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狠人严嵩
徐俌算是大明硕果仅存的几个德高望重的勋臣了。尤其是徐俌镇守南京数十年,不是寻常人可以轻易替代的。
一旦徐俌现在这个时候过世了,整个江南的军改怕是都要受到影响。
按照兵部拟定的军改章程,南京至少要保持十万人左右的新军,其实这也是朱厚照的意思,一旦发生了什么不可预测的事情,在南京还能留个老家。
“鹏举啊,这一路上辛苦了。”
“谢陛下,这总算是到北面了,吃够了米饭,末将想吃些面食了。”
“嗯,这样,你收拾一下,朕最近要去应天南巡,你就陪王伴驾吧。”
“诺呃?”
徐鹏举不敢置信的看着朱厚照,朱厚照斩钉截铁的说道:“行了,就这样,甭多说了。”天津之后,朱厚照原本是打算去扬州一趟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扬州的没落几乎是必然的。
取消对食盐的管制,又改漕运为水运,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盐商们的拼死一搏,导致朱厚照不得不加紧了对扬州的压制,导致了扬州的快速衰落。
当年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盛况已然不复存在。
现如今取而代之的,只是一座没落的扬州城。
徐俌重病,朱厚照自然是不得不去瞧一眼。
直到现在,徐鹏举还在怀疑着人生,无论是夏皇后还是刘良女,都是第一次来到海上。
徐鹏举明明只是来送龙舟的,莫名其妙的就又被送回了应天。
感情之前在松江的时候还算是远的。
现在调到了平海卫,反而是直接被调到了应天。
刘良女兴奋的指着不远处的海平面问道:“相公,那边便是天涯海角吧。”
朱厚照笑了笑说道:“天下可并不是天圆地方,那边其实就是东倭,只不过因为天下是圆的,你看不到而已。”
“啊?”
刘良女不敢置信的望着朱厚照,朱厚照却笑了笑。
“那,住在下面的人岂不是要掉下去了?”
朱厚照一时语塞,这个问题朱厚照并非不知道,只不过解释起来,过于麻烦,故而朱厚照只能放弃。
刘良女俏皮的吐了吐舌头,龙舟差不多要在海上走三天左右而朱厚照改变了行程,将要提前抵达松江府,这下轮到松江的商人们手忙脚乱了。
松江府是大明最新开埠的一处海港。
这里大多数是大明一些比较传统的货物。
多是丝绸茶叶瓷器等物,而天津则是以新式的工业品为主要出口货物。
两者泾渭分明,倒是井水不犯河水。
一路上都是海,倒是没什么好玩的,刘良女则是忽然发现了不少的海鲜,一边从海里捞,一边送到后厨去做,几个随行的太医劝了朱厚照大半天,愣是没有拦住,等到龙舟从松江府靠岸的时候,朱厚照已经是头疼欲裂了。
恍恍惚惚之间,朱厚照仿佛看到了一个人。
一个自己很久没见过的人——张鹤龄。
张鹤龄此时正在码头边,恭候着朱厚照。
“哟?国舅啊,您怎么在这呢?”
朱厚照捂着脑袋从船上走了下来,张鹤龄的脸像苦瓜一样,望着朱厚照说道:“臣张鹤龄,拜见陛下。”
“不是,你不是在广州,来松江府干嘛啊。”
张鹤龄苦笑道:“陛下,臣今年也快四十岁了,受不了岭南那烟瘴之地啊。”
张鹤龄这几年在松江,早就赚的盆满钵满了,单单是这厮手上能拿到最早的消息,提前拿地就够他张鹤龄吃的了。
广州其实现在也绝对不是什么烟瘴之地,整个广东的汉民大多也都是集中在广州一带,毕竟广州早在初唐便有了汉民开垦。
只不过张鹤龄自幼长在北方,有些受不了岭南的潮湿燥热。
“草民松江商会邱中乐拜见吾皇万岁。”
朱厚照捂着脑袋,连连摆手道:“之前朕命人通知过你松江府了,松江行程暂削,朕只在松江歇歇脚,而后便要去应天了。”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诺。”
邱中乐诧异的望着朱厚照,随后便看到了脸色铁青的徐鹏举从龙舟上走了下来。
纵然松江已然不是当年的松江了,但是在朱厚照的眼里,这种现代化的城市,都是千篇一律,对于松江百姓而言,崭新的水泥局面,繁华的码头,琳琅满目的商品,日新月异的城市,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而朱厚照却毫无感觉,匆匆的赶到了在华亭县的行在之后,松江府的大小官员就已经聚集在了府衙中。
刘瑾小心翼翼的端着一碗姜糖水走进了朱厚照的房间,小声道:“爷,松江府的官员们,都已经到了,您出去看一看吧。”
朱厚照叹了口气,随即便起身,来到了外面,见到了松江新府知府石信之。
“臣松江知府石信之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