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海外宁国
朝堂之上,出了这么一出闹剧,一旁的刘瑾彻底的松了口气。散朝之时,刘瑾赶忙找到了魏彬,作揖告饶道:“我说魏公公啊,您这可是吓死咱家了。”
魏彬望着刘瑾冷冷的说道:“老刘啊,若不是咱们爷让你我精诚团结,咱家今儿还真想参你一本,不过现在不是咱们内讧的时候。”
刘瑾猛地出了一身冷汗,现如今八虎之中。
属他刘瑾势力最大,在外庭之中亲信最多,朱厚照在敲打自己。
刘瑾愣了一下,望着魏彬的背影,久久的缓不过神来。
吴登林不知道是真疯还是假疯,总之,这一场被文官万分期待的朝堂大反击彻底宣告流产。
远在千里之外的台岛,却出现了些许不同寻常的东西。
在高雄港中,驶来了一条风格迥异于大明的帆船。
几个金发碧眼的洋人从船上走了下来。
被宁胖子拜为左相的刘养正正在码头外等候。
“几位先生,我家王爷恭候多时了。”
“刘相,这位是佛郎机大使托尼。”
刘养正点了点头,迎接一众使团来到了驿站。
“刘相,他们来台岛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这大明的丝绸跟茶叶实在是太贵了。”
刘养正点了点头,这点其实刘养正已经听说过一些了,其实不仅仅是出口的外销瓷器茶叶。
大明江南各地的物价也已经开始上涨的。
因为大量白银的涌入,以及大量的商品外流,物价上涨是不可避免的。
产能已经成为限制大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无论是什么时代的改革,小的政治体总是容易转型的。
整个台岛围绕着中部山区密集的水网,已经构建起了足够充足的水力生产系统。
除了加工农业产品供给岛内需求之外,刘养正已经购置了大批的织布机器。
“刘相,这一次佛郎机希望能从咱们这里拿到一些较为平价的货物。”
“平价?”
刘养正冷哼一声,显然刘养正已经在等一个大凯子许久了。
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整顿全岛的经济,从军政合一的体制快速的过渡到正常生产模式,刘养正无论是能力还是魄力都不是寻常人能够比拟的。
刘养正深知,自己的机会只有一次,一旦这一次台岛不能获得足够的利润,朝廷必然会倾天下之力,将整个台岛扼杀在摇篮之中。
台岛的起步已经比内陆晚了很多,一旦这一次失手,那可就逃无可逃了。
特使托尼跟着刘养正来到了位于高雄港的码头后面的市舶司之中。
“刘相,特使先生问,能否用白银之外的东西交易,佛郎机也是有一定物产的,希望宁王能跟佛郎机各取所需。”
刘养正盯着一旁的翻译愣了许久,才问道:“你是汉人?”
那翻译一愣,随即道:“回禀刘相卑职应天府人士。”
“那你帮着他说话?”
“呃卑职,不就是翻译吗.”
刘养正没鸟这翻译,转过头来望着托尼笑道:“特使大人,我们宁王殿下,确实是有一些需要的东西,可以跟佛郎机换取。”
托尼闻言,脸上刚刚露出笑意,不过刘养正望着托尼坏笑道:“只不过,我们要的,是你们佛郎机的战舰。”
刘养正的这句话翻译过去之后,托尼的脸色登时变得比猪肝还要难看。
其实刘养正一开始就没打算赚银子,对于刘养正来说,台岛并不缺银子,甭说是江南诸王渡海带来的金银珠宝,现在台岛在朝鲜、东倭,到处都由买卖。
沿海的一些乡绅往往还会孝敬一些过来,这台岛上,缺的压根就不是银子,因为台岛上最缺的实际上是物产。
有银子花不出去,岂不是白搭。
刘养正不止要这些老百姓从台岛赚到银子,而且还要让他们把银子花在台岛,让他们有能够在台岛定居的勇气。
只有他们在台岛彻底的定居下来,台岛才有出路。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现在摆在刘养正面前的,是巨大的人力缺口、设备缺口、商品缺口。
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银子。
托尼犹豫了许久,望着刘养正,陪着笑脸说了一大通。
“刘相,特使说他们在远东的船只其实并不多,如果台岛的需求稳定的话,他们可以考虑在远东修建造船厂,专供台岛,稳定我们的合作关系。”
刘养正闻言,斩钉截铁的说道:“建厂可以,但是厂子不能建在台岛。”
“啊?”
又是一顿翻译,托尼十分的诧异,而后在心中脑补了许多的理由。
一旦能够在台岛开设造船厂,那对于佛郎机来说,好处可实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