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收复哈密上 - 明朝独生子 - 盐焗卤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朝独生子 >

第三百零二章收复哈密上

王恕的死,代表着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庶族士大夫一家独大的时代结束了。

朱厚照将重新扶持起一些类似于世家门阀的世家势力。

但是这些世家,不会再是苦读四书五经,独奉儒学的世家。

而是一些对于大明有着极为重要意义的世家。

大明需要科技世家、需要医学世家同样也需要商人。

这些世家将会为大明王朝注入一针强心剂。

让原本具有更强能力的社会精英阶层,发挥其应有的能力。

入夜时分,乾清宫中只有几盏小灯亮着,朱厚照坐在御案之前,仍旧看着各地送进京来的奏章。

虽然这几天很累,但是又是一年秋粮收取,又到了各地实学官员汇报成果的时候。

这些以经世致用为指导思想的实学官员,摒弃了原本的孔孟之道,所治理的府县在经历了前期的“阵痛”期之后,开始全面发力。

除了天津、松江两地为大明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之前,各地的稻米粮产也开始了丰收。

凡是实学官员所治理的府县,粮价均是暴跌。

各地的百姓,不仅手头的银子多了,而且这各地的物价竟然还跌了。

曾经那些高高在上的地主老爷,也不得不全家出动,斥巨资购置了农用器械马匹,在田间地头劳作了起来。

整个大江南北,四处呈现出了一派新气象。

“爷,三更天了,歇息吧。”

刘瑾望着一点睡意都没有的朱厚照提醒道。

朱厚照却摇了摇头,问道:“焦芳最近有奏章上来吗?”

刘瑾在御案上翻了几下,找出了焦芳的奏章,随即说道:“爷,这焦阁老已经上报过朝廷了,各地盐价已经开始陆续下跌了,明年年底之前,山东各地的盐场投产,天下的盐价就可跌至实价了。”

自从鼓动书生闹事失败之后,随即而来的便是大明钱庄渡过了挤兑危机。

盐商们的三板斧抡完了之后,便元气大伤蛰伏了起来。

正好赶上焦芳弄到了一大批的食盐,于是乎焦芳趁势反击,打的盐商们节节败退,不到半年的功夫,便占去了大半的市场份额。

盐商们最终也不得不开始将盐价给跌了下来。

虽然这盐价在逐步下跌,但是焦芳的盐场即便是将盐价降到了这个地步,实际上还是有着不小的盈利的。

这笔银子正好砸到了西征哈密的明军身上。

正德四年十一月十四,大明咸宁侯仇钺瞠目结舌的望着兵仗局掌印太监魏彬抬着两架披红挂彩,比新娘子还艳丽的两门奇怪的火铳来到了前线。

魏彬径自跳下了马车,对仇钺说道:“侯爷,陛下特批,这机关铳给西征的大军用三个月,三个月之后,这机关铳必须得运回京师。”

仇钺诧异的望着魏彬说道:“对啊公公,本侯是收到了陛下的御旨,但是您也犯不上这样吧。”

魏彬耸了耸肩膀说道:“咱家是怕侯爷您见钱眼开,把这机关铳给直接扣下了,咱家怎么跟万岁爷交代啊。”

“就这铁疙瘩?”仇钺嗤之以鼻的撇了一眼一旁的机关铳。

仿佛听了一个十分好笑的笑话一般。

不料魏彬却充耳不闻,仍在小心的擦拭着这两台机关铳。

并小心翼翼的吩咐道:“都给咱家看好了,要是丢了,咱家要了你们的脑袋!”

“诺!”

仇钺不屑的望着魏彬心中不屑道:“不就是一个火器嚒。”

西征的兵马已经聚集在了甘肃卫治下嘉峪关。

曾几何时,嘉峪关逐渐被中原王朝所遗忘。

连北面的鞑虏也逐渐不屑于嘉峪关。

但是这座沉静了数百年之久的名关,重新喧嚣了起来。

中原王朝的军队,时隔数百年后,再次挥剑西征,这一次,中原王朝不再笃信以土治土。

这一次大明要的是趁势改土归流,二十年内,重现当年丝路的荣光。

日薄西山的吐鲁番汗国早早的得知了大明即将西征哈密的消息。

即便已经是风雨飘摇,吐鲁番已经选派了两万余精锐骑兵驻扎在哈密。

虽然占据西亚,但是吐鲁番汗国毕竟仍是蒙古人的后裔。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与当时的喀尔喀的乌思藏无二,吐鲁番汗国很快便向自己的远房亲戚,正在漠北征战的巴图孟克发去了消息。

而巴图孟克却也做了个跟吴玉一样的选择。

将吐鲁番汗国扔出去试探一下明军的实力。

这一次西征,注定改写世界战史。

漫天的黄沙,是军人的浪漫,大漠孤烟直的画面,一直回荡在大明参加此次西征的每一个将士的脑海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