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学院的构思 - 神唐 - 凝望星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神唐 >

114学院的构思

李世民视线火热的看着李晟,直看的李晟的心里发毛。李晟真不晓得李世民这会心里都是脑补了些什么,竟然用如此‘深情’的眼神瞅着他,这让他可真有点扛不住。

“阿耶,儿子与义兄现在都才刚刚被阿娘的法力滋养,大概还需要一个过程才能慢慢的理顺一些事,这也是急不来的。”

李晟转移话题道:“儿子想,不如先让义兄就在东宫待着。儿子那东宫正好一应事宜还都从未亲自理过。儿子想就让义兄先在东宫帮着儿子调教下东宫的那些禁卫们。”

“正好,让义兄先拿那些人来练练手,义兄自己也才刚恢复,要掌握那些知道的能力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毕竟这个身体一直病着,荒废了这么多年,要捡起来也需要一个过程。”

“正好,乘此期间就让义兄先在东宫帮帮儿子。”李晟询问李世民:“阿耶,您说呢?”

李世民沉吟了一小会,而后问道:“太子,有何想法?”

“可否先跟阿耶说说。”

“而后,大院中招收适龄平民子弟。只要送来咱们就收。”说到这,李晟顿了顿,而后这才道:“入学后不收束脩,但每三个月就要考试,三次考试不及格者,退学。”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阿耶,说这么多其实都是虚的。儿子打算从蒙学开始着手,从长安城开始试点,以阿耶您的名义创办学校。让六岁开始的孩童来免费学习。”

“阿耶,不说其他的了,就说‘进士科’吧,考试就始终不糊名,更无誉录之说,考试并不严格。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其家世、地位等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这样的做法,真能给阿耶您找来能用之人吗?”

“此话,不要乱说。”李世民板着脸道。

“而且这些人读书读出来的,他们知道这天下的田地该如何种吗?知道如何疏通水道吗?知道如何为阿耶您的国库添砖加瓦吗?”

“儿子出去后会拿出个章程来的,只要阿耶您支持儿子,儿子一定会好好的将吾李唐皇室学院给弄出来的。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成的事。”

“阿耶,儿子也确实是有些想法,但目前还未真正的理通顺。”

“有多少能为阿耶您所用,能为您分忧的?”

“阿耶,阿娘让儿子与义兄要好好的辅佐您。”李晟缓缓道:“可这辅佐应该怎么做呢?”

“诸子百家,何以独尊儒家?一花独放,不如百家争鸣。否则,以后的读书人怕是只重‘先贤’,而忘了,这天下究竟是谁的。”

李晟越说越溜:“不都崇尚圣贤么,那咱们的皇室学院就以君子六艺为主学科。礼、乐、射、御、书、数。此六门主学科都以打基础为主。”

李晟一点都不怕说‘实话’,反正他就是这么想的。

“再者儿子也没说以后就不让他们学这些圣贤之书了啊,只是在选取官员的时候,不说别的明算、明法,一定要重视起来,国子监、太学的学生也一定要学这些。可不能就只学那些‘圣贤’之书而已。”

于是李晟转转眼睛,而后道:“阿耶,正好凌福和义兄都在吾东宫,儿子想干脆就先在东宫试行下‘皇室学院’的做法。”

“这学院若要免费可要花费不少,这从哪里来?”李世民也同样很直白的询问李晟。

“还有阿耶,现在的科考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但能考的有多少人?这些阿耶您其实都知道。而且明法、明算、明字等科,根本不为人重视。”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这天下的老百姓来说,圣贤只是书上的事,他们只要能吃的饱,穿的暖,就会记得阿耶您这个圣上的好,知道是阿耶您给了他们这好日子。”

这话自然是有道理的,不过……有这么简单?李世民很是怀疑。

“这些人就算站在了这朝堂之上,他们的心里有阿耶您吗?记得是阿耶您给了他们机会让他们为官吗?不会的。”

“往往,堂上的主官还得靠下面的小吏、县丞来处理日常的事务,为什么?因为他们只读圣贤之书,但在实事上却一窍不通。如此,又怎可算是真正的人才?”

“阿耶,官学的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和史书为主,《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和《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公羊传》和《毂梁传》为小经。学业有“通二经”、“通三经”和“通五经”的分别。所谓通二经,要能学好一大、一小二经,或者两个中经;通三经的,要大、中、小各通一经;通五经的大经全通,还要中、小经各能一通。除此之外,所有的学生都要能兼通《孝经》和《论语》。”

但是,为什么仔细想想,李世民又觉得其实太子此话也很是有道理呢?

不管李世民的脸色多么奇怪,李晟继续说着他的打算。

教授学生的教授不用说了,还有这花费,既然要招收庶民还是免费,这花费可就大了,‘穷人’李世民很是揪心,他没钱……这话可真不好意思说。

“但是阿耶,读这些圣贤之书出来的,真能在这朝堂上做好官吗?又有多少官员是真正的实干派?”

“阿耶,这个想法既然是儿子想出来的,儿子自然会弄来维持这学院的花费。而且前期麽,儿子还打算在这天下‘募捐’一次,有那‘投资’,资助过的人,儿子会拿出有效的方法来奖励他们的。”

“阿耶,您认为‘十年’够吗?”李晟缓缓道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儿子也知道想要培养一个人才究竟是有多难的事。”

“非官学是不让那些官员们太多话。吾皇室自己拿钱出来创办学院,还要跟他们商量吗?”李晟这话说的很霸气,听的李世民的眉头一挑一挑的。李晟笑了下。“阿耶,这是只有吾等三人在,儿子才在阿耶您的面前说这真话。”

听的李世民头晕脑胀的,太子的这番言论太过超出李世民的想象,如此一番言论若流传出去……

“儿子是这么想的。这‘皇室学院’自然是阿耶您为院长。可分大小两院。小院收的是吾李唐皇室宗亲,这些人必须就读吾李唐的皇室学院,毕竟是咱们家的学院嘛。以及五品官以上嫡子,这些人当然是要收费的。”

“可若是让阿耶您治下的‘百姓’都能认字,都能有机会读书学理呢?若干年后,能为阿耶您所用的人才不就有了吗?”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大学毕业后即可科举出仕,如此一来,阿耶您何愁没有人才可用?”

“此蒙学即为小学,而后咱们皇室学院还可以再设立中学,大学;从小学考试毕业的可以进入皇室学院中学;中学考试毕业就进入皇室学院大学;”

说到这,李晟顿了顿,而后道:“说句不怕阿耶您怪罪的话,都崇尚说《尚书》、《礼记》等为圣贤所做,但这些圣贤之书可能真正教会的出能为这天下百姓做事的官员?”

“不过,稍后可以先在儿子的东宫试行一下。”李晟可是记着呢,不久后,大概是明年吧,他那东宫丽正殿西侧可就会弄出来一个崇教殿出来。

“阿耶,这里只有儿子与义兄在,”李晟嬉皮笑脸道:“您就不用瞒着儿子了,这有什么不能说的。”

“儿子也不是说读这些圣贤之书不好,只是现人太过注重这些了,为何?还不就是那些世家们造成的。他们鼓吹着自己的家事,鼓吹着他们的学识。孔圣人被吹捧的多厉害?但这世间又有几个孔圣人呢?”

“虽然有国子监,有太学,但就算如此,真培养出来的能为阿耶所用的人才能有多少?不过寥寥无几而已。”

“就算是阿耶您实行了科举,但这能参加科举的还是少数,读书人少。为什么呢?总归还是因为‘老百姓’庶民们认字的都少。”

“蒙学中所学之‘书’,儿子会尽快弄出来。”李晟说着他的打算:“这蒙学就叫‘皇室学校’,不是官学,也非私学。就是吾李唐皇室独立的学院。”

太子所形容的太过美好,听的李世民都有些热血沸腾起来。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