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女皇崛起 - 一曲清歌醉流年 - 流光幻音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21章女皇崛起

在安顿好煜辰的丧礼之后,沈清歌知道,她不能永远沉浸在悲伤之中。

朝中的几位大臣已早早等候在文华殿,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忧虑。

范恒抱拳行礼,沉声说道:“太后,如今新皇已逝,国不可一日无君。

今后宫皇嗣年幼,臣等已商议,为了星汉王朝的繁荣稳定,请太后择日登基。”

其他几位朝臣也立即附议,他们跪在地上,等待着沈清歌的决定。

沈清歌看着这些忠诚的大臣,心中明白,他们所说的都是实情。

自从宋子墨执政以来,朝政动荡,国家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宋子墨的心思只在于如何打击沈清歌,却忽视了星汉王朝的整体利益。

过往取得的成绩,在短短的一二年内全部呈现倒退的趋势。

星汉的没落,让毗邻的大燕和大宛两国又蠢蠢欲动,开始频频在边关试探。

这个时候,无论是朝臣还是百姓,确实都需要一个能够让大家安心和信服的新皇出现。

沈清歌的心情十分复杂,她回忆起了与太后之间的承诺,那是一份深沉的默契和对未来的期许。

面对朝臣们的奏请,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她摆了摆手,让所有大臣先行退下,她需要时间来整理自己的思绪,独自思考未来的路。

就在这时,慧心急匆匆地来报,太皇太后驾到。

沈清歌心中充满了疑惑,不明白太皇太后此时的来意,但她知道必须前去迎接。

行礼之后,太皇太后让所有人退下,只留下沈清歌和自己。

太皇太后的目光穿透了沈清歌的心防,她直接问到了朝臣们上书的奏章。

沈清歌急忙解释,她并没有同意那些奏请。

太皇太后叹了一口气,她的眼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和对已故亲人的思念。

“本宫正是担心你因为我们之间的承诺而拒绝。”太皇太后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沈清歌的理解和信任。

沈清歌不解地看着太皇太后,只见她的眼眶微润,脸上带着对明德、煜辰的深切思念。

太皇太后轻声继续说道:“如今,天下大乱,本宫知道,你从来都没有想过夺取皇位,本宫相信你。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你我皆是为星汉王朝的基业着想,又岂能被一个承诺所影响。”

沈清歌听到这些话语,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她感到了太皇太后的理解和支持。

太皇太后接着诚恳地说:“所以,为了星汉王朝的百年基业,本宫希望你能同意朝臣们的上书,即日登基。”

沈清歌面对太皇太后那充满期待和诚恳的眼神,她的内心经历了激烈的斗争。

最终,在深思熟虑之后,沈清歌终于做出了决定。她知道,这个决定不仅关乎自己的命运,更关乎整个星汉王朝的未来。

启明二年,沈清歌在众望所归中登基,取年号“凤鸣”,成为星汉王朝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

这个年号象征着女性的智慧与力量,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了厚重的云层,将紫禁城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京城的街道上,彩旗飘扬,灯笼高挂,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与庄重的气氛之中,庆祝新女皇的登基大典。

金銮殿内,文武百官身着节日的盛装,按照品级排列得整整齐齐,等待着这个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大殿的中央,龙椅高高在上,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尊严。

随着礼炮的轰鸣和钟鼓的齐鸣,沈清歌身着金丝织就的龙袍,头戴凤冠,从侧殿缓缓步出。

她的步伐坚定而从容,如同晨曦中的一抹亮色,照亮了整个大殿,也照亮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

在众臣的注视下,沈清歌步上丹墀,走向龙椅。礼官高声宣读继位诏书,声音洪亮而庄严。

随后,陈阁老代表朝廷,将一顶镶嵌着宝石的帝冠轻轻置于沈清歌的头上,完成了加冕仪式。

加冕完毕,文武百官齐声高呼:“女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声音在大殿内回荡,震撼人心,不仅是对新君的朝贺,也是对星汉王朝未来的祈愿和祝福。

登基大典之后,沈清歌站在皇宫的城墙之上,久久没有离开。

她眺望着远方,心中无限感慨。她从来没有想过要争取权势,但历史的车轮却推动着她不断前行,让她成为了这个王朝的君主。

冥冥之中,康王和明德皇帝之前的教导成为了她管理国家的基础能力。

然而,这些真的是她想要的吗?如果历史可以重来,让她回到重生的那一天,她是否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没有人能给她答案。

伴随她的,只有城墙上萧瑟的寒风,和她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夜晚的皇城上空,星光熠熠。天象监正明照宇正给太皇太后汇报:“太皇太后,女皇星已进入正宫。”

太皇太后,也就是如今沈清歌登基后尊为的太后凝视着夜空,嘴里喃喃的说到:“终于还是来到了这一天,原来,不管怎么样变化,终究是得来到这一天。”

而远在凤翔府的康王此时也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举着手中的酒杯,眼中含泪,嘴里喃喃自语道:“清儿,你终于成长为你本就应该有的模样了,师父在这里遥祝你,从今以后,一切顺利。”言罢,一仰头,喝光了杯中的酒。

旁边康王妃也是热泪盈眶的深情注视着他。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