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秋,七月
日子就那么不紧不慢的转眼间就来到了七月末。历史上记载‘秋,七月,癸酉,以吏部尚书高士廉为右仆射。’
而现实中也确实是如此,七月癸酉(二十七日)这天,李世民下旨以高士廉为尚书右仆射。
自此尚书省左仆射为房玄龄,右仆射为高士廉;房玄龄任尚书左仆射二十年有‘贤相’的美誉,而高士廉则一直担任的都是右仆射没有再晋升为左仆射……
高士廉升为右仆射的事情李晟没有打算插手什么,不让他上又能让谁上?
反正高士廉虽然与他来说也非友,但也不一定就是‘敌’,李晟打算继续再看看再说。何况现在就算李世民愿意听他的,他又能将谁推上去?
马周么?
马周虽然也不错,但资历什么的各方面还是差了点,就推上去也有些不能服众,还是让他做他的中书舍人去吧。再说了这马周以后可是要做中书令的,让他当右仆射这不就乱套了么。所以,还是再看看吧。这手中无人可用也真是挺让人无奈的,对此李晟真是深以为然。
不过好在李晟本来也没想干嘛,没想过要‘篡位’啊跟李世民争权利什么的。反正只要能用管他是不是‘敌人’呢,能用就行。谁让他已经抱上了个金大腿呢,李晟现在一点都不担心会不会被人找麻烦的事儿。
……
七月末还有一件事会发生,李晟对此更在意一点,也不知道他的到来究竟会不会改变这段历史,李晟觉得应该是不会,毕竟那件事的发生与‘李承乾’这个太子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走向上应该是不会因为他的到来而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不过虽然是如此,李晟也很是谨慎的没有多开口说什么,没有早早的就跑到李世民的跟前去说什么预言的话。
虽然战争,可怜的最终还是老百姓跟最底层的士兵,但对此,李晟目前也只能是有心而无力。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事件发生却不能多说什么话。
历史上记载‘秋,七月,乙亥,吐蕃寇弘州’;
也就是说七月二十九这日,吐蕃会侵犯弘州。
弘州目前是吐谷浑所在,也算是大唐的属国。而在之后吐蕃又会接着挺近松洲,与大唐来次‘松洲之战’
战争是李晟不愿意看到的一件事,可在这个时代战争却也是件无可避免的事情,大唐面临的敌人或者说是对手太多了,如吐蕃,如突厥,如百济等等,这些都是大唐的敌人都是他们的对手,就算李晟不想要战争,可别人呢?
大唐的敌人可不会说李晟不想要战争就也不想要了,战争很多时候也都是一件无可避免的事情,除非达到了真正的统一,可就算是国内都统一了,这不还是依然有外敌,他国的对手在盯着麽,其实最终也还是一样。
只不过,想想现代的地图再想想现在大唐所拥有的版图,李晟也觉得大唐现在的版图还小了点,仍需扩张来着。李晟不是战争狂人,但这攻城略地的事儿吧,是个男人他都有着那么点热血的因子在。
李晟自然也不能免俗跟例外。就算是在现代,李晟也不是没有热血上头过,也曾如小愤青一般吐糟过……也曾幻想过自己有一天也能挥斥方遒,指下点江山,嘛……谁让李晟身边就有个大石头在呢,自然多少也是受到了些影响的。
那“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情怀,李晟真是一点都不缺的。
总之,在李晟的心中其实也是有些‘战争热’在的,虽然并不是那么的明显。但至少李晟的心中并不怕打仗也不担心打仗的事。
只是这有战争自然就难免会有死亡,李晟只是心里觉得有些抱歉,明明他知道会发生什么,但却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让他不能将他所知道的事先说出来,不能让那些或许会在这场可以预见的战争中死去的将士们跟那些民众们能够能够早早的有所防范。
对此,李晟心中感觉有些不得劲,可却也只能如此‘自私’下去……
了解李晟的闻人磊自然知道李晟这段时间以来是在不高兴什么,但对此闻人磊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毕竟这件事也不是他们一言两语能够说的清楚的。
方方面面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而橙子也是心里其实很清楚这点的。或许这就是‘先知’的烦恼了吧……明明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想要阻止却又是那么的有心而无力。
何况这种事情也不是能够以他们的意志而转移的,就算他们能够阻止这次‘出事’,那下次呢?
他们说服李世民让李世民相信吐蕃或许会侵犯弘州早早的就做出准备,难道这样就足够了?他们一次可以阻止,难道他们还能次次都阻止?
若历史真的因他们的提前‘预警’而改变,谁又知道那以后发生的事就一定比现在更好?
吐蕃会放弃吗?
闻人磊对此并不看好,如他所想,应该是不会的。就算没有这次也还会有下次,难不成他们一直预警着?那是不可能的。
至于说提防,在事件没有发生以前李世民也不可能因为他或许橙子的几句话或者说是预警就派出大量的兵力去提防吐蕃,因为那不现实。
何况弘州那边还是吐谷浑的地盘,虽然大唐已经将吐谷浑给打怕了,吐谷浑也已经属于是大唐的属国,但这属国的事儿吧,李世民也不可能费多大的心去管。毕竟若李世民真早早的派兵去了,还不知道吐谷浑那边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这种事情往往就是枉做好人的下次,李世民不可能干那种事,就算是闻人磊他也不会选择那么干。
战争这种事,确实没什么好说的,太过心慈手软的人也不可能走到最后,不是有句话叫‘慈不掌兵’么,套用在这里其实也算是合适。
这些个事李晟其实心里何尝不清楚,他只是有些不太适应而已,现代安定平安的日子过久了,对这种残酷的‘现实’李晟仍需不少的时间来适应才行。
不过……弘州的事情不好说,但另外一件事情李晟可没打算也眼睁睁的看着发生。
历史上记载‘八月,霸州山獠反。烧杀刺史向邵陵及吏民百余家。’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具体八月几日,史书上李晟没有找到确切的日期,只有一句八月总的记载,山獠什么的反不反的李晟其实也并不怎么太在意。毕竟这山獠反的太频繁了,李晟就算说想说在意都难。
光是贞观十二年这年的历史大事记载上就有好几处笔墨记载的都是这种事。什么‘二月,甲子(十四日),巫州獠民造反,州都督齐善行将其打败,俘虏男女三千多人。八月,霸州山獠反烧杀刺史向邵陵及吏民百余家;冬,十月,乙亥,巴州獠反;冬,十月;钧州獠民反叛;唐朝廷派桂州都督张宝德讨伐平定;十一月,己巳(二十五日),明州獠民反叛,唐朝廷派交州都督李道彦讨伐平定;十二月,辛巳,左武候将军上官怀仁击反獠于壁州,大破之,虏男女万余口……’
总之,贞观十二年的这年似乎时不时的就有山獠(獠民)反叛,朝廷(李世民)也派人这镇压那镇压的,反正总不是那么太平的。
其他地方的反叛还没有发生,李晟也懒得就去想那么多,他也管不了什么,管不了那么多的山獠是不是要反叛。
可这霸州的刺史向邵陵,李晟觉得自己还是能够伸把手救一救的。至于那‘吏民百余家’李晟也不知道究竟这其中指的都是哪些人,他也不好说将所有的人都给‘救’走,那也不显示。
李晟觉得那个向邵陵怎么说都是一州的刺史,把他给先救出来了,那多少也应该能够改变下这件事的轨迹了吧?李晟也不确定没有了那个向昭陵后,那些山獠还会不会乱杀人,但李晟也不能说派人先去把那些可能会反叛的山獠给先杀了吧?李晟又不是杀人狂!
这种没证据的事情是真不好办,就算是要救那向昭陵,李晟都犹豫了挺久,想了挺多的辙的,毕竟是一州的刺史么,也不是随便说带走就能带走的。
虽然霸州是个荒凉的地方,可能在那里当刺史的那多少也是有点能耐的人,李晟也不想说让对方就那么白白的死了,不过……
那个人究竟值不值得他去救,李晟觉得自己也得先调查清楚了再说。若是个恶贯满盈的,那死也就死了。那霸州的山獠为什么要反叛?
是那向昭陵这个刺史对他们太坏?
或者是各种‘苛捐杂税’什么的,盘剥的太厉害?
李晟不知道内情是什么之前,他也不好说什么肯定的话。一切都要有个确实的‘证据’后他才好分析。
只是那霸州还是太偏僻了些,等李晟想起了这事,派去调查的人很久才给李晟回了消息,告知了李晟他所想要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