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表哥表妹,天生一对
第2章表哥表妹,天生一对当官的回老家叫衣锦还乡,大车小车大包小包是必须的。
苏辂又颠簸了一路,揉了一路屁股,终于回到了眉山老家。
老苏家是眉山的名人,他们一家子出了两个进士,就差苏辂三叔没考上了。
苏家大伯早些年没了,苏辂他爹又去外地上岗了,剩下苏辂三叔带着一家老小住在老宅,过着苏辂十分羡慕的生活:有田有宅又有钱,每个月收收租,每天督促督促儿子上进,等儿子考上了,自己就可以享清福了!
苏辂听他妈说,他这三叔娶的还是当地富商的女儿,羡慕得苏辂眼泪都要从嘴角流下来。
听到这件事后,苏三叔的形象顿时变得高大又伟岸,在苏辂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三叔,是他的偶像,是他的榜样,是他毕生追求的目标!
一想到马上可以见三叔,苏辂就万分期待,也不用人扶,脚步轻快地跳下车。
苏辂懵了一下。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他三叔苏洵。
三四十岁跟着儿子一起去考科举,万一儿子中了自己没中多没面子!
苏母手上的力道加重了一些:“你问长辈的名讳做什么?还不快喊人?”
他堂哥苏轼。
这题他会,九年义务教育有教,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苏辂无助地发问:“三叔叫什么?”
不过小堂弟是他们二伯母四十多岁才生下来的,算是老来子,被宠出点小毛病也很正常。
“哥哥好。”苏辂生无可恋地喊人。
苏辂勾勒出了美好的前景,对程氏顿时百般殷勤,三婶长三婶短地喊个没完,积极地给程氏讲起沿途趣闻。
苏轼热络地说道:“父亲出去访友了,应该也是这两天回来,二伯父、二伯母,先进屋吧,外面冷飕飕的。”
苏轼?
苏母一脸慈爱地摸着苏辂脑袋。
老家这种地方,就是不管你出去多少年,回来时它始终还是你的家!
苏辂一点都不觉得温暖。
苏辂心生警惕。
他讲了几段趣事,又旁敲侧推地问起三叔苏洵的情况。
苏辂一看,最前头是两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看起来眉清目秀,一看就是他的有力竞争对手。
程氏向来敏感多思,想到此处,望向苏辂的目光便更柔和了,含笑听着他活灵活现地描述路上遇见的奇人奇事。
苏轼和苏辙听了,想起母亲过去每日督促自己读书的日子,也是感慨万千。
苏家和程家是姻亲关系,四舍五入,约等于程家的小娘子们是他表妹。
苏辂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心疼地说:“三婶您辛苦了,三叔每次出去游学,家里都只靠您一个!”
家里,超有钱!
起名这么要紧的事,当然不可能是因为丈夫正好在读侄子的来信,随手给起的!
安安心心继承家业混吃等死不好吗?
奋斗有什么好,奋斗多累人啊,瞧瞧吧,两个儿子都这么大了,还都是未来的大文豪,直接把他们培养成才不好吗?
大文豪。
这会儿听苏辂口舌生花、滔滔不绝地与程氏说话,苏轼马上收回了刚才的判断。
苏轼和苏辙对视一眼,都觉得这个小堂弟怪怪的。
“你的名字就是从着他们起的,轼是车轼的轼,辙是车辙的辙。”苏母笑着答道。
表哥表妹,天生一对!
他不挑的,随便哪个表妹都好,只要长得好看又有钱,他都可以。最好脾气好一点,厨艺会一点,琴棋书画随便也学过一点,还能可持续地给家里赚钱,这样夫妻俩的生活才能和谐美满。
她们家目前三个男人,没一个是进士,倒是苏涣家有三个进士,苏涣自己算一个,侄儿苏不欺、苏不疑也有了进士出身。苏母前头生了三个儿子,分别叫苏不欺、苏不疑和苏不危,时隔多年又来了个小儿子,她听人说三叔家两个孩子都特别聪明,读什么书都一遍就会,就想沾沾他们的聪明气,给自家幺儿起名叫苏辂。
这个世界,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一丝丝温暖!
“哪个轼,哪个辙?”苏辂不耻下问。
父亲发奋读书是好事,就是母亲得操心家里的大事小事,还得每天陪着他们读书写字,着实不容易。要不是他们小时候太顽皮,说不准母亲的身体也不会越来越差。
可是一个名字能说是巧合,两个名字怎么能说是巧合?
他三叔,大文豪!
不!
不可能!
三叔明明是他的榜样,怎么会变成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