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要名垂青史(第一更)
所以在这几天里,最痛苦的是何礼,朱厚照给了他难以承受的世界观。他还不能说,一边还得筹集自己的船队,至于驻守船厂方面,由江彬另外调拨人手,跟随何礼的锦衣卫全都被“流放”了,但何礼对他们说,当他们再次返回大明之时,会立下不朽的功名,子孙万代都会为他们而自豪。
跟哥伦布麦哲伦航行的随意不同,这一次,朱厚照下旨给他们每个人都立了传。
每一个人,现在看起来是被流放,以后都会是英雄,英雄怎能没有故事?
所以朱厚照吩咐何礼,此次航行的一点一滴都要做好记录。
而第二个难受的人,当属提举司刘元,他这几天重点在检查新船,召集工匠推测还有什么隐患,因为陛下要上船试航啊……刘元是熟读圣贤书的人,他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万一出了事,不是追究不追究的问题,他会遗臭万年!
哪怕朱厚照沉下去了,太上皇一点责备都没有,他都臭了。
以后史书会记载朱厚照多么的荒唐,而那个失败的人,就是他刘元。
造条船都沉了皇帝,还不够出名吗,准备接受子孙后代的嘲笑吧。
晚上朱厚照都在指点何礼关于环球航行的事,他也不知道太多,但重点地方会模糊地说一下,毕竟这个朱照也不是什么航海家。
白天,他有时会跟着刘元一起视察新船的最后检查工作。
因为装上了蒸汽机,结构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按照林奇的设计,里面修改了隔仓增加安全性,而木船里要装进一台蒸汽机,那是何等的难扛,全金属的,得多重。
所以怎么装,启动后会不会引起船身崩溃,出故障后怎么解决,都很重要。
这绝对是人类历史上头一次,刘元也不想当这个倒霉鬼。
“水密舱,也要检查好,关键时刻得起到作用。”刘元擦着汗,呼喝着工匠们。
“也不必如此紧张,提举司,朕给你充足的时间。”朱厚照在旁边一脸轻松地看着。
能不紧张吗,如果真沉了,朱厚照也平安无事,那也还是个丑闻。
不仅是刘元的身家性命,甚至身后的名声都系于这一船之上……
“陛下,这也不是时间的问题,关键是这船咱们也是首次装蒸汽机,那么大个东西都由钢铁制成,还要浮于水面之上,咱们都不知道下水后会发生什么啊,陛下……这不是火车,火车出了问题,它总还在地面上吧?”
“说得没错,你这态度也好起来了,不再唯唯诺诺,讨论真正的问题。”
刘元不是没办法嘛,那么多名垂千古的清官,日子过得那么凄惨,他们图什么?
不就是读了圣贤书图个名声,现在就是刘元的最大危机,历史上首次做这种事,还得要求他万无一失……说实话,这事一开始刘元就觉得不怎么靠谱,他属于保守派。
刘元忍不住说:“若陛下真要下官直言,就先让船下水测试后,再上如何?”
朱厚照断然拒绝:“这绝对不可,首航朕必须在船上!”
开玩笑呢,这种名垂千古的机会,作为皇帝又那么大权力当然要争取。
环球航行的事情朱厚照是不可能参与了,这个必须有自己的姓名!
转而他又提到了何礼那边的事:“流放何礼他们的船只,你也得准备好了。”
刘元回答道:“船是有的,先前造的仿佛郎机人新船,后又被林院长的新图纸取代了,但我们已经生产了一批,陛下既然说不能充当水师战船,那就都给何礼他们吧。”
“这些船调出来十条够了,也不需要太多,阵仗太大也不方便。”
朱厚照说道,“然后你们开始转造新战船,记住,都要装蒸汽机,哪怕不作为主动力,主动力还是风帆,但关键时刻一定要能开起来,另外,朕再给你们一个驱动的设计方式……”
驱动船航行,后世正常使用的是螺旋桨,当然更先进的也不太可能了。
光是螺旋桨驱动,就够船厂忙乎很久的,这不光是设计问题,还有材料问题。
传动装置需要很可靠,里面的齿轮是磨损严重的部件,这当然是丢给景山书院处理。
能处理则处理,不能处理的话,还得装巨轮……
当然大轮子也有传动,但跟螺旋桨比起来,都不是一个档次的难度。
……
五天后,何礼的船队整装待发。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江彬按照朱厚照的要求,给他们都装备了燧发枪,这也是一个阴谋的一部分。
但对比这个时代,燧发枪已经很强了,足够何礼他们遇神杀神。
这次航线包括欧洲西夷,朱厚照希望欧洲人会发现这种枪的强大,然后仿制……
出发前的誓师大会,朱厚照没有参与,他让何礼来主持,自己在一旁观看,没注意的人甚至都不会发现他这个大明皇帝就在一旁。
何礼心中振奋,他的船队有十条船,三百多锦衣卫。
这并不满员,但要长途航行的话,人多是不太靠谱的,必须多装物资。
郑和下过七次西洋,但都是靠着海岸航行,危险程度小很多,何礼这一次得横穿漫无边际的大洋,那会是一个恐怖的距离,在陛下给他的图中,那大洋可真大啊,足够装下好多个大明……
“弟兄们,我们这次是被流放,但回来的时候,我们将名垂千古!”
“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但肯被我招入,那就是无畏之士,死是不怕的,哪怕是为了钱养家呢,但我在这里提前告诉你们,此次航行,就是你们的一世功名!”
锦衣卫换了服装,但绣春刀还是带着的,每个人还装备了燧发枪。
他们面面相觑,为什么何礼会说出这样的话?
其实这些人里,大部分都不是何礼所说,喜欢什么大海,很多人都是他重金“招聘”来的,全都选拔自锦衣卫,大多也都是些郁郁不得志的兵卒,他们要足够的钱养家。
他们都奔着死来了,开向无尽的大洋,没人觉得自己还能活着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