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官匪勾结 - 明朝独生子 - 盐焗卤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朝独生子 >

第一百三十四章官匪勾结

宁王一脉,是朱元璋的儿子,这已经是追到头上了。按理说,继承皇位,宁王一脉应当是排在最后的。

但是苏壬一说出要立宁王世子为储君之后,下面的群臣竟有不少人附议。

此时都察院御史冯远却悄然出列道:“陛下,按祖宗家法当立安陆兴王为储君,臣请召兴王入京。”

朱祐樘此时却不屑的在怀中掏出了一份奏章,扔在了大殿上,飘然道:“这是四弟的奏本,你们争的倒是热闹,可知道将四弟吓成什么样了?”

冯远默然。

此时朱祐樘却缓缓的站起身来,喃喃道:“朕提一人,尔等可看是否合制,当立朕的皇孙朱载坚为太子,尔等意下如何。”

全场的气氛瞬间尴尬了起来。

杨廷和惊讶的看着朱祐樘问道:“太上皇,这皇孙从何处来啊?”

“这是照儿当日出巡九边时,留下的子嗣,至本月方才满月,起居注已然查过,正是天家血脉。”

“这”杨廷和惊异的看着朱祐樘,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国本,已定,尔等可还有事要议?”

朱祐樘缓缓起身,直到这一刻,朱祐樘才彻底醒悟过来。

天下之大害,不在边关,不在民间,就在这朝堂之上。

自己大半生的拼搏,却只是在拼一个皮毛。

想到这里,朱祐樘不禁哑然失笑。

百官退出奉天殿之后,李东阳诧异的来到杨廷和身边问道:“杨大人,这皇孙是从何处冒出来的啊。”

杨廷和警惕的看了看周遭,小声道:“李阁老,此处非议此事之地,待回内阁之后,你我在细细说来。”

这周遭的群臣,都在盯着两人。

待两人回到内阁之后,杨廷和看着李东阳说道:“李阁老,可曾还记得太子出走大同一事?”

“这自然是记得,难到坊间所传是真的?”

杨廷和默默的点了点头,说道:“陛下为一女子出走,不过所幸有惊无险,这女子在此事后,便被陛下养在了京师。”

“哦?杨大人是从何知晓?”这种事,即便是真的,也是绝密,杨廷和按理是不知道的。

只见杨廷和苦笑道:“那是犬子尚未进学,不知从那日起,忽然犬子回家便不吃饭了,问过,总说是在外面吃过了,后来下官遣人一查,竟发现东厂丘聚竟每隔三两日,便向一院落中送些吃食。”

“哦?竟有此事?”杨廷和之子杨慎,倒是长得蛮喜人的。

“自此之后,下官便没有再加阻拦,直到今年年初之时,犬子忽然说那人搬走了,不在京城了,也不知何时回来,想必便是此时诊出身孕,被陛下送往大同了。”

李东阳听得频频点头,李东阳心里的问题解开了,这下面的文官的心结,可没打开。

此时仍在猛攻小汤山的杨一清,忽然接到了兵部传来的一封密令。

“杨部堂,太上皇有旨,杨部堂即刻领兵回京,小汤山残冦交由英国公围剿。”

杨一清诧异的看着来人问道:“缘何?”

“禀杨部堂,卑职不知。”

杨一清的第一反应,便是朱厚照已然回京了。

想到这里,杨一清放下心了,毕竟是畿内,这小汤山的土匪,也跑不了多远。

杨一清不疑有他,领着一万骑便要回京城。

不过当杨一清刚走出去三十里时,便见得小汤山上忽然灯火通明。

杨一清暗道一声不好,当即便率部冲回了小汤山。

当杨一清率部返回小汤山时,山上已然是空空如也,回过神来的杨一清去找传令兵时,还未发问,直接那传令兵原地抽搐了两下,吐出一口黑血,跌落马下,气绝身亡。

“进山!”杨一清冷冷的说道。

朝中有人与乱民勾结,杨一清叹了口气,这个传令兵是兵部衙门的差役,而且拿出了盖着兵部印信的密令,杨一清才不疑有他。

但是现如今显然是有人与乱民勾结,放跑了这伙乱民。

杨一清此时回京,视察之罪便是坐死了。

所以杨一清不敢,也不能走。

朱厚照不在京师,杨一清也不敢保证,朝中的这伙人是冲着自己的来的,还是冲着朱厚照来的。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当江右党人重新聚齐,这一次连浙党的人都坐不住了。

今日朝堂之上,也有几个浙党成员附和苏壬。

如若太子之位真的定下来了,他们必然是吃不了兜着走的。

此时护送刘良女母子进城的人马,走得并不慢,已然是进了保定地界。

牟斌一边派人通知前面官署负责疏通道路,一边向朝廷汇报行程。

而此时的牟斌还不知道,自己已然被人盯上了。

死里逃生的刘宠,丝毫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那天夜里,山上忽然来了一个人,告诉他只要他肯杀掉太子,便放他们一条生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