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章无为而治
听到这话,几人均是喜上眉梢,没想到这次这么轻易地就找到人了。也多亏那两个卫士老马识途,凭着当年的记忆一路寻了回来,在村子里打听到小皇子在外放羊,便一路找来。见到这少年时,因为隔了年月,当年的婴儿已经长成了少年,因此不敢相认。这次确认了他的身份,均是悲喜交集,跪在地上眼泪长流。那名叫吴刚的卫士说:“老皇帝年老体衰,近日来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又对您母子日思夜想,对当年的事情感到十分愧疚。殿下想必您也知道,当皇帝也不是随心所欲,时常也是身不由己。眼下老皇帝日子已经不多,大月急需找到继承人,以防止他人篡位,属下恳请四皇子速速和我们返回大月国,希望还能赶上见吾皇最后一面。”
父皇对他来说这就是个远在天边的词汇,从出生到长了这么大,这个人只是在别人的嘴边偶尔提起而已,对他来说在心里激不起任何的波澜。南宫望想,这人如果对他还有一丝愧疚,那至少说明这份血缘亲情、娘亲对他的眷恋和思念还是值得的。
“可是我的羊没吃饱,”南宫望说,“你们稍等,让他们把今天的草吃足了,再送回羊圈去,今天的工作才算完成了。”
另一个卫士说:“几只羊管他作甚,我赔给那村里的地主老财便是了。”
南宫望说:“如果这件事没做完,我是不会走的。请你们务必成全我,让我把离开前的最后一项工作完成。”
两个卫士面面相觑,只得和他一同在树下等着羊儿慢悠悠地吃草。
赤霞仙子倒是非常赞赏这个有原则的少年,慈爱地看着他的脸,说:“小望,如果你将来当了皇帝,你希望你的国家是什么样子的?”
经卫士介绍,南宫望已经知道这位白衣美女竟然是前长公主,也就是他的姑姑。他想了想,恭敬地说:“这个问题我其实有想过,母亲曾经有意无意地跟我提及,管理国家应该施行仁政,以精明的手段去管理行政事务,以严格地法度去约束众人,但是以道义去感化百姓才是最重要的。她最推崇的是古时候尧舜无为而治,但是却受到万人敬仰的状态。”
赤霞仙子说:“说得很好,这么说你应该有读书识字了?”
“母亲在世时,曾经带我学了几年的经史典籍。后来我到村里大户杨老爷家里做工,他家的书房很大,在里面看了几本书。”
这孩子自幼命苦,好在母亲是个官宦世家,大家闺秀,知书达理,偏偏又性情坚毅,虽然当年受到燕王迫害流落到这蛮荒之地,但是仍然坚持让孩子学习经史和识字作诗,又兼给他讲了许多治国理念和天下时事,就是靠母亲这一点内心的火种,靠着坚守和希望,这孩子才没有荒废。
赤霞仙子点了点头说:“你的母亲教得好,你应该会成为一个好皇帝。但我个人有不同看法:古人说无为而治乃是圣人以自身大德感化子民,‘我无为则民自化’;但我以为,人之私心自生而有之,圣人修炼自身大德不足以感化天下。无为而治始于有为而治,皇帝只有把国家各方面都治理到位,建立公正严明的法度来约束子民的行为,从庙堂到平民一以贯之,久而形成惯例,让百姓的行为都有准绳;
将治大者不治小,皇帝以仁政减轻子民的负担,藏富于民,靠万民的自治而达到无治无不治,如此国家各项事务才能循着自然之大道去发展。此时的无为而治方为美。
对皇帝个人而言,清心洞察,知人善任,如此虽凡事不必躬亲,然则上下政通人和,万事皆遵守礼法,大小由之。”
南宫望听了这番话,不禁对这位姑姑另眼相看,若有所思,重重地点了点头。
等那羊儿吃饱了,几人便启程赶着羊群回到村子,交代诸事。
那雇主杨老爷听说南宫望要走,甚是不舍,因为这孩子放羊也不要工钱,只管口饭就好,再就是闲暇时将书房借给他用,工作很认真勤恳,又知书达理,他要是走了就再也难以找到这么优质廉价的劳动力了。于是那雇主提出增加工钱,南宫望一笑置之。
杨老爷并不知道他的皇子身份,望着这个不足四尺高的瘦弱少年的背影,和他身边几个陌生人,嘴里嘀咕:“这年头,加双倍工钱也不做的也是少见。也不知这小子走了什么富贵运?”
随后南宫望带着众人回到他那个家徒四壁的屋子,收拾了仅有的几件破旧不堪的衣物,又带着母亲的遗物,去村西头拜祭了母亲的坟,痛哭了一番,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个他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
也许再苦再累的生活,也总有它的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