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玻璃
东宫这么大,真想弄出来几个训练场还是可以的,西侧本就有一个射院,在那边再改改加点东西出来就行。反正这么大的东宫,就算不入内院,前院也足够李晟折腾的。何况他们要弄的这个训练场也并不麻烦,毕竟是在东宫么就算场地再大也有限制。以后在外面的军营里倒是可以考虑弄些复杂的出来。
将要怎么改建的事情与工匠交代清楚后,会造纸与制墨的匠人也到了。李晟先问了问他们,平时他们是怎么造纸和制墨的,听完他们现在会的工艺后,李晟心里有了数。
尤其是制墨的技术,那真是差的很,让李晟很无语。不过回头想想也对,现在会用笔墨的人其实并不多,还没真发展起来呢。
先教了会造纸的匠人,告诉他还有什么东西都是能制纸的,工艺方面又改怎么改进,怎么弄更好后,李晟还吩咐让他们先试试手,弄些草纸出来。
李晟已经受够了用厕筹了,他急需卫生纸qaq~不然这日子真心没法过!
用绢也有些太过奢侈,就跟用人民币擦pp一样。对于现在很穷的李晟来说,弄省点就省点吧。早点把卫生纸弄出来,他就不用那么纠结到底该用什么好了。
废了好半天的口水,李晟才教导完了那匠人回去该怎么做后,就吩咐他回去带人开始先弄起来。就照他说的办,多试几次,有什么问题就来找他什么什么的。
其实雕版硬刷的梗只是人们一开始并没有想起来而已,跟印章一样,篆刻的技术这会儿不少人都会。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想到玻璃李晟又想到了水晶。水晶这东西据说在河南有产的,李晟想了想,打算让些人去河南找找,能找到也是个路子嘛。虽然他并不太感兴趣,但是也可以弄来卖钱啊!
知道自己变穷了的李晟现在对赚钱很是有兴趣,那西域商人不是老来这边赚钱麽,他也可以弄些个东西来赚他们的钱嘛!
只不过要将一本书弄成雕版,废的力气多些麻烦些而已。毕竟若是有错漏的,一张雕版就全废了,花费的经历也就浪费掉了。
琉璃与玻璃还是有区别的。
玻璃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起源于埃及,早在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00年至前1300年左右)时期,就已开始制造不透明着色玻璃瓶。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的玻璃制造技术传到腓尼基和罗马,然后又逆转方向传往东方,在萨拉森帝国玻璃制造尤为盛行。总之,围绕古代中亚一带,玻璃制造的中心曾有过多次转移。
这东西还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最安全,不能让别人把秘方给弄走了。
神马都是钱,满地都是金子,就等他来捡了!李晟默默在心里握拳,他虽然现在穷,但这穷日子他绝对不会过多久的。
现在就普通的墨锭先搞出来再说,墨水也不错,方便,这个也可以搞搞,至于添加剂什么的,也不是不能用天然的东西来代替的。
至于什么钢化玻璃,防弹玻璃李晟就完全不去考虑了,想也弄不出来的。倒是那什么磨砂玻璃,雕花玻璃,应该还能考虑下可以搞搞。
大兴宫的正殿也是有琉璃瓦的。但真正的玻璃杯,玻璃制品也少了,西域那边还没怎么过来呢。到唐玄宗那会,李白的那首诗句里很有名的‘葡萄美酒夜光杯’中,有人说指的就是玻璃杯,但也有人说应该指的是玉杯。
不过……那个草纸。那几位匠人都十分的不明白,难道那草制作出来的纸最好?
否则太子殿下为何会如此的上心?
那几位匠人雄心勃勃的回去打算开始着手干活了,早点将太子殿下所说的东西给弄出来。他们也好早点能交差。
如前所述,唐朝已有能力制作含铅玻璃。也许国产玻璃不如外国货高价,但是也不是没有,只是工艺方面还是有差距。
解决了雕版的事,大头来了。还是主要用的东宫的奴隶。不是不想用外面的人,而是玻璃这事儿吧还是蛮重要的。就算用工部的匠人,李晟也有点不太放心。
同样解说了半天,将该怎么制新墨的方法告诉了这几个匠人后,李晟同样给了他们一个承诺。若是做的好,以后的皇家墨坊他就交给他们去管理。升职加薪什么,统统都不是问题!
将造纸、制墨的事都交代完了。这回再来的就是东宫的家奴其实也就是宫奴。
只要他们好好干活,等他的造纸作坊弄好了就让他们去管理。很是给了对方一个大甜枣。
其实唐朝也不是完全没有弄做玻璃的匠人,只不过现在的时代,唐人所说的玻璃还是琉璃。
金山银山神马的,完全小意思!
咦?
说来若是有那白水晶,透明的水晶的话,倒是可以用那个做望远镜的。应该能比透明玻璃出来的快。
想到美好的未来,这几个匠人心里的期待与动力都是满满的。
造纸的走了,李晟又开始教导起制墨的匠人来,虽然李晟很想把那松烟墨就给弄出来,但那个还是麻烦了点,等后期要走精品路线的时候再慢慢来吧。至于透明玻璃当然也是要的,只不过这个还可以慢慢来,先把普通玻璃给弄出来再说。有了玻璃望远镜就能跟着弄出来了,那个绝对能闪瞎李世民的钛合金狗眼。忽悠他一个什么‘千里眼’的小玩具,肯定能让李世民狂喜的。
其实李晟更看重的还是活字印刷技术,但现在他要弄的急。先来个雕版的更合适点,等之后有时间了再来弄活字印刷的事。
两个会木工、雕工的侍臣被带了过来。李晟跟他们说了点雕版印刷的事情,跟他们大致说了下该怎么弄。至于雕版的时候选用的木材这个李晟倒是没有研究,所以这个要他们先去试试,究竟用哪种的更好。
有了玻璃就还能弄大棚,冬天就还能种菜,弄个大棚菜出来应该也能火。至少,冬天他也能有点青菜吃不是麽。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中原这边从西周时其实就有‘琉璃’,但那指的很多都是琉璃珠之类的小件东西。佛门七宝里‘琉璃’也在其中。
李晟实在是对这个时代的人的手工艺不太报以太大的期望,能把普通玻璃给先烧出来估计都要花费一些时间才行,更不用说什么透明玻璃了,那个估计真得等蛮久的。
李晟特意拿了一本书《千字文》交给他们,让他们回去先用这《千字文》练练手,一版一页,李晟还特意比划了下大小,告诉他们雕版不用弄的太大也不用太小。
李晟想要做的就是普通的玻璃。他也没打算一开始就弄出来透明的玻璃,那工艺麻烦了点。能先弄出有色玻璃来就已经很可以了。
太子殿下的吩咐这些匠人们自然是不敢怠慢的,何况太子殿下教导他们的东西又这么好。他们这些人都是老手艺了,一听就知道太子殿下所说的并不是胡说,若是真能行,绝对可以造出好纸来。
好在,若是想用来做窗户就算不是透明的玻璃也行啊。其实李晟一直都觉得,有点颜色的玻璃其实也蛮好看的嘛。
不论是玉做的还是玻璃做的,都与西域有着深厚的渊源。无论哪一种,都颇具西域特色。孰是孰非,还真难以断定。两者不分胜负,因为实际上两者皆有可能,不见得一定需要立一个定论。玉的主产地在西域的昆仑,玻璃则是从西方进口到中国的。(资料)
更不用说以那程妖精和李靖为主的他们那一批的武将了,肯定会对那望远镜垂涎欲滴哒!
每个望远镜卖他们什么几千金,应该能卖的出去吧?李晟可是知道,那些武将们可是富的很。
有了一个系统的概念,要弄出雕版来也不过就是试验的事情。上手搞几次后也就行了。
李晟也不太了解这些人雕版的技术究竟怎么样,反正先试试。按李晟猜想,这问题应该不大。
好在,这些人本就是东宫的人,属于李晟的私产。李晟让他们回去就开始练手,随身有成果了就拿来他看看。有问题他再说。
李晟脑子里想了不少的东西,对未来也很是看好。但这些的前提是,他找的这些人能把玻璃给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