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有那么明显吗?
第125章有那么明显吗?这日大伙休沐,苏辂也放假。
苏轼他们出门应酬,苏辂也没闲着,坐在屋中跟老江聊接下来的安排。
离赴任时间还早,老江的任地却已经下来了,本来他排名那么低,地方应该不太好,可也不知他走了什么狗屎运,居然安排回益州路那边去了,虽避开了老家,却离成都府不远,算是个好差使,虽然只是个副的,也足够老江激动半天了!
他钻研多年的当官经验,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苏辂说道:“我大哥明年要回成都府,你们还有李兄平日里相互照应一下。”
老江连连点头。
苏辂说道:“我回头整理一份科举资料,你帮我派人送回去眉山找我爹手底下的管事,让他想办法把它推广出去,好叫蜀中往后多出些进士。还有,这里有份计划你先拿着,回去好好琢磨琢磨,到时你与我大哥、李兄他们商量着办,办好了,肯定能算是你们的政绩。”
老江看着苏辂老神在在地坐在那,不疾不徐地谈论着关于蜀地的计划,一时有些恍惚。
苏轼懒得戳破他的幻想。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由于当初当了唐家赘婿那么多年,宁胜男父亲已经没什么差使可干,如今跟宁胜男一起搞戏班子。
他拉着苏辂的手说道:“是我误会你了。不过我也没错过太多,美叔说一会他叫人把他前段时间买的话本子送过来,我正好看看这章回体话本是怎么一回事!”
若非张方平他们宣之于口,旁人恐怕很难相信蜀戏新编、重修草堂这些事儿会是苏辂年仅七八岁时搞出来的!
即便张方平他们说了,旁人也不一定会信。
不过当初在成都府他已经领教过苏辂的能耐,便也没有迟疑,麻利地接过递来的计划书。
虽然还没着手尝试,老江对这份计划书却很有信心,这种信心源自于他旁观过苏辂一次次不声不响地搞出许多大动静。
老江从苏辂的话里听出一丝沉重。
苏轼说道:“没事,不着急,我刚才已经回了趟家,让你嫂子帮忙收一下。”
苏辂说道:“晁世兄没给你讲《金瓶梅》写的什么?”
苏轼找过来的时候,看见的就是听金刚念书听到快睡着的苏辂。
只是苏辂在计划书中提到的这种虫子,却是许多人没见过的。
苏轼疑惑地问:“怎么了?”
他不知道苏辂为什么小小年纪就思虑良多。
苏轼上前把万般惬意的苏辂摇醒了,对他进行强烈谴责,说那个比赛明明是他捣鼓出来的,他居然一个字都没提!
苏辂坐起来说道:“这怎么好提?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还这么小,要是让爹和老师他们知道我一天到晚看话本,还暗中捣鼓出这么个比赛,他们还逼我读更多书!”
“成,我写写看!”
苏轼听了十分感动。
用一个普普通通的计划认清一个人,也算是避免以后的更大损失!
苏辂舒舒服服地躺在搬回屋里的躺椅上,点播小翠给自己念书,听着听着觉得不够带劲,又让小翠换金刚来。
闲话聊完,老江便回去看苏辂给的计划书。
苏轼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我刚看到时就觉得特熟悉!”
老江不一样,老江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比谁都清楚苏辂在整个过程中起的作用。
苏辂给苏轼一个“你完了”的眼神。
苏辂其实也没思考太多,他只是不怎么相信人性,当年家中叔伯都对他挺好,堂兄弟们也玩得挺欢,到他父母出了意外,他们还不是立刻变了脸?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即便现在大家都客客气气的,谁知道以后会不会一个个撕破脸?
还是先做好最坏的打算、安排好适合的退路,做起事来才能无所顾忌。
苏辂还给老江提供了一点思路,比如以《三国志》为基础的《三国演义》,以《大唐西域记》为基础的《西游记》,以《金瓶梅》为基础的《红楼梦》,不要客气随便挑,细纲没有大纲可以给!
反正,只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巧妙的想象与编排,肯定能成为千古名著!
苏辂说道:“那肯定是你比较善于观察,一般人不可能会注意到!”为了不让苏轼继续谴责自己,苏辂当场胡侃起来:“说起来,我搞这个比赛还不是为了你们!前些时候流行起那么多话本全被禁了,你们回老家了都没来得及看。所以我这不是希望能鼓励一下更多人参与进来,这样也可以弥补一下你们没赶上头一轮新书井喷期的遗憾。”
那一千贯奖金里可是有他掏的份儿,与其便宜别人还不如让老江披马甲去弄回来!
反正老江可是快枪手,写个开头不过是一两天的事!
光凭苏辂直接把这么重要的计划书交给他,丝毫不担心他会把政绩单独昧下,他就得认真办好苏辂交待的事。
他这个官不仅是他自己的,更是苏辂的!
蜀地往后肯定会是他们后方据地!
如果苏辂知道老江此刻心中的激动想法,一定会让他冷静点。
宁胜男不愿放弃表演,宁胜男父亲由于离家多年的愧疚也不曾阻拦,现在他们父女搭档,堪称成都府打戏一绝!
苏辂虽觉得两个武力值这么高的人跑去演戏浪费了,不过现在他还没能力给他们安排适合的去处,便也没打算干涉。他说道:“那挺好,至少一家人算是团团圆圆了。”
宁胜男父亲回去之后,一家人算是团聚了。
苏辂摸摸鼻头,迟疑地问:“有那么明显吗?”
他们好歹算是半条腿迈入官场了,可苏辂才十岁,连官场的门槛都没踏进去,怎么就开始考虑起退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