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刘养正的野望 - 明朝独生子 - 盐焗卤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朝独生子 >

第二百一十七章刘养正的野望

朱厚照脸色一沉,不料诺敏却从朱厚照的身上站了起来,道:“大明天子,让我去跟太后说吧。”“你去?”

诺敏点了点头道:“对。”望着诺敏坚定的神情,朱厚照猛地打了个激灵。

这个女人着实是有些恐怖了,这件事绝对不能让诺敏参与到大明的这些

朱厚照望着诺敏道:“后宫的事情,不用你插手。”

这个女人不是单纯的为了这么简单的目的来大明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朱厚照还是能够明白的。

诺敏幽怨的望着朱厚照的背影。

慈宁宫中,张太后望着跪在面前的朱厚照问道:“皇帝,若是你下不了手,本宫替你动手。”

在朱厚照的眼里,张太后从来跟慈祥一点都不挂边,总是想着杀人灭口。

朱厚照望着张太后道:“诺敏毕竟还是使团的人,两国交战,尚且不能斩来使,若是杀了诺敏,这两国边境,必将生灵涂炭啊。”

“那就让她赶紧老老实实的回使团去,待议和结束,赶紧回草原上去。”

“也不成。”

与其让诺敏回草原上去,朱厚照宁愿直接杀了诺敏以绝后患,否则日后必成大害。

一个叫满都海的女人,就能搅的大明边境近百年不得安生,若是诺敏回了草原,朱厚照对草原上的这些计划,必然会遭到相当大的阻力。

“皇帝的意思是,这个女人,你是非要不可了是嚒?”

张太后的脸色一沉,这是张太后的意思,也是朱佑憆的意思。

“母后,朝廷上的事,朕自有分寸,诺敏何去何从,朕自然是有安排,只是朕现在还没考虑清楚,该让诺敏在什么地方。”

张太后盯着朱厚照不说话,诺敏不过就是一个女人,朱厚照陷入了沉思。

张太后望着朱厚照冷哼道:“蒙古使团离京之日,这鞑子要么死,要么走,否则,这个恶人本宫替皇帝做了。”

“儿臣领命。”

张太后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朱厚照也不傻。

朱厚照沉思着望着张太后道:“朕已经有主意了,诺敏不会留在京城,也不会回草原。”

此时蒙古使团之中,喀尔喀部的人已经开始趾高气昂起来了。

诺敏已经在宫里留了好几天了,博伦特松了口气,有了诺敏在宫里策应,蒙古诸部也算是有了一些消息渠道了。

这条,博伦特特意将刘瑾找了过来,博伦特深知,跟这些宦官打交道,远远比那些文官痛快的多。

“刘公公,诺敏的事情,大明天子想要怎么安排?”

没有一个确切的消息,博伦特的心里总是放不下心。

刘瑾默默的接过了博伦特送过来的一包银子,笑道:“殿下,这些事情,您不用担心,朝廷自然是已经安排好了,待使节离开大明之后,朝廷会下国书给喀尔喀部,并正式册封诺敏公主。”

“好,好,多谢刘公公,辛苦刘公公了。”

博伦特激动的望着刘瑾,连声道好,但是刘瑾却只是在冷笑着望着博伦特。

没有在乎博伦特的眼神,扭头便离开了客栈,这些蒙古人在刘瑾的眼里就是一个笑话。

此时整个大陆,都没有注意到,在海外的那个岛上,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刘养正已经将矛头对准了山里的高山族。

只有消化掉这些高山族族人,加上渡海而来汉人,在海外的这个小朝廷才能够我就与大明分庭抗礼的底气。

在各地赶制着织机,西洋已经有商人在台湾商谈丝绸的价格问题了。

不止是产业,刘养正整体规划了各地的主要产业,由朝廷统一调配,以取得利益的最大化。

刘养正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一个体量较小的岛,正好给了刘养正发挥的空间。

虽然相当多的船匠已经被朝廷招募到北方去了,但是更多的船匠则是选择了渡海。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在这个年代,显然船匠比任何时候都值钱了。

而这些船匠们在选择的时候,更愿意去海峡的对面,因为那里气候与内地相似,也多是他们的同乡,更重要的事,江南各地的乡绅,显然已经站在了宁胖子这边。

宁胖子现如今却装成了一代明主的模样,不止是宁胖子,连朱惟焯都摆出了一副贤明豁达的样子。

秦、周、赵、郑、宁、辽、楚七王议政的局面,这种寡头政治制度,其实更加适合这种小体量的政府体制。

七王议政的体制,给这个岛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沿海各地的暗中相助,更是给这个岛解决了想当大的一批问题。

“刘先生,西洋的事情您准备的怎么样了。”

刘养正点了点头道:“诸位王爷,臣已然准备好了船只,大小海船百艘,分别赴五个方向采购香料。”

宁胖子点了点,随着天津、松江两地逐步开海,这大明对于香料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是刘养正接手这个岛以来,出的第一招,大明的商人们,绝对已经闻到了这股香料的味道,用不了多久,香料的价格就会暴涨。

刘养正走在空旷的大殿之中,望着不远处的卫兵冷哼着在心中鄙视着海峡的对岸。

如果不出刘养正的意料,这笔银子足够刘养正大展拳脚的了。

想要在海外站住脚,刘养正还需要一支足够强大的水师,起码能守住澎湖列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