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有为而亡 - 一剑狂仙 - 剑寒八万州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武侠修真 > 一剑狂仙 >

第一百六十六章有为而亡

北莽的谍报活动,一向由司隶殿花鸟鱼虫四门当中的钓鱼门负责,如今花如雪派花千树过去,加大了对北莽的间谍力量。主要是因为鬼戎在西境边陲之患暂时解除,而北莽称臣纳贡的百年之期将至。北莽朝堂态度暧昧不明,永辉帝需要花如雪尽快弄清北莽的态度,好安排下一步的应对之策。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禹朝永辉帝夏元婴的日子真的不好过,内忧外患,绵绵不绝。

如果永辉帝觉得这种日子已经是最坏的情况,那他是高兴的有点早了。

没有最坏,只有更坏,已经礼崩乐坏,朝纲动荡,国本不正的禹朝,在未来几年,会一步步进入了水深火热的乱世,军阀割据,硝烟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饿殍满地。

看起来勤勉精明的永辉帝,聪明的有些过头了!

他以为经过十五年的辛苦经营,除掉了跋扈掣肘的郑国公,他就可以励精图治,匡扶大业。

然而,除掉一个郑国公,涌现出无数个小“郑国公”,朝堂上山头林立,由党争逐渐快演化成党祸了。

郑国公虽然跋扈,总是会干些事情的,正因为他跋扈心黑,攀附之人众多,政令无论好坏,执行往往效率极高。

然而,没有了郑国公,巫蛊一案祸及官员众多,朝纲之上的群臣十去有六七。

余下的众臣虽然不与郑国公同党。却个个包藏祸心,趁机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

一些重要的职务和肥缺被这些人争来争去,互不相让,丝毫不考虑才德是否配位,完全只为自身利益着想。

聪明睿智的永辉帝本来想学那上古前朝弑兄杀弟的一代雄主良渚大帝,虽然得位不正,但是依然成就万世基业。

所以,永辉帝夏元婴所图甚远,所图甚大。可惜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天下虽然没有大乱,太平了许久。

但是,天子威望渐弱,门阀士族林立,豪强聚众藏兵,朝堂党派对峙,诸侯心怀叵测,全心全意为禹朝图谋的忠臣少之又少,就算有,也被权臣奸佞们打压的抬不起头来。如今的王朝完全一副末世王朝的样子。

花如雪的父亲花居石在永辉帝登基之时就辞官归家,辞官之时为永辉帝留下了治国八字:无为而治,有为而亡。

永辉帝对这八个字颇不以为然,官居文殿大学士、大司空的花居石虽然造就了光宇帝后期的中兴之象。

但是居然敢咒他“有为而亡”,实在是有些傲睨自若眼底无人,我夏元婴又不是三岁小孩,还轮不到你一个自以为是的前朝故臣在我面前指手画脚。

走了就走了吧!

如今是我夏元婴的天下,这天下的样子也自然该是我心中的样子,不信离了花屠夫,就吃带毛的猪?

励精图治的永辉帝夏元婴常常忿忿不平的这样想。

其实,文殿大学士花居石说的无为而治有为而亡,并不是真正什么都不做,而是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意思。

对如今积弊深重的禹朝来说,凡是大的变革和变法都会动摇国本。

因为任何一项大的措施和变革都会影响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既得利益者有利益的时候是最忠实的拥护者,当既得利益者感到利益不保的时候,他们就会变成最坚决的叛逆者。

他们叛逆之时,必然会去抢夺变法受益者的利益。

当变法受益者的利益受损时,这些还没有尝到多少甜头的新拥护者是最不坚定的,立刻就会摇摆起来。

这样就出现了原来的拥护者叛逆,新的拥护者动摇的必死之境。一旦形成如此局面将无药可救。

因此花居石要告诉永辉帝夏元婴的意思就是只能一点点进行不动摇国本的小修正。小修正积累多了,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大的成功变革,但是自命不凡好大喜功的永辉帝怎么能理解这背后的深意呢?

花如雪这个司隶殿的殿主,不是因为那个弃天道而助他夺位登基的弟弟夏玄霸,夏元婴怎么可能让花如雪来做这个手握最大暗势力的谍子头目。

当年,花居石拂袖而去的样子他到现在还历历在目。

花居石仗着自己是前朝功勋老臣,仗着是夏玄霸的师弟,居然对他这个新登基的皇帝下眼相看。

辞官不久,文殿大学士花居石因病去世。永辉帝因为记恨花居石的傲慢不逊,差点赐一个恶谥给他。

只是朝堂上反对者众多,夏元婴根基未稳,怕失了前朝旧臣的人心,赐了个“文定”的次等谥号。

以花居石的功勋,本来就算不赐第一谥的“文正”,也要赐个“文忠”或者“文襄”。可是,永辉帝作为一国之君,却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实在令人堪忧。

难怪花居石辞官时说他“有为而亡”,看来花居石早就看透永辉帝并非什么圣帝明王,因此才坚辞而去。

不过永辉帝夏元婴对花如雪如今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建立了一股可以和汤国十科谍子抗衡的间谍网络。

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如今看着朝堂上党争不断,永辉帝实在是心烦意乱。

但是,看到司隶殿有条不紊的协调运作,永辉帝心里多少有些安慰,“总算还有个替朕解忧的人啊!”

如今永辉帝夏元婴可以信任的人只有司隶殿的花如雪和身边的常侍及黄门了!

那个诛杀郑国公最卖力的太师公孙弘毅,如今正在努力成为第二个郑国公,除了羽翼未丰外,嚣张跋扈的劲已经直追郑国公夏铸了!

夏元婴有时候实在不明白,难道这些人就看不明白,他能杀一个郑国公,难道就不能杀你公孙弘毅么?

道理在外人看起来很简单,往往当局者迷,当局者在把自己置身于某个角色时,往往会对自己进行自我催眠。

总以为自己比前任高明,自己能干掉前任成功上位,就说明自己比前任高出至少一筹。

这种聪明人自己给自己挖的陷阱会越来越深,直到有一天像郑国公夏铸一样掉进去再也出不来。

其实,夏元婴看公孙弘毅如此,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在给自己挖陷阱呢?

看来这世间没有什么异于常人的智者。所谓智者不过是置身局中之时能跳出局外以旁观者的正常心智看局势罢了。

花千树在巫蛊之祸以后就接到了花如雪的指令,命她去北莽王城弄清北莽朝堂的真实想法。

花千树此去北莽,并非以司隶殿谍子校尉的身份秘密出行,而是以禹朝郎节特使的身份光明正大的去,禹朝本来没有什么郎节特使的官。

但是,派太大的官,怕行事不方便,派太小的官,怕失了国威礼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