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没人来朝贡了 - 明朝独生子 - 盐焗卤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朝独生子 >

第五百一十五章没人来朝贡了

一回来,朱厚照就改变了以往的方式,主动开朝会见朝臣。这一天可是非常热闹的,但对于朱厚照来说,也是十分清净的,每个官员都发飙了自己的看法,内容大同小异,对皇帝不明消失的行为表示遗憾、失望、谴责。

为什么朱厚照清净?因为他一概左耳进右耳出……

一上来,就让每个人发表说话,有的态度强硬,有的愤慨,有的很怂只是委婉地表达了意见,朱厚照一概点头说:“朕知道了,下一位。”

所有官员同等对待,让你们说,但说完之后我不发表任何看法。

一些激进派的官员急了,但他们无可奈何,现在文官集团被极大遏制,工业化搞到这个程度,很多手工艺匠人,军队中提拔的军官,以及景山书院选拔的那些人才都不属于文官。

工业基础的人才队伍在壮大,他们也可以成为官员,而且某些岗位更合适。

这些都是没有经过八股考试的人,他们不是文官集团,而且自己就拥有谋生技能。

所以朱厚照现在很稳,你们搞不过文官集团,朕可不怕,现在你们全体辞职大明也不至于停滞,还拿什么来威胁帝王?

大明现在起飞的翅膀不是他们,下一步朱厚照甚至可以对地主动手。

这可是历史上张居正没做到的事,帝王凭什么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就因为他们的根基广泛,皇帝都不敢得罪,明的灭亡文官集团的锅很大,一个帝国的毁灭不是单独一两个人能引起的,这必然是一个可怕的势力。

这伙人主宰了历史,剥削百姓还受到百姓千秋万代颂扬,皇帝就是怕骂名。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站出来说:“陛下,您不可如此,得听一听百官的肺腑之言啊!”

朱厚照一看是刘健,努力做出严肃的表情说:“大学士何出此言,朕可是在专心听着呢,每一位朝臣的意见都十分重要,不,这还不算数,朕明日扩大朝会,一些低级的官员也要参加,每人写一份心得,看看朕不在的日子里他们有什么意见,朕必须重视啊……”

说了一大通,完全等于敷衍,刘健也不知道怎么说了,还带耍赖的?

以前的皇帝可耍不起赖,他们不敢无视文官集团,现在朱厚照就是飘了,你们能咋地?

扩大朝会,说得好听,但如果朱厚照还是这副态度,简直是浪费他们的时间,刚才那一段较长的,朱厚照甚至一度都睡着了……

刘健又道:“陛下,你乃是一国之主,真龙之子,社稷基石,如此任性怕是对社稷不利啊……”

“嗯,朕每每也自省,吩咐锦衣卫记录下朕的日常,包括朕的一切言行,事无巨细,最后整理成册,这也是朕想要警醒自己,一日要三省吾身,没个参照怎么行呢。”

朱厚照这是在暗示,你们文官做不做史无所谓,朕让人记录了。

你们再多意见,哪怕在史书上黑我,也无所谓,真实的记录会让后人比较。

“这……可是陛下,大明如今已经进入难关,需要陛下应对啊。”

“大明的难关?大明如今欣欣向荣,再过些许时日,必将重新成为天下人仰望的存在,何来难关?朕要让大明成为一个无法超越的时代!”

“陛下,朝臣们都愿意如此,只可惜……事不如意啊。”

“何以见得?”

这种阴阳怪气朱厚照也见多了,典型的“崩溃论”,各种阴阳怪气暗示你药丸。

但作为阁老显然是不能阴阳怪气瞎说的,说了你就得摆清楚事实,刘健沉声道:“如今已到年关,四方来朝贡的使团寥寥,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有道理啊,这一下就说道关键点上了。

自古以来,你皇帝做得是否伟大就看这一点,是否四方来朝。

大明朝贡国后世统计大约接近一百五十个呢,每一代的君王都会按此比较。

文官很会拿这个说事,比如先帝某某在位时候,多少个国家来朝贡了,你现在呢?

这都是在暗示你这个皇帝做得有问题,要跟文官掰扯这个那绝对不是他们的对手。

朱厚照自己一想,当然会少了,首先西边,城里了西域联盟,他们被不明势力怂恿着跟大明作对,这到底是谁朱厚照还没搞清楚,西出路线如今看来是不明朗。

西边没什么人来朝贡了,南边呢?

佛郎机攻陷了马六甲,顺带着南边相关海域的藩属国都不能来朝贡。

东边的倭岛,正进入战国时代,他们也没空过来朝贡,或许有可能派几个人意思一下,但众所周知,所谓天皇从古到今都是工具人,他是没有什么权力的,倭岛并没有真正统一。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至于琉球,都被宁王势力控制住了……

这么一看,大明确实水深火热啊,局势很艰难,没人来朝了。

朱厚照听到这个,甚至有些不屑地说:“什么四方来朝,朕也不需要,怎么朝都是外国,来不来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有一日朕要让天下真正全都变成大明疆土,直接管辖,不需要来朝贡了。”

“陛下慎言,怎可如此!”

刘健急了,“太祖有遗训,列有不征之国,此言违背太祖的圣意啊!”

朱厚照怒了:“大胆!太祖乃朕之先辈,他说了什么朕自然会判断,岂可由外人议论,你家先祖也能由外人妄议吗?”

“陛下,皇家的事就是天下事,为何不能议?”

“皇家的事也分公事私事,圣人言忘记了吗,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有什么前提?前提就是三人行必有师,大学士,你那学问怎么来的?”

有一种诡辩叫道德绑架,如果刘健说朱厚照妄议先人说朱元璋“言行不善”的话,这又是一顶大帽子,其他人能说,朱厚照不能说的。

这时候王守仁出来救场了:“陛下,要论朝贡国,也是我礼部的事吧?”

“哦,礼部有什么话说呢?”

“陛下,现在可不是闲聊之时,话题不能说得太远,先解决眼下的麻烦才是,朝鲜的使团来了,倭岛的使团也来了,他们都是来朝贡的,可他们打起来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