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相互羡慕,论道之际就突破。
第435章相互羡慕,论道之际就突破。邹衍对秦至庸的做派,非常好奇。秦至庸不张扬,不傲慢,心静如水。邹衍不得不承认,秦至庸这样才是真正专研学问的状态。
可是邹衍不能像秦至庸这样,他必须张扬,必须到处宣传自己的阴阳五行理论。毕竟,邹衍是阴阳家的创始人,他要是不弘扬自己的思想和主张,那谁来弘扬?
儒家思想经过了孔子周游列国,再由孟子传承发扬,已经得到了各大诸侯国的认可。只要儒家的精英们不自己作死,儒家就能一直传承下去。因为孔子和孟子已经把根基打好了。
秦至庸和邹衍论道,就好像忘记了时间。
二人可谓是无所不谈。
邹衍能创立阴阳学派,不是运气,而是他博览群书,汲取了各家的智慧。
秦至庸懂奇门遁甲,也研究过阴阳五行理论。
理论上,整个宇宙都能划分为阴阳,可见这一门思想的博大。阴阳可以贯穿宇宙。
阴阳之道,更是平衡之道。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6*9*s*h*u-b-a.cx】
人生、宇宙,只有平衡,才能健康运转。否则,就会崩溃。
书中包含了太极拳和太极剑的图谱和精要。
但是荀子达到了,邹衍也达到了。
正负、加减、明暗……都是阴阳。
秦至庸说道:“邹师,您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弘扬学问,路上并不太平。我这里有一本强身健体的功法,送给邹师。”
阴阳之道,是直通宇宙尽头的真理大道。
和邹衍这位阴阳学派的创始人论道,秦至庸可谓是受益良多。特别是邹衍思想中的那些闪光点,更是给秦至庸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数据”。
善柔晚上回来,邹衍起身准备告辞。
邹衍给秦至庸展现了什么叫做“水到渠成”,什么是真正的“顺其自然”。
秦至庸看着邹衍,目光中带着羡慕。
邹衍说道:“老夫身子骨还硬朗得很,没那么脆弱。琴清,邯郸城里能邀请的人,都邀请了吧?”
送走了邹衍。
秦至庸的有些言论,在邹衍看来,简直就是叛经离道。可是细想之下,却觉得是真理。
琴清不但是邹衍最得意的弟子,更是他最得力的助手。
善柔在执掌墨家的道路上,会一些阻碍,但是只要不出意外,她以后就是墨家之主。
邹衍来赵国弘道讲学,所有的俗事都是琴清安排。
…………
一个美丽的白衣女子连忙走过来扶邹衍,说道:“老师,您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我打算去接你呢。”
善柔向邹衍行礼,恭敬道:“善柔见过邹衍先生。”
邹衍此刻就像是悟道,做到了“功德圆满”。
秦至庸回过神来,发现天已经黑了。
秦至庸说道:“不去了。我和邹师已经论过道了。在邹师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善柔,来厨房搭把手,咱们开始做晚饭。夫人怕是早就饿了。”
秦至庸说道:“你也知道才士论政?”
邹衍没有像秦至庸这样刻意修心。可是邹衍的修养,就让他的心灵境界不知不觉达到了现在这样的层次。当秦至庸把自己的修行心得一说。
邹衍的心境突破,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用儒家的话来说,邹衍算是达到了“安”之境界,用佛家的境界来说,邹衍是得证得了菩萨境界。
秦至庸都能给人“看相”,甚至观气运。邹衍的心灵境界在秦至庸之上,当然也能做到。
秦至庸把《太极拳论》送给邹衍这位阴阳学派的创始人,算是一饮一啄自有天意。
有人说过,明心见性是功,念头通达是德。只要能做到明心见性,念头通达,就算是功德圆满。
秦至庸以前主修心灵,做事情都是内求,因此才有了克己自律,修身自强。可是过于内求,也不行。修行,不止是要修心内求,还要外求。
秦至庸亲自把邹衍送出了小院,并给了邹衍一本《太极拳论》。
这种说法,有些自私,不合秦至庸心中的“道”。
琴清点头道:“都邀请了。不但乌家堡和巨鹿侯府会来,赵王也会来听老师讲道论政。对了老师,你是何等身份?为何要去拜访秦至庸?理应是秦至庸来拜访你才对。”
但未必就没有道理。
邹衍笑着说道:“琴清,秦至庸博学多才,武艺超凡入圣,不是凡夫。他的见识和眼界,超越时代,怕是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荀子。”
邹衍看着善柔,温和地说道:“未来的墨家之主。善柔姑娘,你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好好跟他学。将来你的成就不可限量。”
邹衍现在是真正做到了明心见性,念头通达,思维运转速度顿时增强十倍。他精神层面的变化,是非常剧烈,但是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可是秦至庸的心灵之力却能清晰地感知到。
善柔点头道:“知道啊。现在整个邯郸城都在谈论这件事情。先生要不要去论政?”
心灵中的“安”之境界,一直是秦至庸梦寐以求的境界,秦至庸就是达不到。
以前,都是别人羡慕“秦先生”啊。
人能成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智慧,懂得利用和创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