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一本字帖
闲来无事,伊小白出了军营到大散关的街上走一走。大散关建成已经五百余年了,除了长年驻军外,渐渐也有了不少居民。
过往商旅加长期居住在这里的人也有了几万人的规模。
经过长年累月的发展,晚上居然也是灯火辉煌,熙熙攘攘的热闹非凡。
伊小白一人走在这大散关的最繁华的石鼓街,街道上灯红酒绿,日杂瓷器生活门店已经打烊关门了。
开门的都是酒馆和妓院。
顺眼望去,挂着酒幌子的酒馆尽然有七八家,妓院也有三四家,一派摩肩擦踵的喧嚣景象。
这里的酒馆妓院做的是军卒和过往商旅的生意。
虽然西境边陲战事不断,但是商旅并未中断。
鬼戎国的动物皮毛,玛瑙宝石,珍惜药材以及马匹都是禹朝的紧俏货。
而禹朝的丝绸、茶叶、陶瓷都是鬼戎国必须品。
虽然战事频频,风险极高,但是风险高也意味着盈利丰厚。因此,依然有不少敢于冒险的商人往来于此。
伊小白来过几次大散关,但是基本都是军务缠身,来了就直奔军营,并没有走出军营闲逛过。
今日走在这大散关的石鼓街上,看着这灯红酒绿的繁华热闹可能不久以后会毁于战火。
不由得产生一种莫名的悲愤,这些百姓做错了什么?
他们只想好好的简单过日子,可是这日子很可能被与他们不相干的战火给毁了。
这难道就是命运吗?毁灭你与你何干?
命运到底是谁在操控?
是昊天么?
昊天不是怜悯众生慈悲为怀的么?为什么要眼睁睁看着这么多无辜的人死去?
思绪万千,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家妓院的门口,一个花枝招展的半老徐娘,风摆荷叶的扭了几步,堵住了伊小白的去路。
“这位俊俏的小军爷,来我们绿萝院玩玩吧!我们这里的姑娘条顺盘儿靓,活计还好,包您满意!”
“是吗?”伊小白立即恢复了不正经的样子。
伊小白只有两件事会神情专注,正经八百。
一是练拳的时候。
因为练拳是他最喜欢的事,一旦开始练拳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好像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二是练字的时候。
开始练字完全是白牛溪的王夫子骗他练的。
王夫子在白牛溪结一个草庐,教授十里八乡家里殷实一点的孩子读书,每月一块腊肉。
白牛溪就在有莘国城外十里的蚕神山里,距伊小白被捡的桑树洞不远。
蚕神嫘女娘娘就出生在这蚕神山。
此地有个嫘女娘娘庙香火极旺,嫘女娘娘也是有莘国供奉的护国主神。
每年嫘女娘娘诞辰,有莘国国主都会带领全国子民举行盛大的祭祀庆典。
有莘国全民养蚕织锦,收入颇丰,国小却富,全赖蚕神嫘女娘娘保佑。
因此,有莘国全民崇拜供奉嫘女娘娘。
一千多年前,黄龙大帝与嫘女娘娘共治天下。
后来一起飞升,遁去太虚,是世人皆知的天下盛事,如今说起人们还是津津乐道。
伊小白的爹伊伯,是有莘国国主宠爱的庖厨,把伊小白送去认几个字的钱还是有的。
就这样伊小白每隔一天去白牛溪读一天书,一个月十五天,每月初一给王夫子带一块腊肉。
有一天王夫子给所有孩子一页纸,上面是王夫子写的几个字。
叫他们临摹,说谁临摹的好,下个月就可以免去腊肉,免费读书。
其他孩子临摹了几下,不是呕吐不止就是昏睡过去,孩子没有耐性,没有一个能坚持临摹下去的,都退却了。
伊小白不一样,一听说能免去腊肉,他来了精神,他可不是想给他爹伊伯省银子。
在他眼里,这腊肉已经变成了糖人张的糖人,葫芦刘的糖葫芦,还有老胡的糖果铺子里花花绿绿的糖果。
为了这些崇高伟大的理想,伊小白吐完了继续临,晕了就拿井水浇浇头继续临。
吐了晕了三天,慢慢好了,月底交给王夫子,王夫子笑的合不拢嘴。
掉了门牙的嘴露着风含糊不清连说:“好!好!好!”
王夫子还真免了伊小白一块腊肉。伊小白真的就吃上了糖人糖葫芦和花花绿绿的糖果。
自此,王夫子每个月都给伊小白一张纸,让他临,每张纸都会晕吐几天。
可是为了糖人为了糖葫芦为了花花绿绿的各种糖果,伊小白拼了。
直到他报名入伍,他爹都不知道每个月的腊肉其实都被伊小白换了糖人糖葫芦和花花绿绿的糖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