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罹?D]#$?????? 只见身穿牡丹嵌金丝长袍的五皇子笑容灿烂,正朝他们大步走来。
三皇子剑眉微蹙,微微眯起的眸子闪过一丝厌弃,又很快被他遮掩过去,笑道:“五弟,你来晚了。”
而穆清灵呢,只觉花枝招展的五皇子来得甚是及时,宛若牡丹仙子一般可亲,救她于水深火热之中。
“府里请来位射箭先生,指导小王射箭,从昨日晌午一直练习到日落才歇下,今早疼得胳膊都抬不起来,穿衣略耗时了些。穆公子你可知,小王已能在十丈开外,射中箭靶!”
五皇子兴高采烈地插进二人中间,洋洋得意道。
“练习半日就能射中箭靶,鲁恭王在箭术上果然天赋异禀。”
穆清灵一边热情回应,一边主动靠向牡丹仙子。
“等镇南王击败叛军,回到扬州城后,我定要同他比试几局。清池兄有所不知,先生说了,射箭讲究的是天赋和技巧,单靠蛮力是行不通的!哎,这其中的门道,咱们不妨入酒宴细说。”
“小人更看好鲁恭王获胜,不妨先在您身上压上一副谭松之的墨宝。”
穆清灵眉眼弯弯,笑道:“可惜商会里还有一些琐事需要小人赶回去处理,今日怕是不能倾听鲁恭王参悟的门道,几日后您不妨来聆心阁与我小聚,没准儿那时,您在箭法上又有更深的领悟。”
听到穆公子这就要离去,五皇子脸上露出失落的神色,嘟囔道:
“那你记得要请香君姑娘过来唱小曲儿,君儿的吴侬软语一开腔,听得小王心口那叫一个酥麻哟!”
二人边说边走,穆清灵似是突然想起什么,转过身与三皇子拜别,然后继续同五皇子说说笑笑,最终消失在走廊尽头。
三皇子脸上和睦的微笑在二人身影消失后瞬间垮下来,阴鸷目光盯着空落落的走廊,冷笑一声。
穆清灵猜测的不错,她把蒋家挤出水粉行的举动,的确狠狠踹了三皇子的聚宝盆。
三皇子虽不像五皇子一般花天酒地,但他在王府养了不少幕僚,平日里还需和百官打好关系,以维护他在朝中的贤名。
只是皇子们年俸有限,对于三皇子收揽人脉的开销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有时他甚至羡五弟可以舍下脸皮,在花完俸银后找父皇哭穷,虽然会讨得一顿骂,但父皇总不能让堂堂鲁王府连下人的工钱都发不出来,往往在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后,会巧借各种名目,给五弟补上银子。
怎奈他在朝中打着清正廉洁的名号,不能像五帝一样哭穷,只好另谋出路。
三皇子之所以愿意纳娶一位商贾出身的女子为妾,便是瞧中蒋家人赚钱的本事。
新纳的小妾不仅姿容俏丽,还主动给王府带进不少嫁妆,解了王府库银的拮据。最重要的是,他手中的银钱,终于可以光明正大投进蒋家生财。
没想到他刚刚投进蒋家水粉铺的银子却因此次乌龙事件打了水漂。
三皇子嫌弃蒋家人不中用的同时,也将目光放在了京城崭露头角的商贾身上,派人细细打探之下,发现穆家原是江南富甲一方的豪绅,最近几年,穆家更是将生意扩充至京城。
所以在奉旨出行扬州后,三皇子一直有心想将穆家纳入麾下为他效力,结果却从当地官员口中得知,穆家公子与镇南王二人之间,有着不可言喻的亲密关系。
凭什么好东西都让裴明昭享用了,所向披靡的裴家军,富饶一方的扬州城,钟灵毓秀的穆公子...
三皇子负手而立在窗口,冰冷眸光在目送穆公子踏上画舫后,手指一用力,居然捏碎了指间价值连城的紫玉扳指。
穆公子既然油盐不进,择朽木而栖,他自要让此人瞧瞧,蠢鸟落错了枝头的下场!
穆清灵很快就感受到三皇子被她婉拒的不快。
就在她从仙目斋归来后的第二日,便被扣门而入的衙役请进了府署。
在阴暗冰冷的司狱里,周典吏坐在桌案后,拧起粗短的眉毛,一边叼着旱烟袋一边翻着手中的账本,拿腔拿调问道:
“穆公子给泉州前线送去的粮食,为何都没有登记在案?”
穆清灵给镇南王筹集的粮食都是私粮,自然不曾登记在案。
往日中,粮商们会给户书送去疏通的银子,再加上他们囤积的私粮数量不多,府州负责掌管征税纳粮的户房不会对私粮一事查得太严苛,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抬手放过。
不过此次穆清灵给泉州前线送去的粮食数目巨大,又在暗中遭人举报。
最重要的是,三皇子还注意到此事,并有上奏朝廷的意思,户房的负责人自然不敢懈怠,急忙命人将筹粮的主犯押来。
扬州城内,但凡在府署任职的经承和典吏们,多多少少都收到过穆家的好处,因此前来抓捕穆公子的衙役非但没有动粗,更是连铐链都懒得亮出来,和穆公子有说有笑走进了司狱。
穆清灵见桌案后的周典吏极为眼生,猜测此人并非在洪知府手下当差,
她淡淡一笑,坦然道:“启禀典吏大人,小人给镇南王筹集的粮食,都是私粮,不曾登记在案。”
“哼,根据大梁律法,粮商囤积百担私粮,便是砍头的死罪。穆公子给泉州送去万担粮食,我看你就算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砍得!”
穆清灵闻言,惊讶地瞪大眼睛,急忙摆摆手道:
“典吏大人莫要乱说。前线缺粮,小人和镇南王商议后,担心大量购入市间粮草,会导致粮价上涨,从而引起扬州城中百姓的恐慌,因此小人送去泉州前线的粮食,都是从东海收来的私粮。”
穆公子一对清澈见底的眸子眨巴得十分真诚。
“按照大梁律法,囤积大梁粮食犯法。但小人购入的都是东海私粮,并且没有用于兜售,而是尽数送往前线。因此构不成囤积私粮之罪。不过...小人这次从东海购粮匆忙,还没来得及向户房纳税。这是此次采买粮食的账本和市舶司批下的通关文书,还请您过目,至于欠下户方的税银,小人会按三倍罚银补上。”
说完,穆清灵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账本和通关文书,走上前放到桌案上。
这下轮到周典吏瞪圆了眼睛,他直勾勾盯着手中的文书,连烟斗里的烟灰掉了一身都浑然不知。
文书上记录穆家用布匹和瓷器,从东海新成立的定海镖局大当家楚邪手中换来两万担粮食。
“这...东海气候炎热,土地资源,一直缺少粮,怎会愿意用布匹和瓷器和你交换金贵的粮食。”
周典吏发现这场买卖的不合理之处,穷追不舍问道。
穆清灵微微一笑:“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小人心里虽然也纳闷儿楚大当家为何有这么多粮食,但东海的事,小人也插不进去手过问。这上杆子的买卖,小人断没有拒绝的道理不是?”
其实,在筹集两万担粮食后,穆清灵担心有人会拿此事大做文章,恰巧她有一批货物要送去东海支援楚邪,于是便借着一来一回的商船,抹平了账面,让这批筹集的私粮,看起来是从东海运过来的。
再后来,见粮食被运去泉州前线后,梁帝并没有追究粮草来源的意思,穆清灵倒是放下心,也没有去府署户房补足税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