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玉成(二)
第119章玉成(二)有道是知儿莫若父,知儿莫若亲。
周濂虽没明说,但周老爷却将他的态度揣摩个顶透。当即应了亲,贾媒婆本想昨日周小姐大发了一通的脾气,今儿怕是要费些波折呢,没成想竟是这样的顺,喜不自胜,殷勤的将春柳夸了又夸,“周老爷,不是我这做媒婆的夸嘴,这位李三姑娘虽然出身农家,可也是能识文断字的,识大体的!她们家看似是小门小户,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人家,实则啊,是李家老爷奶奶低调!这满城都传的话儿,您也听说了吧……”
周父笑着打断媒婆的话儿,“儿女结亲,门户不能不看,也不能全看!关键还是双方满意,日后能图个家宅安宁,夫妻和睦……”
“对,对,对,”贾媒婆一连的点头,“您这话儿和李家奶奶说过的一样!都是为了儿女好,这门亲啊,再合适不过!”
周父命人取了谢媒钱,请她去李家回话,“等看了黄道吉日,我们便过府提亲!”
“好,好!”贾媒婆喜得没了眼睛,将周府给的约有五两银子的谢媒钱纳入袖中,起身告辞,“那我这就去给李奶奶赵夫人回话儿!”
周荻想通了其中的关节,在书房之中盯着周濂咯咯咯的直乐,周濂被她扰得书看不成,字写不成,无奈的放下手中的书道,“小荻,你坐在这半天了,到底有什么话儿?!”
春桃有些无奈的笑笑,点头,“嗯。我知道了!”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6*9*s*h*u-b-a.cx】
“啊,没什么!”柱子慌忙答道。
何氏忙将虎子交给春杏,赶她们姐妹二人进内院,与李海歆将人迎了进来。
周濂轻笑着拍她的头,没说话。
年哥儿慌忙左右看看,敲他一下,柱子自觉失言,连忙捂了嘴,往厨房那边看去,厨房里春柳正切菜做晚饭,声响盖过柱子的声音。
李薇点头,可不是呢。
春柳一个个敲她们的额头,唬着脸儿训斥,“别一个个没正形的。该干嘛干嘛去。”
送走春桃后,何氏给孙氏母子安排了房间,让他们不着急干活儿,先熟悉熟悉环境。
贾媒婆进门就笑,“李奶奶,大喜呀!”
“回小姐,走了!”
李薇与春杏忙收了笑,各自找了本书,装模作样的看了起来。
周荻笑咯咯的坐过去,凑近周濂笑道,“哥哥是喜欢春柳姐姐?愿意这门亲的吧?!”
“嗯,”周荻轻盈盈的应了声,转向李薇和春杏,“春杏梨花两位妹妹,我们去厢房叙话儿吧!”
何氏叹道,“老话都说,人随势变,现在石头是县官老爷,她是正经的官家小姐,心里头有些想法,也是可能的,你别钻那牛角尖子就行了。”
李薇在后面听见声音,出来时正看到两人鬼鬼祟祟的向厨房张望,奇怪的问道,“你们看什么?”
春杏把虎子抱在椅子上坐好,也笑着坐了下来,笑嘻嘻的看着她。
何氏往厨房那边儿看了看,笑着让他们两个进厅里,“问那么多做甚么。让你喝你就喝!”
等这些都安定后,春柳三个才围着何氏问春桃为何把这母子二人送来。何氏大略把那边儿的情况说了说。
这母子二人皆带着包袱,何氏惊了一下,忙让李薇把孙氏母子带到偏房,领着春桃进了厅里,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李薇点了下头。现在二姐家吴旭和春兰、吴旭娘两头分着住。城郊的那个小水塘不舍得错过,李家村的鱼塘又一直不想丢下,便两头分开照应着,可长期这么着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年哥儿记得之前说过让吴旭开饭馆的话,也是凑巧得知县官学附近有个小馆子要出让,便回家来提了提,爹与娘都觉得一家人还是住在一起好,除了那鱼塘,再找个营生也不错。
一直一个月后,行过纳吉之礼,周荻才被放了出来。
年哥儿低声道,“许是我三姐的亲事儿有眉目了。”
三月二十六日,黄道吉日,宜行采纳之礼。周家托的仍是贾媒婆,她今儿日特意换了一水的新衣,绛红的绸衫,大红绢花插了满头,脸儿涂得粉白,嘴唇染得猩红,身后跟着八个身着新衫的小厮,周濂的贴身小厮阿贵和秋生两个打头,由周府的老管家徐伯领着,抬着四抬用大红绸子缠裹的抬子进来。
“梨花,你和小杏在后院做什么?”年哥儿连忙补上一句,分散她的注意力。
再看那阿贵与秋生也在其中,心知周府对此事儿的看重,也替三姐高兴。
“嗯,”年哥儿应了声,“今儿上午大山去问了问,那酒馆作价二百两银子,爹是不是又去田里了?等爹回来我说给爹听听,若是合适了,再跟二姐夫说。”
“那个,哥哥,咱们快去看看!”周荻扯着周濂往外走。
贾媒婆出了周家,喜孜孜的先回县衙报了喜,再去李家将喜讯报上。春桃与何氏自然都欢喜异常。
“什么?!”柱子失声叫道,“那,那大山怎么办?!”
正这时,外面有人下人来报,“少爷,小姐,老爷请你们去正厅呢!”
想到这儿,突然想起周濂,心中暗笑,二姐夫的饭馆若能开得成,单酒这一项怕是不用他操什么心了。
周濂招手让她过来,指着身旁的凳子,轻笑,“坐这儿,想问什么就问吧!”
何氏把她自一进门的身形姿态都看在眼中,这会儿强忍着笑意过去扶她,“小荻好久没来了。梨花和春杏都想着你呢,你们先去后面说说话,大娘中午给你做好吃的!”
这酒馆儿,他们倒也动心。
李薇点头,不但是活的大雁,而且是两只雪白无杂色的呢,两只大雁的长脖子都系着红红的绸花,喜庆好看得很。
李薇回头看看那群人中,此时徐伯正与李海歆寒暄着,听周荻说,这位老管家已在周府做工近三十余年,与周家人的感情,早已超越主仆之情。
自春柳与周濂亲事敲定,周荻便再没来过李家,倒是一日一封书信差小丫头送过来,信中是满篇的抱怨,周濂如何如何不让她出门,如何如何让她抄写女训女戒,往日里她只要一餐不吃饭,周父便放她出门儿,可现在,她爹也与哥哥一样,任她怎么说,哪怕是绝食一整天,也不理她。害得她没招数可使,又无聊的得要死。
这日一大早,她着一身新制的夏衫,坐着马车来到李家。进门时还气势冲冲,一副将要气炸的模样,等走到院子中间儿,突然想起了什么,脚步一滞,身形缓了下来,轻咳一声,两手并拢合在身前,跨着小步子缓缓走到何氏跟前儿,行了极标准的礼,“李大娘好!”
春柳把书信看了看,便放在一旁,并不多说话。李薇和春杏回信时只好写些家里的闲事、春杏的桃花粉制的进度,或者从书上看来的一件趣事儿,一个笑话,回过去。
至于李家村的鱼塘,吴旭一直舍不得丢,可何氏与李海歆都觉得两头扯着不行。想趁这回这婆媳二人进城,把这事儿再说说。
何氏点头笑,“嗯,你呀,能想到这上面儿,娘就放心了。周小姐脾气还不如小玉呢,你嫁过去,要事事让着她才行!”
柱子应了一声。何氏转身去了厨房。春柳微不可见的点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