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愤怒的秀才(加更) - 明朝独生子 - 盐焗卤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朝独生子 >

第二百六十八章愤怒的秀才(加更)

新学又称实学,以经世致用为核心,自从朱厚照开办景山书院以来,已经为正德新政培养了大批的官员。凡是由景山书院毕业生担任一把手的府县,经济民生均是飞速发展。

而且在内阁的强烈要求下,景山书院的毕业生,大多数是在临近几府供职,逐渐形成了两大经济带。

其一是环渤海经济带,其二便是长三角经济带。

明弘治八年,朱祐樘为省下一些疏通漕运的银子,命刘大夏掘黄陵冈,使黄河夺淮入海。

多年不见天日的济水重见天日。

正所谓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黄河下游均饱受黄河之苦,现如今将黄河赶到了淮河入海,山东各地纷纷趁势而起,尤其是利津等县,原本黄河夺了大清河入海之后,河道淤塞不堪,在黄河改道十年之后,济水重见天日,利津的大清河在离天津如此近的情况下,快速的发展起了内河航运。

依托济水、京杭运河,原本贫瘠的黄三角,俨然形成了一处通商口岸。

不过朱厚照却并不想黄三角发展的这么快。

因为只有朱厚照知道,在这下面,有一处规模庞大的油田。

在后世,黄河三角洲,正是靠着这处油田迎头直追,一个不起眼的小城东营也借此位列全国人均gdp第一位,远超北上广深。

原本八股取士的制度所培养的这些“人才”们一个个的都前赴后继的成了朝廷的蛀虫。

王恕在得知朱厚照要废八股之后彻底炸了。

“王阁老,这件事您就不要再说了,朕意已决。”

王恕咬着牙说道:“陛下,此等大事,须经廷议之后,方可定论。”

朱厚照自即位之后,基本就没正经的举行过廷议。

一般正德年间的廷议剧情大致走向都是朱厚照提出想法→文官反对→朱厚照撒泼/搅混水→浑水摸鱼。

但是这一次的廷议显然是不会让朱厚照这么轻松的混过去的,一旦八股文被废,这些文官们的根基就没了。

这种事的重要程度远高于那个什么劳什子的衍圣公爵位。

果不其然,消息一经传出便不胫而走。

京中所有的文官,书生全都傻了眼。

虽然这几年景山书院凭空杀出,但是八股取士仍旧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朝中阁老,尽遭陛下驱逐,阉竖惑君,我等宁死不从!”

廷议的时间原本是第二天的中午,结果当天下午,国子监便炸了锅了。

国子监最近几年虽然也开始注重起了策问方面,但是国子监的学生们仍旧是自识字开始便开始准备自己的八股考题。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朱厚照废除八股文,就等于说是要砸了这些书生们的饭碗,如此这般,这些书生焉能善罢甘休。

当天晚上,天津方向便有一队人马直京城而来,钻进了北京城。

在第二天即将赶赴奉天殿廷议的路上,站满了书生们。

“各位大人,我等寒窗学子,前途尽系诸位大人之手。”

“还望各位大人仗义执言!”

都察院左都御史方谏之更是站在高台上,对着一众书生高呼道:

“国朝养士百余载,仗节死谏,正在今日!”

在这些文官们眼里,这场廷议的结果几乎是毫无质疑的。

自古至今,焉有不用圣人之学治国的。

而且在王恕的强烈要求下,这一次参加廷议的人数不仅仅只有六部九卿,都察院、大理寺、礼部等衙门几乎全员参加,足足近百人的廷议规模,这在明史上,只有朱老四迁都时才有这个规模。

众文臣行过见礼之后,朱厚照张口道:“朕欲废八股,甭管你们答应不答应,朕废八股是废定了。”

朱厚照摆出一副泼皮无赖的样子,在廷议上耍起了无赖。

因为朱厚照知道,有王恕在,自己之前的那些招数怕是糊弄不过去了,即便是没有王恕,这件事如此重大,只能针尖对麦芒。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陛下,天下学子十年寒窗苦,方有今日之成,老臣以为若是八股非废不可,可先行昭告天下十年之后再行废除。”

朱厚照心里暗骂一声:老子怎么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十年。

谈立本其实也是觉得王恕言之有理,不过朱厚照却充耳不闻。

都察院的方谏之出列道:“陛下,天下士子何其多哉,古来圣君未尝不以圣教经典治天下,陛下欲废八股而兴实学恐祸及朝野。”

谈立本望着方谏之冷哼道:“方大人此言差矣,天津松江两地现如今莫不是富甲天下,尤其是天津,本是荒芜之地,平地起城池,聚民近百万,岂是祸及朝野!”

“谈阁老,你也是八股出身,你敢说这天津与圣人学说无关?你莫不是要欺师灭祖?”

谈立本一时语塞,这些文官们别看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灵,嘴皮子一个个的倒是挺6的,怼的谈立本无话可说,一旁的王恕站了出来,对朱厚照说道:“陛下,八股取士,或已不适当今天下,然念及士子寒窗苦,还请陛下体谅下情。”

朱厚照慵懒的躺在龙椅上,望着高耸的奉天殿的天花板道:“八股文,下一科,必废,你们若是商量不出这个结果来,咱们就一直商量,老刘,传膳!”

“诺。”

几个小黄门见势不对,悄悄的溜出了宫去。

“李公子,里面的情况不太对劲,陛下不肯松口,把大臣们都给留在宫里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