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烧他们的战船
“那咱们现在该怎么做呢?”艾哈迈德问道。“现在嘛,尽最大可能削弱他们,不让他们在这里立足。”
朱厚照说道,“他们才一千个人,你们怕什么呢,也没必要跟他们硬刚,就在他们发现不了的地方骚扰,他们有火铳,有火炮,面对面打你们大概率是打不过的。”
“可如何骚扰?”
“这就是个技术问题了,你们只要守到明年,朕就派水师来帮你们。”
朱厚照说得信誓旦旦,不过……他倒是也没打什么包票,有的话不能说出来。
大明要向外扩张,出了修铁路,建立欧亚大陆的桥梁之外,海上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越往后,来自于海洋的挑战就越多,朱厚照不想让出马六甲。
不是说赶跑佛郎机人就可以,他是想把马六甲稳稳地掌握在手里……
就如同倭岛和吕宋那样,明着派兵进驻,朝里大臣肯定叽叽歪歪,没错,这是不符合华夏三观的,太祖说过那些都是不征之国,你干什么,敢违背祖训?
所以朱厚照需要海盗,借助海盗的力量,才有借口扩展出去。
不要以为皇帝就了不起,起码明朝的皇帝不能为所欲为,想打个仗,那些老臣比后世灯塔国的国会难说服多了,你们讽刺个总统算啥,老臣敢直接喷皇帝。
满次加请大明出兵,这也确实是个借口,可打下来以后呢……
艾哈迈德不知道朱厚照的想法,哭丧着脸说:“这可守不到明年啊!”
朱厚照鼓励他:“可以,你们可以的,相信我,你们还能守更长的时间,但如今紧要问题,还是眼下的事,咱们要痛打一次佛郎机人,怎么,你不想?”
“我也想,可他们大炮火铳的,我们打不过啊。”
“你们骑大象肯定打不过,大象那东西胆小,别看个头大,太容易受惊了,很多力量其实比动物要大得多,比如说……你们这里有没有猛火油?”
艾哈迈德一愣:“猛火油,有的,从占城送来的猛火油有很多呢,干什么?”
还问干什么,这什么脑袋。
朱厚照知道占城的猛火油,很多都往大明朝贡的,所以他推测这里应该有,马六甲是海上商贸的咽喉,没道理没有,只要有了猛火油,别说后世的人,大明的人都知道该怎么办。
江彬听着一喜:“有猛火油?那太好了,这可是好东西。”
锦衣卫们也是一脸的喜气,他们知道怎么用,大明往前追溯两千年的古人都知道怎么用,火攻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咱们的孔圣人都用过,没想到吧,圣人打仗也是把好手。
艾哈迈德点点头:“有好多呢,用木桶装着,我知道在哪里。”
朱厚照点点头:“那好,带我们过去,先看看再说。”
再次出发,此时深夜,在马六甲城里根本不需要偷偷摸摸地走动,因为佛郎机人除了要塞哪里都不会守,只要避过几个要道口和高地的瞭望台,反正是夜里,他们看不远。
很快,艾哈迈德带朱厚照他们找到了那个仓库,就在海边港口。
江彬带锦衣卫砸碎了门锁,进去一看,好家伙,几千个桶……
“那么多,感觉能把整个城都烧了。”江彬感叹道。
“不用烧那么多,你觉得该怎么烧,人家等着你去浇油?”朱厚照问道。
江彬想了想,说道:“咱们可以制造投掷机,砸他们的要塞!”
朱厚照摇头:“等你把这个搞出来,黄花菜都凉了,而且还危险。”
“那咱们可烧不着他们,或者可以做个埋伏,引他们进来烧。”一个锦衣卫出主意。
古时缺少打击手段,就如同后世搞核弹,你有了核弹,还得有载具才行,否则你怎么炸人家?油是液体,哪怕装在桶里,也不好攻击,而且如此大量的油桶连搬运都很难。
朱厚照说道:“刚才朕说什么来着,船啊!”
江彬一拍脑袋:“烧他们的船!对了,赶紧的,我们找小船,从海上过去……”
这下他会了,这个时代的战船,夜里防御很弱的,因为看不见,不过他们也不必过于担心,哪怕是偷袭,你也来不了多少人,顶多也就拿着把刀上来,只要示警了又能干啥?
这时代的火枪也不能过水,根本打不着的。
但朱厚照他们的手枪不一样,是定装的子弹,水也浸泡不到发射药。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艾哈迈德说道:“大船都没有了啊,只有小船,小船也载不了那么多油桶过去吧,上几个人就摇晃,大点的船……难道咱们要去抢一条商船?”
朱厚照叹了口气,真是操碎了心,语重心长地说:“咱们就用小船,他们还难发现。”
“可怎么载运油桶呢,一两桶肯定是不够的吧?”
“当然不够,油桶不上船,就扔海里,拉着去。”
朱厚照说,“你放心,它们肯定不会沉到海底,而是会浮在水面上的。”
说干就干,锦衣卫们忙碌起来,艾哈迈德也帮忙扛油桶,扛到海边往下一扔,果然没沉!要专门运送猛火油的人或许知道这个,但艾哈迈德也没这经验。
“陛下,油桶果然没有沉!”艾哈迈德高兴得像个孩子……
“知道了,你去找船,每条船上两个人,随便是条舢板就可以,不沉就行。”
朱厚照命令着锦衣卫们,把更多的油桶抛入大海。
这些油如果扔不到战船上,其实也可以在水面燃烧,战船也都是木船,只要油够多,就可以把船全都烧了,至于污染……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朱厚照首先得保证马六甲能够夺回来,否则操心人家的环境也没必要。
若是有一天普天之下真的都归王土了,他一道圣旨下去,还愁环境得不到保护?
所以此时只有两个选择,是你的,还是别人的?
朱厚照并不着急,艾哈迈德找来了十多条舢板,这里平常人家就有条小船,多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