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惨案,必须彻查。 - 儒道诸天 - 墨羽云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儒道诸天 >

第114章惨案,必须彻查。

第114章惨案,必须彻查。科考终于开始。

秦至庸是锦衣卫。他参加科考,百户大人“王正元”和杨总旗等人都比较关注。要是福州府镇抚司衙门能出一位秀才,那是倍有面子的事情。

走入考场,秦至庸顿时感觉到了气氛不一样。

古代科举考八股文。现代的人都说不好,八股文禁锢人们的思想。

秦至庸倒不这么看。

八股文尽管有着种种不好,但它和后世的高考一样,是学子们通过努力读书上升的渠道。

科举,做不到绝对的公平,但是绝对比其他竞争要公平得多。文章写得好,有才华,就算不能成为案首,但是中个秀才举人,还是没有问题。

现在说什么都迟了。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6*9*s*h*u-b-a.cx】

科举中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差距不会大,有的时候,第二名甚至比起第一名更厉害。

秦至庸问道:“大人,方家村只是个盗窃耕牛的案子,用心查,不是什么难事。福威镖局被青城派灭门,数十口人被残忍杀害。我们必须将余沧海这等恶徒绳之以法。”

王正元说道:“谦虚了不是。你说还行,那肯定就是考得不错了。走,回去之后,为你庆功。你可是我们福州镇抚司衙门的第一个秀才。到时候,要让知府大人他们见识一下,咱们锦衣卫中,同样有读书人,同样有秀才。”

秦至庸离开福州城的当天晚上,福威镖局就被灭门,数十个镖师被一剑封喉,其中还包括了几个孩子和老人。

秦至庸的文章,简直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再烦躁就心情,只要读到了这篇文章,心情很快就会平静下来。

………………

知府衙门和锦衣卫,都不打算管这件事,认定是江湖仇杀。

摆宴,必须摆宴。

交了试卷,走出考场。

科举的时间非常充裕。

真正的儒家学子,都应该有着海纳百川,心怀天下的胸襟。

王正元有些不舒服,他知道知府大人有些瞧不起锦衣卫。锦衣卫的名声,不是靠一个秀才,一个案首,就可以改变。

知府大人拿到了科举名单的时候,愣住了,第一名怎么不是自己的侄子?而是一个叫秦至庸的家伙。

至于说八股文禁锢人们的思想,那是因为心不正,有了偏见,不能正视儒家学问以外的知识。墨家和公输家的机关术,非常了不起。可是那些心术不正,有偏见的读书人,则认为是奇技淫巧。

当然,知府大人可以利用权利直接把自己侄子定位案首,但是风险太大。一旦事情捅了出去,让巡抚大人,甚至皇上知道,那么他知府的位置就会不保。可能还有牢狱之灾。

秦至庸带着三个锦衣卫力士去城外的方家村查案。

秦至庸见到王正元,说道:“百户大人,方家村的案子我办完了。”

当考试时间结束的那一刻,秦至庸写完了最后一个字。秦至庸做事,追求的是准时完成。提前或者延迟,都不行,不是严谨的做法。

秦至庸分析了两个月时间的八股文,把八股文研究得比较透彻。至少他可以做到文章格式上的完美。八股文虽然是儒家的文章,但是其根子还是在教学子们规矩,也就是所谓的礼。

知府大人心中暗道:“贤侄,不是伯父不帮你,是你生不逢时啊,秦至庸的学问文章,比你强太多。就算老夫是福州知府,想把你提拔成为案首,亦是无能为力。”

规矩,其实是法家的核心思想。

王正元说道:“杨总旗已经带着我们福州府镇抚司的三成好手去了京城。现在你接替杨总旗的位置。先处理小案子,你积累点经验,然后再慢慢办大案。”

若是当时秦至庸在城里,青城派屠杀福威镖局,他肯定出面阻止,不让惨案发生。

秦至庸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余沧海他们抓住,用朝廷律法来制裁他们。

说完,秦至庸转身就走。

知府大人对秦至庸有了很大的兴趣,让人打探一下,得知秦至庸是锦衣卫之后,他顿时就对秦至庸充满了鄙夷。

秦至庸说道:“是,大人。”

见到秦至庸,王正元说道:“至庸,城外西南二十里处的方家村,出了个盗窃案。你带几个人,去处理一下。”

锦衣卫、大理寺、刑部,都是属于执法部分。执法,就要讲究证据。如果执法人员都不守律法,那么将是百姓们的噩梦,整个社会秩序就会崩溃掉。

读完了侄子的文章,知府大人满意地点了点头,觉得不错。文章水准比起平时还要高一些,算是超水平发挥。这样的文章,成为本次科考的案首,拿到第一名,是没问题的。

秦至庸的学问,比起知府大人的侄子,水平高出了好几个层次,知府大人就算想要打压秦至庸,都没有办法。

人命关天。身为锦衣卫,拿着朝廷的俸禄,要是对镖局的惨案不管不顾,秦至庸办不到。

知府衙门的捕快们,已经把尸体给掩埋,办事效率可真够快的啊。

毛笔在秦至庸的手中,好像有了灵性,笔尖在试卷上滑动,写出正楷小字。

办完了方家村盗窃案。

秦至庸回到城里,得知了镖局惨案,心中有些不平静。数十条人命,还有孩子和老人,就这样被杀害了。凶手真是残忍至极。

文章根基不稳,就很危险。

秦至庸的学问和文章出类拔萃,可以说数十年难得一见,有着状元之才。可惜做了锦衣卫。真是丢尽了读书人的脸,让孔孟先师蒙羞。

秦至庸的文章,水准太高,太完美。

对于秦至庸来说,考试的题目不难。不止是科举,世间的事情都是这样,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可是,当读到秦至庸的文章,知府大人心神一震。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