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倒霉的刘瑾(第四更)
汤家人?
朱厚照一愣,其实当年开国之初,汤和论功,当位列诸勋之首。但是朱元璋刻意要压汤和一头,故而开国之初,只给了汤和一个伯爵,不过正是因为这一个伯爵,汤和日后迅速收敛,朱元璋想找事都挑不出刺儿来。
最终汤和也成了少数能够善终的开国勋臣。
徐俌笑道:“陛下,弘治九年时,太上皇曾经找老臣问过此事,当时这几家全都被封了南京锦衣卫指挥使。”
朱厚照点了点,随即问道:“那个……老公爷可知道宋国公之后,现如今在何方?”
宋国公冯胜其实是朱元璋做的最过份的一件事了,开国诸勋之中,最惨的也就只有冯胜了,唯一一个呗赐死的公爵,而且是基本没有任何罪名。
徐俌一听是冯家人,愣了许久,才说道:“陛下,臣幼年听族中老人说过,冯家人在迁都北京之后,便也随之北迁。”
朱厚照望着徐俌问道:“冯家人过的可好?”
徐俌摇了摇头说道:“陛下,早些年的时候,冯家人先后被免了爵位、世职,过的并不是很好,我家也曾资助过几次,最后一次应当是冯家举族北迁了,家父当时给冯家人拿了一千两银子,而后便再也没有冯家人的消息了。”
朱厚照不禁叹了口气道:“老公爷,朕拟令诸公之后续爵,您意下如何?”
徐俌猛地坐起来,望着朱厚照感慨道:“陛下隆恩,老臣代这些后生,谢过陛下!”
朱厚照点了点头说道:“不过,袭封的爵位,公爷觉得封个什么爵好?”
徐俌试探性的望着朱厚照问道:“陛下,封公爵自然是不可,不如从伯爵起封?”
朱厚照点了点头说道:“刘瑾。”
“奴婢在。”
“传旨礼部宁河王、开平王、东瓯王之后续封定远、怀远、靖远伯。”
朱厚照犹豫了半晌说道:“宋国公冯胜之后,耕读传家,朕念其开国殊功特命续封平远伯。”
徐俌望着朱厚照愣了一下问道:“陛下,这宋国公之后,若是没有查清,怕是会有人出来冒领勋爵。”
朱厚照坐在一旁,喝了口茶道:“朕早就知道了,冯家的后人就在景山书院之中,而且已经立下大功,但是这些功朕没办法昭告天下以服众,只能找这样。”
徐俌这才松了口气,道:“既然如此,老臣也便放心了。”
徐俌起身道:“行了,行了,都散了,好酒好菜都端上来,陛下难得来一次。”
徐俌话音未落,忽然刘瑾急匆匆的跑了离开,对朱厚照说道:“陛下,陛下,大事不好了,数名官员齐聚在哭宫。”
朱厚照猛地一拍桌子,道:“不年不节的,他们哭哪门子宫?!”
“陛下,奴婢不知道啊,这南京吏部的尹大人,领着一众言官正在大明门外。”
朱厚照望着一旁的徐俌问道:“老公爷这几块料是什么情况?”
徐俌愣了一会,才说道:“陛下,这尹林段不会有此胆略,怕又是于治的主意。”
“于治?”
朱厚照犹豫了片刻,才说道:“老公爷的这顿饭,朕怕是吃不上了,刘瑾,起驾回宫吧。”
“诺。”
此时,空荡荡的南京紫禁城外,因为年久失修,早已是杂草丛生,这些官员们难得找到了一片空地,可以放下这么多人一块跪在宫门外哭宫。
南京吏部尚书尹林正在跪在一旁小声问道:“于大人,陛下怎么还不出来?”
于治小声说道:“尹大人,陛下这会应当不在宫中,先前我就收到消息,这魏国公重病,陛下缩短了松江的行程,怕也是赶着来见魏国公的。”
魏国公一脉本就因为在靖难时站错了队而倍受冷落,但是耐不住徐鹏举这臭小子在圣前得宠,出于这一层关系,魏国公一脉这几年也是受到朝廷大为重用。
朱厚照风风火火的赶回了武英殿,一旁的刘瑾心里却已然乱成了一团乱麻。
刘瑾现在已经是确定了严嵩的消息了,虽然已经做出了一些准备,但是刘瑾的心里还是一直在打鼓。
朱厚照一眼便看穿了刘瑾的小心思。
“老刘,你是不是知道这些官员为何哭宫?”
刘瑾“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道:“爷,奴婢之前便收到过消息,这些南京的文臣要将爷在松江遇刺的事情嫁祸于奴婢。”
朱厚照望着刘瑾,随即大笑道:“哈哈哈哈,老刘啊,你慌什么?这天下任何人都有可能想让朕死,唯独你不可能。”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刘瑾是宦官,说到底,这刘瑾所有的权力,都是源自朱厚照,纵然是刘瑾权势滔天,但是让刘瑾死,只是一句话的事。
而且朱厚照一旦出了什么事,刘瑾同样也是必死无疑。
“成了,别担心了,出去瞧瞧。”
朱厚照换上了龙袍,而在大明门外的这些清流们,正在窃窃私语的时候,忽然宫门大开。
尹林见状,嚎啕痛哭,道:“列祖列宗啊…”
“成了,成了,甭嚎了,陛下召见,几位快快入宫吧。”
“诺。”
众人在刘瑾的牵引下,朝着武英殿出发了。
于治却瞧出了一丝的不对劲,按照刘瑾的权势,今日之目的,刘瑾怕是已经知晓了。
但是刘瑾仿佛是一个局外人一般,毫不在意,跟着众人缓缓的朝着武英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