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宜阳巧遇
第101章宜阳巧遇
李薇循声回头,却见一个身着普通细棉衣衫,头戴青色头巾,年约十八九岁的年轻男子立在身后不远处。迎着李薇投来的目光,他微微笑了下,虽是平常眉眼儿,笑起来却让人如沐春风。“那个,这位大,大叔,你刚才说的落葵子就是胭脂菜,那胭脂菜又是什么?”
年青男子听到“大叔”这两个字,又无声的笑了起来,“胭脂菜在南方也叫紫葵,是一种蔬菜,果实为浆果,果肉紫色多汁,这紫粉便是添加了这种紫色汁液做成的。”
顿了顿又道,“这种菜江南多产,咱们这里并没有!”
那位货郎听完这人的话,向方才那两位想买不买的姑娘道,“两位小姐,你们听见了吧,这落葵子是菜的籽儿,不伤脸的!”
说完又悄悄剜了李薇与春杏的后背一眼。
李薇听他说完,又惊喜又遗憾。借着货郎的话向那两位买主甜甜笑着,“两位姐姐,刚才是我不好,差点坏了货郎大叔的声誉。我只是好奇这落葵子罢了。”
说完又向那青年道谢。问他,“这位大,大哥,那个,你见过落葵子吗?”
周濂与身边的几人说了句什么,独自走过来,与李海歆拱手见礼,“与李家大哥一家还真是有缘,一天之内碰上三次。”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6*9*s*h*u-b-a.cx】
春杏又跑去磨李海歆,李海歆被她磨得无法,便同意去年哥儿家外的那条街上看看,能碰上最好,碰不上也准去找他。
何氏好气又好笑的,一人给她们一下子,向周濂道,“两个小丫头子胡闹呢,可不敢费您的功夫。”
春柳鼻子孔里哼一下,跟着家人慢慢往深入走去。
李海歆何氏忙向他道谢。白得他的帮忙,何氏心中很是过意不去,扔下五钱银子,抱了最小一坛子酒,匆忙上了马车。
又有莲花白酒,菊花白酒,并香雪酒等黄酒。
李薇边听着他向买主侃侃而谈,介绍每一种酒的来历主要配方,以及酿制工艺,口感等等,一边看那酒坛子上的标签,林林总总共有十种之多。如此名目繁多的酒类,真让她大开眼界。
青年指着摊子边儿竖着的酒招子,笑着问她们,“认得上面的字儿吗?”
以这个架式看来,这个她从没有听说过的司稼庙,香火还是十分的鼎盛呢。
何氏看着这黑压压的人群,登时发了愁,这么多人,李海歆要看着牛车,自己抱着孩子,春柳三个是女娃儿,挤进去万一有什么事儿,可怎么办。
李薇扫过去一看,果然小酒摊儿前,有两个锦衣公子陪着两个头戴帏帽的女子,正在挑着酒,另一个小伙计,脸有急色,不住的往这边儿斜眼儿。
周濂呵呵笑着,指着那些酒说道,“这里面儿有江南的酒方子,也有大北边儿的烈酒,更有京城的名酒。”
周濂笑笑摆手。
还未等她想好要不要打个招呼,春杏已欢快的向他挥手,“周大哥!”
春杏在屋中又商着要去看贺府看一看。李薇摇头,爹娘不同意,她可不敢撺掇春杏乱跑。
春杏惊叹,“那个就是哥哥家?”
想了想便说,“四姐,你那个粉能做得跟这个粉一样细吗?”
周濂一边笑着说话,一边看向李薇三姐妹,扫过春柳时,似是愣了一下。李薇看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春柳临出门儿前,嫌帏帽碍事儿,硬给摘了去。忙给他介绍,“周大哥,这是我三姐。”
李薇摇头,她本能得觉得不会,有好多花儿颜色很好看,一旦捣成花泥,则是另一种颜色,完全没有了花本色的那种娇艳。
青年送走买主,回身轻笑,问她们,“你们俩个都识字?”
李海歆赶着牛车随着人流不紧不慢的走着,约走了大半个时辰,到了司稼庙,因为是正十五的缘故,庙宇前面儿格外热闹。卖香烛的,卖各式各样小玩艺儿的,象风车泥泥狗什么的,更有许多卖点心的小货摊儿。
便笑着自我介绍,“我们姓李,是青莲县李家村来的。”指着那一排小酒坛子问他,“周大哥,你家的酒名目可真多啊。”
待李家人的牛车走远之后,周濂身边儿的小伙计苦着脸儿掂起那块儿银子跟他说,“少东家,那坛子酒可值一两二钱呢。”
那青年从摊子后面绕出来,拱手行礼,笑着,“谢这位大叔了!”
何氏高兴得一会指着这个逗她,一会指着那个逗他。姐妹几个都惦记着去年哥儿家前面那条街的事儿,倒顾不上哄他了。
春杏同意了。
那青年点点头,说曾在江南见过。李薇还要再问,这会李海歆与何氏挤了过来,训斥李薇与春杏,又向那人道谢。
李薇了然点头。
李海歆边赶着牛车边笑道,“那今儿我也托春杏的福,尝一回这好酒!”
春杏喜出望外,扭头朝着刚走过来的李海歆道,“爹,那你回头来送鸡蛋,可要记得去周大哥家里帮我看看。”
周濂微笑着点头,向春柳施礼,“李姑娘好。”
两人很有礼貌的起身致谢,李薇向他笑着,“这位大哥,在这儿也能碰到你,可真巧啊!”
身后的人群突然喧哗起来,随即有马蹄声响起,李海歆忙拉姐妹几人往边儿上靠,几匹马从几人面前一闪而过,年哥儿熟悉又有些到陌生的面孔,在春杏眼前一闪而去,刹时便只能看到背影。
李薇扯着春杏春柳的手,跟在爹娘身后,走过花灯架子,再往前儿,便是贺府的正门儿,此时贺府大门口有五六个下人肃声立在门口儿,象是迎里面的人出来,又象是等外面的人归来。
周濂在一旁补充说,月余之后,就能有了。
一家人在最靠近门口的花灯架前站定,都装作赏花灯的模样,注意着里面的动静,正这时,从街道对面行来几个人,李薇定眼一瞧,却是四五个十八九岁的青年男子,其中一人的身形有些眼熟,再细看过去,中间儿的那人,正是下午刚见的周濂,暗叹真巧,在这里也能遇见他。
等到那几个买主每样酒各买了一坛子离去时,李薇再看这人的目光已经眼冒小星星,那是发自内心的崇拜。李海歆点头应声,春柳从何氏怀中接过虎子,何氏拎了早已备好的香烛,向庙门走去。
李海歆点头致意,忙要把牛车再往远处赶赶,省得妨碍旁人家的生意。
李海歆把牛车赶到路旁,让几姐妹过去,坐在车上,别让人冲撞着。
一家人应声转过去,见离牛车不远处,有一个小摊子,上面摆着大小一致乌坛子,坛子口以红纸封口,象是卖酒的?!摊子后面立着两三个人,其中一人正是上午在集市碰到的那位年青人。
青年道了声失陪,便和小伙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