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时代变了
朱厚照立即吩咐新船起航,但目的地却是威海卫。要练习倭岛,威海卫显然是最方便的,朱厚照要返程了,但他不希望对大内家族失去控制,这必将由锦衣卫来施行,而威海卫就是钳制倭岛的前站。
总在倭岛待着也不是事,朱厚照虽然不在京城,可他一直有锦衣卫的信息传递,到了倭岛就失去了联系,这不利于他掌握总体大局,万一发生点什么特殊事件可不好。
在锦衣卫势力范围之内,他就能掌控局面。
船在启航的第二天抵达了威海卫,让江彬去办事,朱厚照没有出现。
主要是两条,第一留下十名之前跟随的锦衣卫驻扎,为方便联系倭岛。
第二是赶紧督促燧发枪的制造,得马上给大内义兴以及朱厚照怂恿的那些海盗送去。
他们拿到了武器,才能更快地稳固基础,大明要起飞得依靠双翼,而这些海盗以及大内家族这样的代言人,也是翅膀上的羽毛,他们也得照顾好。
办妥这些,朱厚照才令船回了天津港。
回到的时候,飘飘还带人来迎接,可朱厚照却发现迎接的队伍里多了个人。
“王守仁?你怎么来的?”
这位可神通广大,朱厚照忍不住回头看了江彬一眼。
江彬开始还浑然不觉,醒悟过来之后,恼火地呵斥着身边锦衣卫道:“查,是谁泄露出去的消息!”
这问题大了,朱厚照三令五申严守秘密,居然还是让人给找来了,怎么,大明皇帝的密级不是最高的吗?严守秘密是圣旨,秘密一旦泄露了,锦衣卫可脱不了干系。
要锦衣卫是干嘛的?
他们主要职责可不是打仗,保密工作都做不好,有什么必要留着他们?
别说是皇帝,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容忍这种错误,应该你办的事情办不好,任何一个老板都会炒了你,因为这个独特的性质锦衣卫才存在,可别自毁长城。
王守仁见状,连忙说:“陛下,这与他们无关,是臣自己找到的。”
朱厚照当然不信:“自己找到的……哦,是因为书院?”
王守仁也不希望朱厚照追究下去,叹道:“陛下,您该回京了。”
“回京?去干什么,王守仁,你觉得朕坐在那皇宫里,究竟能干什么?”
“可您是陛下,总不能一直游离在外,这可关乎江山社稷啊。”
也不怪王守仁,这个时代都是这样的思想,你做皇帝,不在你位子上坐着,瞎跑什么呢,而且还是连续那么长时间不着家,人家找你办点事都难。
大明就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是这个整体上的一个部件,需要时候找不到了咋办?
朱厚照笑了笑:“王爱卿,你说,是否朕不在京城了,这江山就无主了?”
王守仁吓了一跳:“臣可从未这么说,只是……京城有陛下坐镇,百官心中有底,事关社稷的重大决策,还是要等陛下来定夺的,百官也有各自的事宜禀报上奏。”
“上奏,奏什么,凶杀案?”
朱厚照摇摇头,“朕问你,朕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里,可有需要朕来决策的大事?”
“那自然是有的。”
“那朕都决策了吗?”
“这……”
王守仁一想也对,不是通过锦衣卫都搞定了吗,而且这个皇帝到目前为止,都不算昏庸,行为上确实显得荒唐了些,可该他做的事都能做得井井有条,还有自己的想法,甚至很多不该做的他都做了……
可这是个“父母在,不远游”的时代啊,虽然交通信息在朱厚照登基以来有了迅猛的发展,可所有人的观念还没能扭转过来,关键是发展得太快了……
在后世,人们比较能接受新东西,那是因为已经习惯了科技的发展。
可现在……几千年如一日,衣食住行跟两千年前有区别吗?
有也只是式样的区别,没有本质的区别,有的地方甚至还不如两千年前。
朱厚照换了个方式:“你这么想,王爱卿,假如朕还在朝堂之上,而不是在这里,但朕病了,你们谁也见不到,办起事情来,有现在这么快吗?”
王守仁此时已经想通了:“臣之误,就算陛下天天上朝,办事也未必这么快。”
现在可是有铁路电报,以前是没有的,特别是电报,信息秒到,唯一担心的是安全性。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皇帝在朝堂上,跟臣子相看两相厌,大家赌气,有的事情反而会拖着长期不决,哪有现在朱厚照一言而决快,有时候甚至大臣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但太过激进了,他也要怼你。
朱厚照点头道:“特殊事情,需要特殊行事,朕要乾坤独断。”
王守仁微微一怔:“大明不止于此吧,仍是国泰民安。”
“国泰民安吗?或许,可这个大变革,是朕自己创造的,要让这个时代的人接受它,朕就必须开一言堂,没错,哎,张永,你过来拟旨!”
“陛下,奴婢在……”
张永在陪着慧妃呢,马上屁颠跑过来。
朱厚照想了想说道:“大明要改革,就得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朝会也得改改了,按级别开,具体咱们再议,但有一点,圣旨一下不能抗旨。”
他这是在强调,好像以前就能抗旨似的,只是他现在更需要强调这一点。
谁还想仗着自己文人身份撒娇娇的,那可就不是庭杖那么简单了,现在朱厚照的改革让文人不再那么有优势,很多其他阶层的人也开始逐渐拥有身份。
大明最可怕的,就是文官集团,远超过太监擅权,杀伤力破坏力都不是一个级别的。
进一步明确,就是考八股那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