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回京(加更) - 明朝独生子 - 盐焗卤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朝独生子 >

第二百零二章回京(加更)

江南平定的消息传回天津时,正是东洋商行成立的日子。天津商会主事钱万贯于大沽口正式宣布东洋商行成立。

同时,东倭矿务行、朝鲜船行、琉球牙行、东倭货栈等由天津商人们控制的商行,全部并入了东洋商行。

此时站在台上的钱万贯不会想到,自己的这一番讲话,竟然被载入史册,属于东洋商行的时代正式开启。

几十年后,东洋商行便会成为一个横亘在太平洋上的庞然大物。

“各位,说个今儿早上刚接到的好消息吧。”

钱万贯望着台下的一众商人笑道。

“今儿早上,景山书院的大先生,在岛根发现了一座巨型银矿,储量不低于三万万两!”

“嘶。”

台下众人,脸色为之一变。

“钱主事,这大清早的,你也没喝酒啊,这事能瞎说?这全天下才多少新银子啊。”

钱万贯低着头望着台下的商人们笑道:“甭管诸位信不信,景山书院的大先生说,三万万两都是保守估计,极有可能不到实际储量的三分之一。”

场下一片哗然。

天津各大报纸同时将这条消息放在了本月头条,甚至都压过了朝廷平叛大胜的风头。

一时间,朝廷东征的债券,以及东洋商行自己发的债券,都被炒成了天价,一券难求的事情多如牛毛。

朝廷里,已经积压了大量的申请,全部都是天津送上来了,而且事关重大,连谈立本都不敢擅自拍板,只等朱厚照回京之后再做主张。

这一次御驾亲征,其实算是不胜不败,虽然平定了江南各地。

但是宁胖子这几个藩王却缩到了海外的那个王八壳子里。

而且,在这个时代,宁胖子为几乎还处在奴隶制社会的台湾各地,带去了极为先进的中央集权君主制。

地广人稀,一年三熟。

只要有足够的人口,台湾的经济就能够飞速发展。

而且辽王府、楚王府、宁王府只剩下了一些田产。

这三座王府都是朱元璋时期封的。

积攒了数百年的财富,最够将一个台湾这么小的一套体制发动起来。

自成化年间起,福建各地就开始了渡海屯垦的风潮。

接连几十年,台湾岛上本就有了近万余汉民。

按照常理来说,区区的几万人,根本不可能撑的起台湾这样一个岛。

但是景山书院开放的一大批的农业器械,让这一切成了可能。

这几个藩王出资,购置了大量的农业机械,分发给各地的百姓。

朱惟焯跟宁胖子两人都是野心勃勃,在这个时候,两个惶惶乎丧家之犬的“天潢贵胄”不约而同的原则了合作。

虽然张鹤龄领着平海卫在台湾海峡上不断的游曳,但是福建各地的宗族势力,其实心里还是向着海峡的另一边。

自从宁胖子跑路之后,这江南各地的地价就像是遭了瘟一样,每天都在下跌。

同时,随着朝廷不再需要从江南调粮北上,江南的粮价竟然也开始了下跌。

对于寻常老百姓来说,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对于那些乡绅来说,那恐怕就是最恐怖的噩耗了。

这些地主们想要地值钱,粮食值钱,他们家的子子孙孙才能一直有钱。

土地兼并,阶级固化,其实是中国每一个封建王朝的催命符。

作为统治阶级,最快取得民心的方法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推动全社会的大洗牌。

这样虽然冒了很大的风险,但是一旦成功,就将被捧上神坛。

新上台的人,将会完全的站在执政者的这边。

史书只会记住胜利者。

那些被当做垃圾被扫掉的人,在今后社会中的话语权,将会被无限的降低,直到无人问津。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显然,没有人想要被清扫掉,没有人会坐以待毙。

宁胖子在外面另开了一家新店。

沿海各地的乡绅,都在想方设法的在海外置办产业。

“王爷,朝廷虽然封住了海峡,但是福建,岭南诸地均陆续有人赴台开垦,全台现有民八万九千余口,兵马七万余,臣以为,全军开垦,并裁军两万。”

宁胖子望着刘养正叹了口气道:“裁军两万,若朝廷渡海,本王应当如何应对啊。”

刘养正站出来道:“王爷,大可不必惊慌,臣已勘探过全岛地形,凡朝廷的兵马渡海,纵然是绕过澎湖所供给养也必过澎湖,只需重兵把守澎湖,可保全岛无忧。”

澎湖,是大陆通往台湾的一个跳板,一个支点,凡是大陆欲大举攻台,必取澎湖,而后方能定台湾。

刘养正一心想的是据台休养,仿朝鲜例,富国强军,但是宁胖子不这么想,宁胖子身体上流的还是朱重八的血,他起兵要做的也是一统天下,而不是窝在这么一个岛上。

一返回到京城,朱厚照就被人给堵进了奉天殿中,被堆积如山的奏章给拦住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