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杀神王琼 - 明朝独生子 - 盐焗卤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朝独生子 >

第一百五十八章杀神王琼

廷推结束之后,刘瑾哭笑不得的看着朱厚照说道:“陛下啊,您怎么就把王琼这腐儒给调回来了。”朱厚照一愣,诧异的看着刘瑾问道:“王琼?王琼怎么了?”

“爷,当年太上皇就是嫌王琼太过聒噪,才将其调往南京的啊。”

朱厚照不禁背后一凉,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胖老头狰狞的笑容。

这个人从朱厚照穿越来大明之后,就再也没在京城出现过,但是凭着内心深处的记忆碎片,朱厚照仍旧是不寒而栗。

此时寿宁侯府之中,张鹤龄正在清点着这一季皇庄的收成。

方才领了景山书院祭酒的张延龄神色慌张的跑进了寿宁侯府。

“哥,您算什么东西啊。”

张延龄脸色一沉,盯着张延龄道:“我给你一个机会,你把舌头捋一下在说话。”

“不是,哥,方才宫中廷议,陛下免了罗嘉良的职,调王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了。”

“啪”张鹤龄面前的算盘重重的摔在了地上,身体抖似筛糠。

王琼,是京城每一个纨绔子弟的噩梦。

莫不是说张鹤龄,哪怕是定国公徐光祚一听到王琼回京的消息之后都傻了。

当天夜里,朱厚照便收到了徐光祚、张仑等人的联名上书。

要求龙武卫立即取消休假,回宣府整训。

徐光祚更是要求去辽东、大同视察军务,只要能不在京城,别说辽东了,去宁夏都可以。

铸币厂,由户部总管,在内城设置,除此之外,谈立本真正想设立的是一家属于朝廷的票号。

在天津这么长时间,谈立本也是见到了不少的票号破产的事情,每天为了银子的事情打破头,如果能有一个朝廷的钱庄出面,这样天下的货物流通的效率完全能够几倍的增长。

但是这些文臣们似乎并不是很乐意,今天已然是十分的激进了,谈立本生怕吓着那些文官们。

朱厚照将王琼的事情扔到了脑后,看谈立本的表现,这个王琼好像也不是那么的难缠嘛,自己不能慌。

“爷,冯平冯大人回来了。”

朱厚照立即打了个激灵,冯平走了确实是有些日子了,望着刘瑾问道:“冯平现在何处?”

“回爷话,冯大人去景山书院了。”

刘瑾话音未落,朱厚照便跑了出去,冯平在贵州干的不错,虽然说是时间太短还没干出太大的成效来。

近一年没见,冯平的身材反而硬实了不少,当年那个在大同被人当街扔出来的不得志书生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位青年才俊。

“臣,拜见陛下。”

冯平没有穿官服,两人登上景山,望着山下的景山书院,山上秋风吹过,枫叶堆满了景山。

“陛下,臣在贵州看到了不少的事情,最近感触颇深,西南之患,不在朝廷,不在官府,而在民间心智未开。”

“此话怎讲?”

“臣到贵州时,百姓多以外迁为业,尤其是在朝廷决议修路之后,百姓多想内迁,或北上京师或南下江南。”

扶贫问题,将是西南的重中之重,即便是后世,西南地区的扶贫问题,也是驴粪蛋子表面光。

真正的贫,不是物质上的贫,而是精神上的贫,铀的人,你发给他一头牛,他第二天便会拿着牛去换一只鸡,其余的钱换酒喝,而后在拿鸡换蛋,最后拿鸡蛋炒一下下酒,然后转过头来在问朝廷要。

西南绝非穷山恶水,也绝对不能想救灾一般赈济灾民,当下西南的汉民,多是军户,而寻常百姓,则都是土民。

欲治西南,疏浚言路,才是重中之重。

报禁。

朱厚照脑海里闪过这么一个念头,报纸在这个年代的价值不亚于互联网啊!

明代的印刷业已经十分成熟,完全能拿的出手,只是实效性落后一点,但是做一个月刊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而且报纸等传媒业的发展,也会在根上,打掉文人的底子。

所谓文人,支撑他们心中所谓傲的东西,便是他们与寻常人不一样的地方,为了这一点,他们不惜牺牲性命,到了明代,这种思想已经嫉妒扭曲接近变态了。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明代无论大小官员,心中所想之事,无非便是兼济天下、著作等身,藏于深山,传之后世。

朱厚照要做的,就是让寻常百姓所写的东西,也能传之后世,把高高在上的文人,彻底拉下来!

朱厚照犹豫的看着冯平说道:“你看过坻报嚒?”

“坻报?臣自然是看过的。”

明代坻报是由六科给事中负责刊印的,虽然如此,只是一份官方性质的朝情报纸。

“朕想要开民间之报禁,以兴我大明之活力,让朕的命令,能够上通下达,直接告诉百姓。”

冯平震惊的看着朱厚照,感慨道:“陛下能有如此之魄力,臣甚为感慨,陛下真乃一带英主……但是,陛下想过没有,这开了报禁又如何,谁会买啊。”

冯平一阵彩虹屁拍下来,一巴掌将朱厚照打回了原型。即便是京都新府的商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在强,也很难看出这报纸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收益。

大明现有的产品,不一定能够养出足够多的广告商金主来养活这些报纸,现在大明其实是以农业为基础,服务业为辅的生产模式。

工业还不够发达,甚至都不能说是有工业。

“不成,要搞,必须搞,亏钱朕也要搞,朕就不信收不回本。”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