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倾囊相授 - 儒道诸天 - 墨羽云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儒道诸天 >

第10章倾囊相授

第10章倾囊相授

万事开头难。请教武学也是一样,只要有了一个开始,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秦至庸心中有了什么疑惑,就大胆提出来。他不怕东厂的三位高手藏私,万一要是他们为自己解惑了呢。

他们的每一句话,秦至庸都会写在纸上。

秦至庸经过大半个月练习毛笔字,他的字写得一般,真的非常一般,甚至可以说很差。但是他一笔一划写得很用心。字迹还算端正。

金镶玉给的基础内功,秦至庸早已背熟,只是还没有练出内劲来。秦至庸请教的问题,不是什么高深的内功心法,而是他们的武学心得。

有时候,往往是那一点心得,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就像是读书,有的人读数十遍,都记不住书中的内容。可是先贤们总结出来读书的心得。心、口、眼,都要用到,要专注,读书才能沉入其中。

秦至庸小心的收拾纸张,说道:“三位前辈,感谢你们的解惑。此刻,我对武学,终于有了一些深入的了解。”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6*9*s*h*u-b-a.cx】

东厂里面多数都是太监和武夫番子。读书人,是不会进入东厂。这就导致东厂做事不知轻重,把握不住分寸。

他知道的,都是一些武学理论和他人的武学经验。可是这些理论和经验,未必正确,未必适合他秦至庸。

秦至庸走到邱莫言的房间外,敲了敲门。他还要向邱莫言请教武学。

内心迷失了方向,才是最可怕的。

心灵境界一旦退转,将会非常麻烦。一切修行,就会清零。想要再次修行,就只能从头开始。

秦至庸一愣,没想到贾廷竟然会邀请自己加入东厂。

邱莫言点了点头,把秦至庸送出客房。

锦衣卫,就更是没有几个读书人。

邱莫言苦笑了一下。

若是达到了这样的状态,做到“过目不忘”,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想要保持心境,非常困难。

贾廷觉得,不加入东厂,秦至庸就死定了。秦至庸这个人很不错,要是死了,那就太可惜。正因为如此,贾廷才决定接受秦至庸的求教,对于武学上的问题,倾囊相授。

天下间的道理,都是相通。

“不过,东厂和锦衣卫之中,同样有少数人仗着权利为非作歹,排除异己,谋害良臣。这样才让天下人对东厂和锦衣卫有了误解。”

………………

邱莫言和贾廷他们不一样。她是真正的江湖女侠,把武学功法看得比生命还要重。江湖中的武学想要传承下去,是非常不容易。

贾廷、曹添、陆小川,都相信秦至庸,认为他的确对东厂没有偏见。

“加入东厂?”秦至庸说道,“我现在还不能做决定。还是等离开了龙门客栈,回到了大明之后再说吧。小子告辞。”

无论是江湖,还是朝堂,都是讲究实力,而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所为的奇迹上。反正邱莫言是不相信奇迹会出现。

邱莫言说道:“秦至庸,你说得对。我的处境,非常凶险。我要是死了,这一身武功,就只能跟着我埋入地下,那样就太可惜了。把我的武功留一个传承在人间,不是坏事。你有什么想问,就问吧。我知无不言。”

只有把心“定”住,才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做到不忘初心,稳步探索自己心中的“道”。

想要向邱莫言请教武学,很困难。

邱莫言对武学的理解,和贾廷他们又不同。

稍后秦至庸慢慢整理,专心研究便是。

秦至庸暗道:“加入东厂?东厂可不是一个好组织。里面的人,生理有缺陷,思想都比较阴暗。我现在的心境,还不够,连儒家的‘定’之境界都没有达到。若是进入东厂,用不了多久,我怕是就会和那些太监们同流合污。”

没有钱财,没有权利,不可怕。

秦至庸说道:“其他人对东厂和锦衣卫是谈之色变,可是我对东厂和锦衣卫没什么偏见。皇上设立东厂和锦衣卫,用其监察天下百官,自然是有道理。天下官员,没几个是干净的,要是没有东厂和锦衣卫的监督,还不知道那些心术不正的官员,会把百姓祸害成什么样子。”

………………

和邱莫言这样的美女待在一起,记录她的武学心得,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获得了贾廷和邱莫言等人的武学经验,秦至庸顿时觉得自己成为了武学大师。

无论什么组织,都只是一个平台。

打不过,就逃。

好在秦至庸已经立志,心中有了目标,知道自己这一辈子要做什么。可惜,他的心境还不够,还没有达到儒家“定”的层次。

秦至庸这个“武学大师”,或许只会纸上谈兵。让他动手,保准露馅,立刻原形毕露。

陆小川冷哼一声,没有说话,显然对秦至庸没有同意加入东厂,不是很满意。

“要是心境达到了‘定’之境界,那样就能做到不动如山,心性坚定,恪守心中的道。加入任何组织,都不会有问题。”

秦至庸请教问题,不正式,反而像是在聊天。气氛比较轻松。这一聊,就是一个多时辰。

人的情绪,往往会一日三变。早上和中午的时候,人的想法不一样,中午和晚上,人的想法又不一样。

而东厂武库里,收集了许多的武功秘籍。贾廷他们想要学什么武功,直接到武库里去选就可以。所以,他们并没有把自身的武学看得很重。

秦至庸的话,比较中肯,没有恭维东厂和锦衣卫,同样没有把东厂和锦衣卫贬成魔窟。

秦至庸记录的心得和经验,很零散,有些话逻辑上还有点混乱,有点牛头不对马嘴。毕竟,三个人的练武心得,肯定不会完全一样。有相互矛盾的地方,是正常现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