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布局北伐
众人边走边说,朱厚照皱着眉头道:“不成,谁让你当初没事跑到了天津船政学堂?张仑可是正经的宣府武学出身。”朝廷北伐,完全就是大规模的陆上决战,完全用不到水师。
而且大明上上下下都知道,朱厚照的这一次北伐,是要决定将来百年国运的,往后可能几代人都没有封狼居胥的机会了。
朱厚照要彻底的解决大明的北顾之忧愁,从而永绝大明边患。
在山腰上,朱厚照碰到了气喘吁吁正要往山上冲的张鹤龄。
“臣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行了,国舅带着兵回去吧,朕又没让你征山贼。”
张鹤龄一脸懵逼的望着朱厚照,很快山脚下的动静也消停了下来。
回到宫中之后,朱厚照将钱宁、江斌等一众“奸佞”一并找了过来。
望着众人问道:“钱宁,朕之前命锦衣卫注意的晋商的动向注意的怎么样了?”
“陛下,经彻查,晋商确有越境交易之事,不过近年来晋商北越的频率越来越低了。”
这主要还是因为北方草原上,已经有了比较正规的马市,同时草原上已经数年没有犯边南下,蒙古人手里的硬通货已经快用的差不多了,没有生意,晋商已然就撤回来了。
而且近几年,两边都在流传着要决战的消息。
巴图孟克锐意进取,统一全草原的意思已经十分的明显,而大明也正值正德新政,国力鼎盛兵强马壮,虽然一直没有正面交手,但是自朱厚照继位以来,朝廷几乎没有败绩。
而且大明的战马数量,最近几年也是暴涨,两边都是不世出的雄主,决战是不可避免的。
这些晋商们的鼻子灵敏的很,闻到火药味之后,一个个的都逐渐的将生意陆续转到了境内,毕竟现在大明境内,各地也到处都是商机。
朱厚照正要继续问,一旁一个小黄门走了进来,递给了刘瑾一份奏章,刘瑾赶忙走到了朱厚照的面前说道:“陛下,王阁老又催了,京城那边还等着陛下回去做主呢。”
朱厚照犹豫了一下,说道:“成,既然如此,老刘你就去安排一下起驾返京的事情吧。”
“诺。”
朱厚照起身犹豫了一会说道:“前几日续封的那几个伯爵也一并叫上,临返京之时,朕还要拜祭一下孝陵,这一次不要大张旗鼓。”
朱厚照并不是正根的朱家后人,对朱元璋还是有那么一丝敬畏的,别说什么鬼神不可信的,穿越这种事都有了,还有什么不能信的。
“钱宁,晋商最近要盯紧了,朕答应放过天和钱庄,朕可没答应放过这些晋商。”
朱厚照知道,这些晋商已经在准备转型了,食盐的生意被砸了之后,这些晋商们出奇的冷静,蹲在一旁看着徽商们被朝廷收拾了一通之后,便乖乖的割舍掉了食盐的买卖。
随后大举转型,山西境内已经开办了多家水泥厂,朱厚照知道,不久的将来,煤炭必然成为大明的第一动力。
如果不尽快收拾掉晋商,怕是用不了几年,整个山西就可以变成堪比后世的迪拜了,这样一来,再想动晋商可就难上加难了。
钱宁也是十分的纳闷,这些老西儿虽然说是抠门了一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朱厚照就好像是被山西人挖了祖坟一样。
一提到晋商便恨的咬牙切齿的。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唯独是山西的儒学被废的最为严重,朱厚照之前已经明令山西各地,尽数拆毁文庙,不准山西学子考取八股文。
同时在山西建了五所实学书院,都是规格中上的,这么下去,不出二十年,这整个山西可就没有人再读四书五经了。
甚至连山西各地的学政,也都被尽数外调,虽然有学政这么一个职务,但是实际上却是没有一个学政。
整个山西的传统士大夫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只有几处山村里,还有人在以教四书五经混吃混喝。
张鹤龄纳闷的问道:“陛下这天和钱庄的事情?”
“天和钱庄的事情就此打住,朕日后自有安排。”
“诺……”
徐鹏举望着朱厚照苦苦哀求道:“陛下,臣不想去交趾啊。”
“去不去,由不得你,朕给你两个选择,羽林左卫指挥使,跟靖海卫指挥使,你自己挑。”
徐鹏举打了个激灵,望着朱厚照问道:“陛下,这事要不要做的这么绝?”
徐俌要是知道了,估计都恨不得替徐鹏举下决定了。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陛下,臣这个平海卫指挥使可是才刚刚上任,还没正式到任啊。”
“无妨,无妨,交接一下吧,随便先找个人顶上平海卫的位置不就完了。”
“臣……臣接旨。”徐鹏举叹了口气,跪倒在一旁。
钱万贯、张仑、汪直、徐光祚、仇钺全都已经在京城待命了,现在只差朱晖了。
这是大明陆地上最强大的阵容了,而且巴图孟克对瓦剌的战事也已经到了收尾阶段,巴图孟克的实力空前的强大。
麾下兵马已经达到了二十余万,当年也先的实力,都远远比不上现如今的巴图孟克。
横在草原跟大明之间,只有一层薄薄的窗户纸,现在只差一个理由,就能戳破他了。
“张永。”
“奴婢在。”
“回京之后腾骧四卫要做好准备。”
“诺。”
张鹤龄望着朱厚照说道:“陛下,若是北伐倾巢而出,恐怕不太好吧。”土木堡刚刚过去不过六十年,大明君臣还沉浸在土木堡之变的阴影之中,还没有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