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请将历史遗据上交国家◎
堇笙看着自己曾经的本子变成古籍的模样,当年崭新的白纸如今变得又暗又黄,边边角角老到掉渣。
内心瞬间翻涌出某种复杂的情绪。
如果按照历史证物来看的话,这本医案或许已经历经上千年的洗礼。
但对于堇笙来说,距离她上次捧着这本书,也不过才短短几十年的光阴……
本子上被火烧毁的痕迹瞬时勾起古时的回忆。
没想到当时师门惨遭那样的事件后,仍有件遗落的东西,且被后人留存至今。
堇笙注视着周老师爷抄录的句子,想起自己刚穿去古代时还是个流浪街头无家可归的小女孩,没有父母,也不知姓甚名谁。
师父把她捡回师门收为小徒弟后,就给她冠上了师爷的姓氏,并取名为吭隆
师爷也很喜欢并看好她这个最小的弟子,于是又亲自给她提了字,叫玄里。
至于淮山真人这个陌生的称号……恐怕是她在那边断气之后的事情了。
那时堇笙谨遵师父遗愿,带着澜雪逃到木龙县的淮山山庄――相当于当今淮沽村附近――在那里躲藏了将近三年的时间,起初是埋头整理扶源流派的医书,其后偶尔为当地的村民看病。
然而三年后她不幸被抓、英年早逝……后面的事便都不得而知了。
但从周老师爷抄录的笔记内容来看,当时那些被她医好的村民最后都活到了上百岁的年纪,此事似乎还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所以淮山真人这个称号,大概就是那些人给她起的吧……
“小笙?小笙?”
周远渡感觉堇笙看到伏玄里医案后的表现非常诡异,仿佛灵魂出窍一般,换了个人似的,边拍拍她的肩边关切地问,“小笙啊你没事吧?这是怎么了?”
堇笙这才回过神来,将飘去古代的思绪拽了回来。
平静片刻,笑说:“啊,我没事,就是没想到扶源流派居然还留有一本古籍,还真是幸运啊……”
周老沉思了会儿,点头道:“是啊,如今看来,师爷当年之所以扎在史书堆里,想必就是想寻找出扶源的影子……不过,他为什么一直没跟我们任何人说过这些事呢?”
那些年像走火入魔了一样,大门不出、谁都不理,从泷城回来就是如此……也不知具体发生了什么,又是从哪找到的这么一本古籍。
“周老,这本书……”
堇笙小心翼翼地阖上自己的医案,将破旧的内页和散落的碎渣全部装回到密封袋里,转过身认真地看向周远渡:“可否上交国家?”
周远渡一顿。
听她继续说道:“我知道这是您师爷留下的遗物,这种建议或许有些冒犯,但是……从您师爷的笔记上能够看出,他生前那段时间一直研究扶源流派的遗迹,其实不瞒您说,扶源流派已经存在上千年了。”
“撰写这部医案的医家伏玄里,以及她师门中的所有人,肯定都不愿看到自己的流派消失……这本书虽曾经烧毁过,但大部分内容还算完整,若能上交国家,请专业的历史学家去鉴定,去挖掘那段历史,或许……扶源流派还能有重见天日的一天。”
堇笙语调沉稳而郑重,一时间竟不知自己此刻究竟是叶堇笙还是伏吭隆
现代的她穿去古代,所做的种种事迹、所编写的本本医案,又反过来影响着现代……还真是叫人思绪混沌呢。
周远渡听完堇笙的话沉默许久,借着昏暗的光线捕捉到年轻人脸上隐约闪过的几分沉重之色,莫名有种说不出的沧桑感……
他也不知这抹浓重的感觉究竟是从何而来。
人老了,有时候直觉也会变得异常准确。
周远渡默默捧起密封袋,花白的眉毛下,一双眼睛里露出坚定的神色。
他点头道:“你放心吧,我会联系相关人员处理这件事。从我师爷的角度考虑,我会继续帮他研究这段历史……但是从整个中医发展的角度出发,我在这行干了一辈子,该轮到我尽绵薄之力的时候,绝不会退后!”
他将师爷的笔记和密封袋装到一起:“同样从我自身出发,我也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么厉害的流派失传啊!小笙,你等我消息好了。”
堇笙着实有被感动到:“谢谢周老!”
两人将其他书装回到大木箱并锁好后,便离开了地下室。
周老师父的儿孙一听有历史文物,也都欣然接受上交。
如此一来,扶源流派便有了第一件历史遗据。
……
当天晚上,周远渡联系完几位管理古籍方面的熟人后,坐到自己的书房。
再次拿出伏玄里的亲笔医案,小心翼翼地翻看。
他戴着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地研究,又拿来放大镜细细观察。
门缝刮来一道初冬的寒风,吹得他后脊发凉。
周远渡忽地一惊,忙拿钥匙打开上锁的抽屉,从里面翻出厚厚一摞手写的药方来――这些是几个月以来,堇笙去杏林苑跟他出诊时为病人拟的方子。
再次看清上面的字迹,周远渡嘴唇和双手止不住地颤抖。
他将药方铺在伏玄里的医案上,一字一字地对比。
虽说一个是古体一个是现代体,一个是毛笔一个是签字笔……
但很多笔锋习惯不能说完全一样,只能说几乎出自同一人之手!
除此之外,无论是诊断思路还是治疗用药方法上,其内核都是相同的!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