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三章丹书阁
叶小楼回山一路径直来到丹书阁,见到房门紧锁,便去和管理后殿的明台要钥匙,明台见到既然是小师叔要进丹书阁阅读典籍,便欣然同意,也未禀告师父。赤霞派的丹书阁是一座二层小楼,藏书规模远比不上一些名门大派,不过好东西倒是不少的。他在众多书架之间浏览半天,在写着“枪谱”的一排架子上发现果然有一本泛黄的古书,上书:《六合枪法概要》,心中一喜,便拿起收在怀里;再向前看去,又发现了石中仙所说的“太极枪”“梨花枪”等等枪谱,都是古朴的线装本,小心翻看时,书中都是写着蝇头小字配以插图,画风古朴,线条精细,颇有些像小时候看的小人书。
他看着那两本枪谱,不禁颇为亲切。这“梨花枪”不就是杨家枪法吗?不知这个时代杨家将是否存在,杨门女将靠着这门枪法屡次阻挡金兵南下,自然应该是重点学习了。
还有这本“太极枪术”,不知道和“太极剑”有什么联系?难不成也是张三丰所创?
他想了一会,又觉得不太可能,这个时代虽说是千年前的古代,但国号和皇帝均不是他所熟知的历史名称,也许这是一个混乱的平行空间也未可知,总之他熟知的历史人物总是似是而非的出现在人们的口中,让他大跌眼镜。比如史上著名的司马迁大人,在这个时间线中,竟然是一位有二十多个子女的乡绅,以多子多孙闻名于中洲。他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却富贵一生享尽了荣华而死;而另一个著名人物吕布大人,生来患有佝偻病,虽说手无缚鸡之力,但胸有丘壑,以笔为剑,以文章定江山,当年愣是以一篇气吞山河的《煮酒英雄论》,说服了大武国先祖皇帝重用巴蜀布衣刘禅,后者以不世出的用兵才能,带兵横扫北方,奠定了大武国的疆土。
这个丹书阁,他初时在山中修炼时只是略有耳闻,不过他本来就不是好书之人,况且尚且见识不多,并不知道这个丹书阁中竟然另藏有乾坤;细细浏览了一遍书名题目,又发现了不少剑谱拳谱,《杀鲸剑》《辽东伏魔掌》《七杀拳》《辟水剑法》等等一干有名无名的江湖秘笈都在其中,另有一些架子上放着不知什么人写的笔记札记之类,不知来头。他不禁微微摇头,这里的秘笈每一本拿到世间去都是无价之宝,资质上佳之人得到了足以开宗立派,如今躺在这里,无非是明珠暗投罢了。
如今他闯荡了一段江湖,见识今非昔比,今日发现了这座大宝库之后,不禁废寝忘食;他知道这里的浩瀚藏书自己无法全部吸收进去,但是仍然试图博采众长,在每一套秘笈之中挑选两三本精选的准备加以仔细研究,单单这一项工作便是工程浩大,这天夜里他竟然不知不觉地睡在了阁中。
这些秘笈均是世人心血凝结,可以套用在枪法上是最好的,即使不可以套用,将这些秘笈研习透彻之后,见识上更上一层楼,对于江湖上寻常的招式套路便是胸中自有成竹。
世间的武艺,不论是否修真者,使出的招式都是如出一辙的。即使不能将秘笈全数修炼,如能将世间武功招数了然于胸,便如同下棋一样,对手刚落一子马上就明了了对方后手的几手落子方位,早早封住其变化,封杀其气,任由你千变万化,我自一枪中宫直进杀之。
璇玑真人清晨在院子中坐下,二代弟子明台已经将烧好的一壶开水送上,先用沸水仔细地将紫砂壶内外冲洗一番,放入一匙乌龙茶叶,冲入些许沸水后少顷倒掉,重新将沸水注入紫砂壶中静置,未几,一股茶香便透了出来。
真人接过明台双手递上的热茶,轻轻啜了一口,点点头说:“听说你叶小师叔昨天晚上在丹书阁睡的?”
明台垂着双手在一边伺候,说道:“是。”
真人微笑点头道:“由浅入深,以博览俗世功法来博采众长,补足自己入门日子短,根基薄弱的短板,短短一天便想出了这种办法来,孺子可教也。明台,你看你这位小师叔修道上的资质如何?”
明台答道:“既然师父问起,我只是随便评论师父勿怪。叶小师叔为人亲和,修道的资质也是上佳,但是心性过于跳脱,以无明为火性,以嗔怒为身气,依我看并非是成仙得道的上佳人选。”
真人摇头道:“话说的太早吧,叶小楼才二十出头,心性未定,将来未必不会成大器。他要看书,你由着他看,不必限制。对了明台,你上山有几年了?”
“回师祖,已经有一十三年了。”
真人点点头说:“你与明楼两人在二代弟子之中最得我的欣赏,以上山的年头算来,你的赤霞先天神功停在四层上迟滞不前,委实是有些慢了,你要勤加用功,将来在二代弟子之中是要挑大梁的。”
明台恭敬地答道:“师父常说,修道最重修心,徒儿并不想要通天彻地的本事,只是希望在山中好好侍奉师父和师祖,闲暇时分便静坐体悟天地,与大道合而为一,便是徒儿的所愿了。”
真人微笑道:“万千法门以修心为上,心性自然是极重要。不过自古以来的圣人们在修心上已经修到极致,若要更进一步,必锤炼肉体,强化元神,以追求神人的境界。因此修心和修身相辅相成,皆不可废,你师父清远不是个好老师,又总不在山上,从今往后你便跟我修行,但是名义上他还是你的师父,你还是称呼我为师祖。”
明台大喜过望,跪下磕头道:“谢师祖!”
ps:求评论催更,多提意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