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归化府知府 - 明朝独生子 - 盐焗卤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朝独生子 >

第三百五十一章归化府知府

人是会变的,人心变的更快。朱厚照望着面前的这三个人问道:“你们可曾去过宣府进修武学?”

三人目目相觑,随后异口同声的答道:

“回陛下,尚未前往。”

朱厚照点了点头说道:“这件事不急,朕很快就会安排你们陆续前往宣府进学。”

“谢陛下隆恩。”

朱厚照点了点望着几人,不禁叹了口气,问道:“这几十年,苦了你们几家了。”

三人低着头,不敢说话。

这几十年,确实是老朱家对不住他们,当年是他们几家合力,替老朱家打下了这花花江山。

但是朱元璋却干起了卸磨杀驴的事情,任谁心里都不好受。

而且原本允诺的世袭公爵、免死铁券,最后也都成了泡影。

他们几家最后好歹还讨得了个世职,朱厚照不禁又想起了当年初见冯仲卿时的样子。

“朕,现在只能封你们一个伯爵,朕也想将你们的公爵还给你们,但是一旦如此,怕是会引起朝中非议,你们可得争气啊。”

朱厚照意味深长的望着三人说道。

常继祖的心都快从心口跳出来了,望着朱厚照说道:“陛下,臣定当不负圣望。”

徐鹏举此时正对着身边的几盘青菜豆腐胡吃海喝。

“鹏举,哎,鹏举。”

“嗯?”

徐鹏举懵逼的抬起了头,望着朱厚照,显然是有些不知所措。

“鹏举啊,朕已经决定了,在扶桑划设归化府,命唐寅为知府,你带一队水师常驻归化。”

徐鹏举一愣,显然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望着朱厚照问道:“陛下,此话当真?”

“当真。”

扶桑的事情,被朱凤那个废物点心一掺和,已经慢慢的变得棘手起来了。

现在的扶桑简直就像是当年卧薪尝胆的越国一样,朱厚照知道,现在无论自己提出怎样的无理要求,整个扶桑都会欣然接受。

既然如此,朱厚照便不能让他们痛快了。

设归化府,就是为了让这些倭人难受的,但是归化府只有水师还不够,还需要一支步卒。

现在户部已经在统计天下各地人口及耕地比例了。

朱厚照现在其实心里已经大致有数了,等到过几年,大明全国的人口肯定要做一个重新调配的。

山东、江南、浙江、福建、湖广、四川、山西、陕西的人地矛盾其都实已经很突出了。

要分批迁往辽东、琼州、岭南、归化。

只有将这些汉民迁过去之后,大明在这里的统治才能够彻底的稳固下来。

随着美洲作物逐渐推广,大明土地的承受能力正在慢慢增强,但是朱厚照知道即便到了后世,有了那些几乎神乎其技的杂交水稻之后,这片土地最适宜生存的人口,也不过就是六万万人口。

在没有杂交水稻的大明,这个人口数量,其实也已经是在超载了。

原本就脆弱的小农经济,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变得更加脆弱。

一旦大明出现大规模的灾情,恐怕正德新政的成果最后也只能是补一个天灾的亏空罢了。

朱厚照纵然是大摇大摆的南巡了。

但是工部的杨同肃却丝毫没有消停下来。

九边沿线的铁路线跟电报线的架设虽然不缺资金,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大明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工程了。

“杨部堂,宣大铁路预计下个月并轨。”

杨同肃点了点头,头也没抬,继续问道:“宁夏榆林一带的铁路工程先搁置一下,但不要停,抽调一些人手,到榆察、大察线去。”

“诺。”

榆林、大同两地到察哈尔的铁路至关重要,其实整个京嘉线,有大半截都是大明的烟雾弹。

让蒙古人觉得,大明往察哈尔修这么一条路,单纯的只是顺手。

但是宣大铁路即将并轨,这一切也都没那么有所谓了。

大局已定。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整个京营的兵马已经慢慢的加大了训练密度,各卫已经在准备北上大漠的训练了。

杨同肃批注完最后一份公文之后,吩咐衙役送往内阁之后,起身回望着身后的地图。

喃喃道:“天佑我大明万无一失啊。”

朝廷为了京嘉铁路已经花了太多的银子了,杨同肃跟谈立本都知道,这京嘉线现在几乎已经撑起了大明的经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