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江右党(第三更) - 明朝独生子 - 盐焗卤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朝独生子 >

第六十章江右党(第三更)

朱厚照没鸟丘聚,王守仁是个聪明人,见到冯平之后,他就会知道景山书院的用途了。在这个时代,没有人知道景山是大明王朝终结的地方,只有朱厚照一人知道,最终也只会有朱厚照一人知道。

而朱厚照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大明王朝在景山获得新生。

东厂的活动几乎是全都避开了锦衣卫的耳目,丘聚不想打草惊蛇,而且只是打探江右党的底细而已,并不需要特别深入。

很快,横亘在大明官场上,以同乡结成庞然大物便浮出了水面。

朱厚照于东宫之中,看着丘聚送来的奏报,不禁一阵咂舌,有明一朝,算是江西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了,大明享国近三百载共计不过六十位首辅,竟有九位首辅出自江右。

虽然现如今江右党尚在这幅,但是以严东平为首的江右党俨然已经是大明朝堂之上不可忽略的一股力量,而在京的官员与严东平交从甚密者竟不下二十位。

朱厚照并不反对官员结党,但是既然严东平已经与投毒案扯上了关系,那么便不能留了。

“陛下,这.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有话说,有屁放。”朱厚照不耐烦的躺在一旁说道。

“新上任的工部尚书曾大人。”

“怎么?”朱厚照诧异的看着丘聚问道。

“曾大人好像与严大人交从过密,但是奴婢查了几次,却没有拿到什么证据。”

提到曾鉴,朱厚照的心却暗自沉了下来。

曾鉴虽是湖广人,但是其先祖永乐年间便入了军籍,戍京师。

不仅如此,曾鉴还与同样是军户出身的李东阳是发小,二人曾同在国子监读书。

也就是说这个曾鉴其实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而且曾鉴在朝中人缘极好,擅自动了曾鉴,朱厚照绝对会受到不小的阻力。

就向后世一位著名缉毒大队长蔡某强所说,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是可以转化的。

曾鉴的好人缘,导致曾鉴难免被卷入一些党派之中。

这个严东平与曾鉴是同科进士,两人曾在刑部共事十余年,谁也不能保证曾鉴没有卷入进这次投毒案。

身为一个皇帝,尤其是明朝的皇帝,动一个坏人很简单,所有人都会拍手叫好。

但是要动一个装成好人的坏人,就没那么简单了。

这个时候朝堂上会分成三批人,一批拍手叫好,一批指责你昏庸,另外一批人或沉默或随风倒。

丘聚暗自小声对朱厚照说道:“爷,这几年京中一直在流传曾大人与严大人一起做生意的流言,奴婢查了几次,竟然一点蛛丝马迹都没发现。”

朱厚照皱着眉头纳闷的问道:“怎么,没问题还不好?”

“回爷,不是没问题,是太干净了,干净的不正常。”

“疑人不用。”朱厚照冷哼了一声随即离开了。

曾鉴是严东平手里的一张底牌,虽然曾鉴去年时就已经想与严东平切割了,但是几十年的交情,压根就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切割完的。

下个月便是京官大考了,曾鉴位高权重,只要曾鉴能在马文升身边说几句严东平的好话,严东平有把握在马文升辞官后接棒吏部尚书。

严东平心中十分明白,六部之中,以吏部为尊,内阁虽掌天下权柄,然而兼着内阁大学士的官员却很少有能兼领吏部的。

在大明的官场之中,吏部天官可是几乎是可以与内阁首辅平起平坐的存在。

只要攥住了吏部,江右的好日子就来了。

弘治十八年这一科科举,除了录了一个朱厚照之外,还有一个叫严嵩的江西人考中了二甲第二名的好名次。

此时的严嵩正在严东平的府邸之中喝茶。

严东平非常的欣赏这个年轻人,毕竟严嵩是严东平的同乡,二人又是同姓,严东平俨然已经将严嵩视作自己的接棒人了。

“唯中啊,京城的事情都熟络了吗?”

严嵩今年不过二十五岁,正是年轻气盛之时,在严东平面前却显尽了谦卑。

“恩师,京师之事,这几日学生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只是学生不知道是应该外放,还是留京。”

严东平坐镇吏部,严嵩想要外放还是留京都是严东平一句话的事情。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不料严东平此时却大笑道:“好啊,你唯中不是寻常人啊,寻常人必然是费尽了心思外放,以你的名次,外放个十年,再回京必位列九卿,你却在犹豫要不要留京。”

严嵩惭愧的低下了头。

严东平拍了拍严嵩的肩膀说道:“唯中啊,这世俗大众的选择,永远是别人的选择,适合大部分人,但不一定适合你,若是需要,告病辞官亦是高明,你可知晓?”

严嵩何许人也,随即便明白了严东平的意思,赶忙说道:“恩师,学生想暂且留京,待太子登基,朝局稳定之后,在行外放。”

严东平欣慰的点了点头。

“好。”

此时,工部尚书曾鉴忽然接到了宫中一道奇怪的旨意。

今天晚上,直隶游击将军朱寿要来他府上吃饭,曾鉴着实的吓了一跳。

请皇帝吃饭,自古就不是一个好差事,吃好了没有任何功劳,但是吃出个什么毛病来,就得要了曾鉴的老命。

曾鉴拿着朱厚照的手谕,犹豫了一会,赶忙吩咐道:“赶紧去安民坊把那几个老御厨请过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