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奇兵(加一更)
京营这边的情况就好多了,虽然这些叛军像狗皮膏药一样死死的粘住了张懋不肯松口。但是张懋知道,这就是宁胖子绝大部分的主力兵力,只要击溃了眼前的这些兵马,京城又无恙的话,宁王之乱也就到此平息了。
张懋之所以能够在海河沉住气,其实相当一部分原因也是朱厚照每日都会命人给张懋送信。
主场作战,京营已经占尽了优势,断无重演靖难故事之理。
明军这边的将士们其实整日里也是消耗非常之大,天津这些不走的富商在悬赏重金杀敌之外,又购买了大量的朝廷平叛债券,有了银子鼓舞的京营将士。
时不时的还能接到各地劳军的礼品,纵然是累了一些,但是战斗力还是几乎没怎么受损的。
朱惟焯一意孤行,但是朱惟焯也不是傻子,宁武关是京师的南大门,宁武关要是都守不住的话,怕是整个山西镇都可以裁撤了。
朱惟焯没有选择去碰宁武关这个钉子,反而是扭头直奔黄河,渡河南去,转入河南。
朱惟焯其实一开始就没打算从宁武关北上去找宁胖子。
其实论起来,秦王一脉才是诸王之长,这一次,河南诸王也都在等着宁王来河南主持大局。
终明一朝,河南是封王最多的省份。
仅仅这一次,就有郑王、周王、赵王,宁王起兵反叛,这些在封地被关了小半辈子的藩王们终于是挣脱了枷锁。
河南诸藩齐聚开封府,兵马七万余众。
赵、周、郑三王出城相迎,秦王率兵风风光光的进了开封城之后。
齐聚在周王府的承运殿议事。
朱惟焯其实在这四王之中,还是年纪最长的,望着承运殿上的金椅。
周王推辞道:“皇叔乃诸王之长,理应上坐。”
朱惟焯也没推辞,一屁股就坐在了大殿上,望着下面的众人问道:“宁皇叔现如今已经打到京城外了,咱们几个是不是得早谋出路啊。”
郑王其实是最尴尬的存在。
郑王是明宣宗朱高炽的二子,也是这几个人里,唯一一个燕王一脉的藩王。
不过朱惟焯没跟他客套,直接拉着郑王的手道:“天子尽罢天下皇亲俸禄,你我均是同罪之人,不必分他个亲疏,咱们现在应该定的是,宁皇叔这个事该怎么收尾。”
周王赶忙道:“秦皇叔所言极是,侄儿以为,这日后天下,恐怕又要轮到宁王一脉了,到时……”
朱惟焯摆了摆手道:“无论是哪一房得位,咱们也是得按从前的法儿过日子,其实倒不如……”
“倒不如如何?”
一众胖子盯着唯一一个身材瘦削的朱惟焯目光灼灼的问道。
“开封现有兵十万,兵精粮足,不如我等北上调停,诸位意下如何?”
“北上调停?!”
众王震惊的望着朱惟焯。
其实朱惟焯想的没错,宁胖子跟朱厚照,无论是谁赢了,日后都会加大对藩王的管制,而皇族的意见,只有在这个时候,是有分量的。
“秦皇叔的意思是?”
“当年成祖皇帝说过,得天下与宁藩中而分之,既如此,不如来个划江而治,燕藩治北,宁藩治南,南北共祭太祖皇帝,我等也好左右逢源。”
“妙啊!”
朱惟焯的小算盘打的啪啪直响,在朱惟焯的眼里,宁胖子必然是跟朱厚照已经互相杀到了精疲力竭的阶段。
现如今他们带着十万人直接北上调停,一旦调停成功,这些辈分大的皇族在整个朝堂上的话语权必然是变得不一样了。
正德三年五月,秦、郑、周、赵四藩于开封聚师,兵十万北上调停皇室争端,并传檄天下。
最先接到檄文的自然是在海河最前线的刘养正。
刘养正先是一喜,但是刘养正随即便明白了朱惟焯心里在打什么小算盘,但是现如今的刘养正别无办法,有了这十万人,自己起码能在海河多拖张懋一段日子。
等到四王檄文入京之后,朱厚照望着刘瑾送过来的奏章不禁捧腹大笑。
“哈哈哈哈,朱惟焯这个废物,真当十万人就能吓到朕了,老刘。”
“奴婢在。”
“拟旨,责令各藩即刻返回驻地,遣散兵勇,朕既往不咎,如若不然,一律视为从逆!”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刘瑾一愣,望着朱厚照道:“爷,这四藩可堪一用啊,就这么把他们推到叛军那边去……”
朱厚照冷哼一声道:“那又如何,祖宗家法不可违!”
其实京城打到这个地步,所有人都累了,城外宁王,控制了外城,但是经过收缩兵力的锦衣卫跟东厂固守内城,宁胖子再也难进一步了。
“凌将军,给内城送信吧。”
凌十一诧异的看着宁胖子,宁胖子掏出了一封信,命天子交出佞臣谈立本、妖妇刘氏、孽子朱载坚,本王自去帝号,退回江南。
但是宁胖子的这封信,朱厚照连看都没看,直接就丢进了火里。
因为朱厚照知道,一切马上都要结束了。
就当双方在京城厮杀的精疲力尽的时候,宣府方向,传来了动静。
因为宣府总兵吴玉接到的,并不是直接进京勤王的旨意,接到的是等待一支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