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三边总制 - 明朝独生子 - 盐焗卤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朝独生子 >

第二百二十二章三边总制

朱厚照冷冷的望着王宏道:“这一次,大同如果不消停下来,朕还就在这大同不走了,朕倒要看看,这大明的天,还姓不姓朱!”王宏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谷大用要查的事情并不麻烦,按照名单上一一查下去,谷大用惊人的发现,名单上近一半的将士死在了昨天晚上的营啸之中。

这是一场有预谋,有计划的谋杀案!

谷大用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

朱厚照此时住在代王府中,朱俊杖命人端来一些茶,对朱厚照道:“陛下,这是臣派人从天津买回来的西洋茶,您要不要尝一点?”

朱厚照摇了摇头,道:“边军改制,关乎国本,区区一个大同镇,就出了这么大的动静,若是到了西北又该如何啊。”

大同、蓟州、宣府、辽东四镇,算是大明比较强悍的四镇边军了。

而且留下的边军数量最多,大同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西北的延绥、宁夏、甘肃这几镇兵马,久未经战阵,连蒙古人都懒得来这边劫掠,而且久居西北边塞,这里要裁掉的兵马之大,几乎就是要重铸这几个军镇了。

朱厚照摆了摆手,问道:“不要说这个了,朕从景山书院带过来的那几个学生安全吧?”

谷大用点了点头道:“回爷话,那几个学生前几日就出城去了,昨夜没在城中,一切安好。”

朱厚照点了点头,这一次朱厚照出行,不仅仅是要考察各地的军制,同时还带了一批景山书院的学生出来勘探九边各镇的地形。

为日后的京兰铁路做准备好前期准备。

谷大用低头将一份名单拿了出来:“爷,昨儿夜里,死伤了这么多将士……若是仍按原标准募兵,怕是这大同镇就要空了。”

朱厚照咬着牙道:“募兵标准,寸步不让,让那些兵痞们全都给朕滚回家去。”

“诺。”

“另外,传旨北方各地,颁布募兵檄文,但是本省兵一律不得从本省服役。”

朱厚照要避免军地勾结,上瞒下欺。

谷大用望着朱厚照,其实九边各镇一直是秉着本土人守本土的原则。

其实这么做也是将家跟国结合起来。

这些边军的家都在本地,自然是会竭力的保护自家的产业。

但是同时这样也会酿成地方割据势力,万历时期的辽东李家便是在辽人守辽土的这种政策下快速发展起来的。

整编之后的九镇兵马,想要成军,还需要一段时间,兵杖局的新式火炮,还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卯足了劲儿生产。

这批火炮列装全军大概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这一年的时间,朱厚照只能力保边疆无战事。

但是,朱厚照的心里,却没有多大的把握。

巴图孟克不是一个庸才,草原上各部在巴图孟克的整合下,实力已经得到了相当大的恢复。

朱厚照深信巴图孟克不会趁着这个机会南下。

一个繁荣昌盛的大明,能给巴图孟克带来更大的利益,只要他没有太大的野心,朱厚照完全可以让他荣华富贵。

龙武中卫冲进了大同城,陆续的清理起了城中的破烂,直到日落时分,大同已经恢复了原状。

鲁老五此时正拉着一群人混迹在残兵之中,等待着结果。

在鲁老五的眼里,大同不能没有人守,既然那些人已经死了,自己这些人是绝对能够留下来的。

但是鲁老五万万没有想到,总兵府竟然直接就贴出了告示,等到新募的兵马到大同之后,就会裁撤掉他们这些老兵并且发放路费,让他们回家。

鲁老五震惊的望着营口的告示,久久的回不过神来。

龙武中卫已经接管了大半的大同防务,朝廷这是要将事情做绝了。

不仅如此,谷大用的缇骑已经盯上了鲁老五这批人。

营啸究竟有没有人捣乱,非常好查,因为军队之中,拉帮结派的现象是十分常见的,毕竟都是过命的交情,只需要查清楚,这营啸之后哪批人剩下最多,就差不多八九不离十了。

“大哥,厂卫的人已经盯上咱们了,咱们可怎么办啊。”

鲁老五眉头紧皱,望着一旁的人说道:“慌个卵,鞑子来的时候咱们都不怕,还怕朝廷几个阉人?”

“大哥……”

鲁老五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心里不免打起了鼓。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犹豫了许久,鲁老五起身道:“几位,咱家在宁夏镇还有几个亲戚,也是我们家世袭的军职,虽然官不大,但是好歹是个千户,咱们投过去,起码能有个容身之地。”

“大哥,这朝廷军改的标准不是天下统一的嚒?”

鲁老五冷哼道:“大同镇,朝廷改的了,宁夏朝廷即便是想改能改的动?”

宁夏全镇多以世兵为主,且历代屯垦河套,现如今河套已经被朝廷拿回来了,朝廷大半的战马都是产自这里。

这亦农亦商亦军的宁夏镇不是朝廷想改就改的动的。

朱厚照此时也是在担忧宁夏的事情,但是朱厚照忽然就想起了一个人。

杨一清在入京时,曾经向朱厚照举荐过一个人。

大明九边各镇,可称名将者只有一人。

此人便是宁夏副总兵仇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