但许多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当别人说的话自己不同意时,往往不等别人说完,就想插嘴。实际上,这样做是不理智的,不但不能使别人放弃自己的主张来迁就你的意见,而且还让别人觉得你非常没有礼貌。你想想别人正有一大堆的话急于说出来,你却插嘴,这时他根本就不会注意你想表达的意思。所以,我们必须耐心听,并且鼓励对方把意见完全说出来。
故意发表一些错误的看法
小小的心理策略,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要是掌握它们,会为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你能想到么?有时候故意犯点错误,也能够成功。
当我们与他人相处,想打开话匣子却不知道如何说起时,我们可以故意说错一些对方很熟悉的事情,让对方为你纠正,此时你只需要做一个用心的听众就可以了,你们的沟通就开始了。
保尔·里奇是《芝加哥日报》的著名记者。此时,他正坐在胡佛的专用列车上,并且还和胡佛在同一节车厢。现在,他感到十分烦恼。他紧紧地跟着胡佛,对他来说,这是一个采访这位著名人物的绝佳机会,眼看着这个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的绝好机会就要过去了,他却一无所获,因为胡佛不想开口。有好几次,里奇都把话题扯到了胡佛平时最感兴趣的事情上,想调动他谈话的积极性。可胡佛紧闭的双唇告诉他,他的努力是徒劳的,胡佛此时对任何事情根本不感兴趣。此时的里奇面临着一个每个人都曾遇到过的难题:他想给一个比他年长而且位高权重的知名人士留一个好印象,可这位知名人士对他一点兴趣也没有,冷淡得很。在这种状况下,里奇用什么方法才能让胡佛注意到自己呢?就在他束手无策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在新闻采访中常常会用的心理策略:对内行故意发表一些外行的错误看法,以此引发被采访人反驳的兴趣。里奇说:“正当我想要彻底放弃时,上帝保佑,我对一件事发表了一明显错误的看法,而胡佛对这件事是很内行的。”
“当时火车正行经内华达州。我望着窗外那些寂静而凄凉的荒地和远处烟雾弥漫的群山说:‘上帝!没想到内华达州还在用锄头和铲子人工垦殖呢。’”
“听了我的这些话,胡佛马上接着我的话说:‘近代以来,那些旧式的、毫无目的的开垦早就被先进的机械方法替代了。’就这样,他几乎用了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跟我聊有关垦殖的事情,他越说越高兴,后来还跟我说起石油、航空、邮递等其他几个方面的问题。”
胡佛是当时世界上地位最显赫的人物之一,他作为共和国总统候选人到巴罗、阿尔托做巡回演讲。不知有多少重要的客人在他的专车里盼望能与他交谈,以引起他的注意,可他却与从未谋面的里奇神采飞扬地聊了将近两个小时。
里奇成功了,通过这次谈话,他给胡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里奇能赢得这次机会,不是靠他所表现出来的聪明,与此相反,正是由于他表现了自己学识不足的一面,让胡佛有了一个指出他错误的机会。在无形中,他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里奇的这个策略为何会对胡佛如此有效呢?因为人都有表现欲望,都希望别人知道他优秀的一面,一旦这个表现欲望被激发出来,他就会竭尽全力去做他认为他很拿手的事情。
寻找有兴奋点的话题
人在生理、心理上都有各式各样的需要,我们应当尽可能从某一方面去满足对方的需要,并以此为前提,同时也尽可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话不投机半句多。我们与某些人谈话越谈越投机,与某些人谈话却三言两语就想离开。人在社会交流中,运用得最多的就是嘴巴,我们要把这个利器用到极致,就要掌握好交谈的技巧。除了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外,更重要的是让对方也加入交谈,而不是一个人在那里独自侃侃而谈。在交谈中,要注意避开对方敏感,不愿触动的话题;不要伤及对方的自尊心;更要让对方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在交流中,要对他人及他人关注的事情感兴趣,不要把话题总是围绕在自己或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交谈是互动的,不是单向的。谈话要从别人的立场出发。如果你一天之中听到十几遍相同的话:“今天天气很好,是么?”或是:“你吃饭了么?”你对问话之人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这样的开场白显然让交谈无法开展下去。如果真心的想与人交流,就应该真正对别人感兴趣,就应该用心思寻找他人感兴趣的话题。
日本作家桐田尚作曾经说过:“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先多了解每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如此才能切入他的思想领域,和他进行更密切的沟通和良好的互动。”
平常,我们在与人交谈的时候,最好选择那些容易引起别人兴趣的话题,而那些不吸引人的话题最好少谈,这样才能使交谈深入下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况,诸如地位、素养、身份、职务、兴趣、气质、性格、习惯、经历等,都各不相同,因而决定了每个人选择的话题的不同标准和需要。
一个话题,只有让对方感兴趣,会话才有继续进行的可能。如果只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肯定会使别人感到索然无味。
美国女记者芭芭拉·华特初遇世界船王兼航空业巨头奥纳西斯时,他正与同门热烈讨论着货运价格、航线、新的空运构想等问题,芭芭拉始终插不上一句话。
在共进午餐时,芭芭拉灵机一动,趁大家讨论业务中的短暂间隙,赶紧提问:“奥纳西斯先生,你不仅在海运和空运方面,甚至在其他工业方面都获得了伟大成就,这真是令人震惊。你是怎样开始的?起初的职业是什么?”
这个话题叩动了奥纳西斯的心弦,使他撇开其他人,同芭芭拉侃侃而谈,动情地回忆了自己的奋斗史。
这就是一个好话题的威力,它激发了对方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一个话题如果能在某方面满足对方的需要,就能促使对方侃侃而谈,也同时满足谈话者的需要。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都会遇到陌生人,飞机上的邻座,同一车厢上下铺的旅客,地铁或是汽车站站在你旁边的乘客,同乘一部电梯,同在一个屋檐下躲雨,同一考场的考生,参加同一次面试,等等。常言说得好:“相逢即是有缘。”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好办事。把陌生人变成你的朋友,是一个人高超的社交能力和社交艺术的表现和反映。当你遇到陌生人的时候,你会不会与他或她交谈呢?想让他或她对你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吗?这就需要掌握和陌生人交谈的语言技巧。有道是“拥有好口才,陌路也能成知己”。
善于找到兴奋点。有的人相处了一辈子仍形同陌路人,而有的人却能一见如故。要想让陌路人成为知己,就要细心观察,找到兴奋点和关注点。由此,可以引出话题来。
善于寻找双方的共同点。同陌生人交谈,还要善于寻找自己同对方的共同点,这样会使双方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杨光坐火车回家,找到自己的床铺后,就主动和下铺的人攀谈起来:“您好,我是从上海来的,你是哪里人啊?”
“嗯,云南大理。”
“大理啊,那可是个好地方,那可是五朵金花的故乡,还有金庸先生的好多电视剧就是那拍的。”
“是啊,那里有个天龙八部影视城。”
“那你是白族吗?”
“是啊!”
“我听说白族的三道茶很有名的。”
“当然了,这个三道茶啊……”于是,两个人就这样从三道茶、云南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再到金庸小说一直聊了很久,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最后下车时,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后来还真的成了朋友。
交谈是增进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润滑剂。敢于同陌生人交谈,并善于巧找话题,就能更好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效地扩展人际交往的领域。这需要一个前提,就是要大量涉猎各个知识领域,拥有广而博的知识面。这样,在和不同陌生人交往时,你就能有话可说,不至于一问三不知了。
成功谈话的秘诀重要的不是交谈,而是寻找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在谈话时,要学会察言观色,抓住对方的心理状态。如果对方情绪低落或是伤心欲绝,那就不要急于交谈,而是先安抚对方或是让对方自己一个人独处;若是对方兴高采烈、兴致盎然,你大可以提出话题与之分享。一般引入的话题可以是对方的爱好,因为人们在谈到自己的爱好时总是很容易入耳,谈起来也会口若悬河、津津有味。也可以寻找出双方的共鸣点。如有相同的阅历,相同的爱好,或是对双方共同知悉的一些事情发表见解。在交谈中,要掌握他人心理,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对关心的事情巧妙提问
听别人说,引导别人多说,这才是有效的沟通之道。他说得越多,你了解得越多。谈论自己太多,是沟通无法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如果一个人说得太多,别人说话的时间就少了,你就无法知道什么对他是重要的。赢得他人好感的办法是自己少说、引导他人多说,这样才能激发别人与你互动的兴趣,才能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
如果你是一位领导,你找一些下属,询问他们有关新项目的计划方案,还没等他们说,你先说出了一大堆你自己的想法:你的期望是什么,你对进程的安排怎样,你对方案的初步设想是什么。其实,这并非明智之举。
你为什么不等一等,让你的下属畅所欲言,听他们先说?你怎么不想想,他们很可能有全新的观点,想到你不可能想到的好点子?你先说了一大半,如果他们想的与你想的不一样,他们可能会顾及你的面子而不愿说或者因为害怕得罪你而不敢说。
某公司的总裁,当他试着鼓励员工积极主动参与会议讨论时,他发现没有多大效果。于是,他在员工会议上做了录音,会后,他仔仔细细地听了一遍回放录音,他惊讶地发现问题就在自己身上。例如,当提出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时,他自己首先说:“你怎么想的?我是这么想的……”这样就把讨论集中到他自己的观点上了。录音帮助他发现了矛盾,解决了问题。此后,他说得少了,员工们自然说得多了,他获知的信息也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