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良辰美景奈何天
夏儒的骨子里,还是明代文官们的臭脾气。还没等大婚,心里已经盘算起怎么忽悠朱厚照特赦了大牢里那些江右党的官员了。
各地官员,都为朱厚照准备了贺礼。
独独是景山书院,这几日光木料便用掉了许多,似是在为朱厚照准备着一份与众不同的贺礼。
大明正德元年五月初十夜
由李东阳、杨廷和、还有礼部尚书李杰三人,分别赴天坛、地坛、太庙告祭。
随即朱厚照赴慈宁宫向朱祐樘、张太后行礼,而后赴太和殿阅视夏皇后的金册、金宝并交由寿宁侯张鹤龄赴庆阳伯府,迎夏皇后入宫。
太阳初升,凤舆缓缓驶入大明门中门后过承天门正式入宫。
朱厚照则是在乾清宫等着。
寻常百姓结婚是折腾人,虽然天下没人敢折腾朱厚照,但是朱厚照就得这么生坐着,也是够熬人的了。
好不容易盼星星盼月亮的将凤舆盼来,朱厚照方才一起身,正要迎接。
老太监王岳领着一队宫女过来道:“奉太后口谕,皇后入宫后,即刻过来问安,太后有话要说。”
众人一懵,夏皇后跨过火盆之后,赶忙去往乾清宫后面。
朱祐樘夫妇自然是不用跟朱厚照一样苦逼,在后宫瞎溜达便是了。
朱厚照正要跟着过去,却被王岳拦在了门外。
“陛下,太后有旨,只召皇后一人。”
朱厚照一懵,随即,夏皇后便进了房门。
张太后此时端坐一旁,看着夏皇后说道:“本宫知道大婚有规矩,但是照儿生性不同,故而特此嘱咐你几句,你不必掀去盖头,也不必应声,只管听着便是。”
随后张太后起身说道:“照儿生性顽劣,然天资聪慧,你若善加辅佐,必成大器,这是其一,你且记住,其二,太上皇帝子嗣稀薄,你应当早为照儿开枝散叶,天家子嗣,事关国本,多的,本宫便不多说了,这个香囊你拿着,且去吧。”
夏皇后闻言,微微欠身,道了个万福,随即离开了宫中。
对于这个知书达理的儿媳妇,张太后倒是十分的满意,比起那个未曾谋面、青楼出身的女子,不知强了多少倍。
看着夏皇后出来了,朱厚照赶忙凑了过去。
“母后跟你说什么了。”
夏皇后默不作声,大婚典礼继续。
剩下的便是合卺礼,朱厚照无语的看着夏皇后,两人喝了一盅交杯酒后,抬腿就要进乾清宫的时候,忽然看到了王守仁此时正站在一旁。
朱厚照诧异的看着这位当世圣人。
“臣王守仁恭贺陛下大婚,特率景山学院师生,进献贺礼一份。”
之前王守仁跟朱厚照透过气,故而景山书院的贺礼,才是朱厚照最期待的一份贺礼。
王守仁对身后一招手,一辆顶花带红的四轮马车缓缓的驶入了朱厚照的视线。
“臣启奏陛下,这乃是西洋工匠连夜赶制,臣正想法大量赶制。”
北伐大漠,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后勤,而后勤最大的问题就是,大明一直是用两轮马车。
其实选择四轮马车,也实属无奈之举,中国的马车,关键就在于,不会转弯。
两轮马车将车的一部分重量,直接压在了马匹的身上,导致马匹不能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力量。
而西洋则是巧妙装上了一个转向架。
有了四轮马车,大明军队的后勤压力,立即便会降低。
而且不仅仅是载货量,舒适度方面,四轮马车也是完爆两轮的。
朱厚照惊讶的跑了过去,轻轻的摸着马车。
打开车门,里面已经放置了座椅,茶具。
甚至还加了一些简易的减震装置。
“王守仁,朕是真的想把你调出景山书院啊。”
王守仁屹立在一旁,默不作声。
朱厚照现在恨不能多几个王守仁,这样大明的经济,恐怕立即便能翻天覆地。但是景山书院不能没有王守仁,王守仁在景山书院,就是朱厚照种下的一粒种子,朱厚照相信,用不了多久,景山书院就能长出一大串王守仁来了。
此时丘聚凑了过来道:“爷,别瞧了,等明儿再瞧,莫误了时辰。”
在丘聚等人的催促下,朱厚照恋恋不舍的回到了夏皇后的身边。
此时乾清宫中,只有几个宫女,还有刘瑾。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朱厚照看了一眼刘瑾道:“老刘,你也下去吧。”
“陛下不留人伺候了吗。”
“嗯,你去吧。”朱厚照摆了摆手,入了乾清宫,也就算入了洞房了,折腾了一整天,朱厚照早就累了。
一头栽进了龙床上的朱厚照便再也不想起来了。
夏皇后却仍旧如同一尊蜡像一般,坐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