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飘飘终于拿来了图纸,朱厚照一看傻眼了:“黑珍珠号?”其他人当然都没听懂,林奇醉眼惺忪问:“陛下,是什么?”
朱厚照笑了笑:“没什么,你这图纸是参考了佛郎机人的海船吗。”
“正是,特别是这桅杆和帆的设计,臣认为他们这样才是合理的,还有船身,就是陛下今日说的……什么重心,没错,自古以来,高大的楼船只适合在内陆河运,如遇到大海的风浪就会倒,这重心必须低,高大的楼船确实威武,可不实用。”
这一番话让朱厚照赞叹地点头,这林奇可确实是个宝啊!
张永江彬,甚至旁边的林飘然都没听懂,不时地打哈欠,枯燥得让人想睡觉。
“张永,拟旨!”朱厚照忽然喊道。
“陛下,此处无笔墨……”张永也没准备啊。
“飘飘,文房四宝伺候!”林奇也吼道。
虽然不知道朱厚照干什么,但林奇已经把这少年当成了忘年交,从出生到现在,他没有遇到过一个人有共同语言的,如今遇到了,这位还是皇帝你说妙不妙!
所以林奇一点都没有见外,让江彬和张永看得胆战心惊,自古以来有谁敢这样?
可在朱厚照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科学家,他要出行自己给打伞都愿意。
笔墨准备妥当,张永也准备完毕,朱厚照有点上头,捏着脑袋说:“你看着写,之后还要润色一下,大概意思是,着林奇开办船舶设计院,大明科学院,为两院院长,官居二品,林奇有权在全天下挑选人才,入选者经考核,成为院士,林院长为我大明楷模,其人品也当为世人之明灯……”
江彬不断地写,江彬都听傻了:“这……献上个女儿能换来如此荣耀,不亏!”
“你闭嘴!”飘飘对江彬怒目而视。
江彬现在可不敢惹她了,直接把老丈人提升到如此地位,可见受宠程度。
林奇却听着怡然自得,技术宅嘛,总会飘的,还记得技术就好。
林飘然又等着朱厚照说:“陛下,我可没有答应!”
朱厚照摆摆手:“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爹,他可是大明人才,单凭这图纸他就当有二品的地位!”
“飘飘,不要任性,这是家族的荣耀!”林奇喝道,“陛下可要安排好飘飘,给个什么名分?”
“这……就封为慧妃吧,智慧的慧,这应该没人封过。”朱厚照勉为其难。
“喂,我还没答应呢!”林飘然急了。
“莫慌,这个不写入诏书,朕之是随口说的。”朱厚照笑道。
不写入诏书,可现场听到的都当真了,江彬跟张永的面色严峻,还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喜欢人女儿,直接从县令升到二品,陛下也是有点太胡来了吧……
林奇丝毫不觉得是皇帝喝多了,他就觉得是知己,还一个劲问道:“陛下,为何这么说,单凭这图纸就能当得上二品官职?”
朱厚照叹道:“因为这贡献何其大,这张图纸,让我大明战舰依然领先于欧洲,江彬,令锦衣卫连夜封存送往天津,让船厂以最快速度建造然后海试,此为我大明一号舰,为水师战舰的标准型号,一经试成立即大量建造,全力打造一支最先进的水师!”
“卑职领命!”江彬马上应诺。
“以后靠着这个,大明就能拥有全世界所有的海洋,这船已经领先于欧洲,领先于佛郎机,但这一切都要秘密进行,林院长你看,这船可以继续造大,在两边开许多个炮位……”
“如此装炮,如何攻击?”
“将战舰摆横,形成战列,就可以几十门火炮一齐开火!”
林奇略微思索,微微点头:“妙,妙啊,可如此强大的火力,却要横着摆,岂不是追不上敌舰?”
朱厚照笑道:“这是用来攻打陆地的,当然如果敌人要在海上决战,这就是毁灭性的火力,朕要的不仅是大海,还要用大炮叩开欧洲大门,真正达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江彬跟张永交换了个眼神,喝多了,这肯定是喝多了。
林奇却道:“那陛下还要臣这个研究所干什么,直接在上海县也搞个造船厂开工算了。”
朱厚照笑道:“造船厂是要搞的,你的船舶研究所也要搞,因为朕要建造铁甲舰!”
江彬和张永又相互递眼色,疯了,这绝对是疯了,江彬还看了一眼什么酒。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钢铁能造船吗,扔水面上直接往下沉的材料,本以为他们刚才就是随便说说而已,现在陛下居然要拨款搞这个,有什么意义呢,不是浪费钱财是什么?
林奇却一本正经地对上了:“陛下,钢铁造船,有一定实现的难度。”
“哦,你说,这是为何?”
“要做个小的,浮于水面那很简单,可要造大船,就会有一个难题,焊接。”
林奇是行家,知道要点在哪里,先不论钢刺需要什么性能的,你怎么焊接呢?
木头与木头之间简单,自古以来皆有办法,可钢材的焊接就不是一码事了,要下水的东西,密闭性必须达到要求,钢板那硬度,不论你糊什么上去都会一下崩了。
如今铁路已经修到了上海县,这是朱厚照提过要求的。
只要有铁路,一切就不是问题,任何材料都可以大量送到。
“妙,不愧是我大明院长!”
朱厚照称赞道,“所以啊,你要成立研究所攻克这个难题,朕看好你,知道你这一号舰的设计最精妙在什么地方吗?”
“陛下请说。”
“就是水密舱,没想到你竟用到了如此天才的设计,光这一项,就值一个二品!”
这一晚,他们喝到了很晚,当晚还说了很多的胡话,但没有人知晓,江彬和张永都是铁打的忠心,不会有人能探听到什么,只知道朱厚照再一次改变了大明的制度。
大明科学院由此诞生了,当时还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