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返乡 - 波罗的海复仇记 - 田中芳树 - 二次元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二次元 > 波罗的海复仇记 >

第一卷 返乡

第三章返乡

1

长久以来一直是琉伯克名胜的贺尔斯登门,刚于公元一四七七建设完成,两座有着灰色圆锥形屋顶的红色三层圆塔并列着,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昂然耸立。

“是心理因素作祟吗?我觉得门好像有点倾斜了,虽然只有一点点。”艾力克狐疑地喃喃自语。

建设这道门的地方本来就是潮湿地带,地基相当脆弱,而且基于军事上的理由,东侧的墙比西侧的墙要厚上三倍。到了后世,贺尔斯登门就完全倾斜了,不过并没有倾倒,因而成为琉伯克的象征而广为人知——至于在艾力克时代,其倾斜的角度仍然十分轻微,轻微到一句“心理因素”就被带过了。

艾力克混在纽尼布鲁克的制盐厂老板宾兹一行人当中,回到了琉伯克,特拉维斯河的银灰色水面看起来是那么的令人怀念。不管是德国或俄国,甚至是中国,自古以来,港口多半都是面对着大河的,鲜少面对大海。以汉萨都市而言,琉伯克面对特拉维斯河、汉堡面对易北河、可隆面对莱茵河、罗斯托克面对窝瓦河,而不来梅则面对着贝塞河、丹兹希面对斯瓦河、利佳面对着达乌加河。

由于土地是一望无际的低平地势,在野外行走时,有时前方会突然出现一面船帆而吓着旅客——因为水路就这样从平原中流过。两百多年前,以暴风之势劫掠欧洲东半部的蒙古军就是因水路的关系,使得骑兵的行动受到阻拦,只能等到冬天水路结冰之后才开始作战。

艾力克穿过贺尔斯登门时有点紧张,但是他有纽尼布鲁克正式发行的旅劵,而且宾兹是个大有来头的人物,所以很容易就进入了城市。

宾兹的身份固然不容小觑,但是能够任意指使宾兹的霍琪婆婆,其能耐更是让艾力克咋舌。当艾力克来到纽尼布鲁克、在城门面前探问宾兹的制盐厂时,守卫的士兵用疑惑的眼神打量他,不过却同时立刻帮他转达;而宾兹也立刻就接见了他。

当时在艾力克眼前的是一栋炼瓦造的建筑物,工匠们忙碌的进进出出,制盐厂作业所产生的雾气弥漫着整个建筑物内部,宾兹就在里面的一个房间里接待这位初次见面的客人。

“你跟霍琪婆婆是什么关系?”

这是理所当然的问题。艾力克很慎重的回答,说自己是霍琪婆婆的远方亲戚,父母双亡以后受到霍琪婆婆的关照,现在按照霍琪婆婆的指使来到这里,不知道能不能请宾兹先生帮他安排前往琉伯克。

“不行也得行,反正我是不能违抗那个老太婆的。”

宾兹喃喃说道,将手叉在后腰,在室内来回踱步,随即又停下脚步看着艾力克。

“后天我要到琉伯克去做盐的交易,你就以我的……嗯,外甥的身份一同前往好了。”

“可以吗?”

艾力克极力掩饰自己内心的惊喜,宾兹对着他露出一个夹杂着叹惜的笑容。

“刚刚我不是说过了吗?没办法,我不能违抗霍琪婆婆。唉,事已至此,一切都交给我办吧!”

艾力克按捺住涌上来的好奇心,没有提出任何问题——因为宾兹也没有对艾力克提出多余的问题,所以他只能照做,这是一种礼貌。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且人家也有些事情不想说吧?

就这样,艾力克和黑猫小白便加入了宾兹一行人的行列,这群人包括商人,侍从及护卫,合计共有五十人之多。他们将马和驴子排成一列,利用白天的时候赶路,天一黑就投宿休息。艾力克除了分配有早晚餐之外,甚至还享有“非露天”的就寝处;虽然是就地而眠,但是这已经很值得庆幸了。

近代化就代表交通上的安全。

在近代之前的社会,交通实在一点都不算安全,路人在街道上行走时会遭到山贼或强盗袭击,投宿于旅店时可能会被毒杀,然后旅费和行李被掠夺一空;森林里有猛兽出没,海上也有虎视眈眈的海盗。无论在西方或是东方的故事中,旅人之所以一定会面临危机,一方面是因为这是故事发展的前提,但是另一方面也真的是因为每一段旅程都是一连串的危机。

汉萨之所以成立,汉萨的威信之所以能横扫全欧洲,说到底,也是因为只要插上汉萨的旗帜就可以保障海路的安全——虽然不能说万无一失,但是由于袭击汉萨的船只的外国船队或海盗到目前为止都会被歼灭一空,比较起来,汉萨的安全性很明显的提高了许多。

宾兹一行人当中也有弗兰德或法国的商人,不过彼此之间的沟通并没有什么障碍,因为低地德语是当时波罗的海周边的共同语言;至于法语或英语都只适用于各国之内。

英语的发源处英格兰当时充其量只是欧洲西北角的一个中级国家,不但和法国之间的百年战争败战,又因为将国内一分为二的蔷薇战争搞得兵疲马困,因此正当借贷度日的不景气时代;而英格兰的王室本来就是法国出身,所以王公贵族都说法语。因此,在同一个国家使用不同的语言是非常普通的事情,因为国家本身的存在意义本来就不像王侯的领地那般积极而实际。

艾力克的身份被设定为宾兹的外甥,长年在外国生活,一路上尽量避免和同行者交谈。一行人在萧条的冬季野外旅行,花了五天的时间抵达了琉伯克。栉比鳞次的屋顶和耸立的教堂尖塔,仿佛刻意彰显琉伯克这个都市的存在。

当时的东方世界,已有北京或苏州这类拥有五十万到上百万人口的大都市;相较之下,欧洲的各个都市不管是在规模或设施方面都显得极为简陋,即使是伦敦和巴黎,人口也都不到五万;号称“汉萨女王”的琉伯克人口只有三万,而其竞争对手汉堡也只有两万。

这样缓慢的发展,也难怪后来马可波罗介绍东方世界的大都市时,被嘲笑为“吹牛马可”;居住在欧洲贫穷落后地带的人们,甚至无法想象“有着百万人口,从日落到天明形成一片灯海”的大都市景象——本来欧洲的总人口就不多,十四世纪的黑死病(瘟疫)的大流行又让欧洲损失了全部人口的三分之一,期间还不断的发生饥荒。此外由于小麦或大麦的收获率比米粮低得多,基本上也没办法养活太多的人口,所以欧洲的人口发展还不如东方。

艾力克和宾兹一行人经过市政府前面,市政府厅的墙面是用上光的炼瓦铺成,带有独特的黑绿色。那是将盐溶于牛血里,再把炼瓦浸泡于其中、连烧几次之后得到的效果,用指尖去触碰时,在粗糙中带有微妙的粘稠感,会紧紧吸附皮肤。

如果从前往立陶宛的航行算起,艾力克已经有两个月没看到市政府厅了。此时一股怀念之情宛如小小的泉水一般在他心中涌起,而在市政府地下楼的餐厅里吃过的鸡汤味道也在口中苏醒。

宾兹他们在位于市政府厅和港口之间的缅格路一角找到了旅店住宿。由于他们有五十人之多,而且又都是琉伯克的有力人士,当时被视为上宾。旅店老板从玄关飞奔而出,恭恭敬敬的招呼。艾力克并不认识他,但是仍然把帽沿压得低低的,避免自己的脸孔被看见。

艾力克和其他十个左右的男人一起被带到一个房间去。他并没有什么行李,确定自己有一床棉被可睡后,就立刻去跟宾兹招呼了一声然后外出。艾力克想好好的呼吸一下琉伯克的空气,也想去看看古斯曼的邸宅。小白紧跟在他的脚边,仿佛要缠上他的脚一样。

走过街巷,有七、八个小孩在巷子里嬉戏,一个孩子大声叫道:

“黑人可怕吗?”

“不可怕!”

孩子们在回答的同时,口中发出奇怪的叫声四散奔逃。那个原先大叫的孩子追着其他人,不久便逮到一个脚程比较慢的孩子——他们在玩捉鬼的游戏。

孩子们口中所谓的“黑人”指的是“黑死病”。

黑死病后来到了十五世纪虽然控制住了,但是在十五世纪之前的中世纪欧洲,最为人们恐惧和厌恶的便是瘟疫。十四世纪的欧洲被后人视为黑暗时代是其来有自的,当时瘟疫的流行、一再发生的饥荒、紧接而来的屠杀犹太人,这三个大事件将十四世纪的面貌涂成一片漆黑。

在这个时代,北海或波罗的海的沿岸,也就是汉萨的势力范围之内,鲜少看到犹太人的身影。他们依法被排拒于汉萨的商业活动之外,居住的场外也受限制。艾力克对犹太人没有什么特别的偏见,但是那也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和犹太人接触的机会,因此没有所谓的偏见问题。

艾力克拉了拉衣领,快速的离开现场。那几个孩子当中似乎有面熟的人,万一被对方认出来直呼他名字的话,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艾力克的鞋子在石板上咯咯作响。尽管有危险,但是能回到琉伯克来还是太好了,这片石板上不但有琉伯克的历史,也刻有艾力克的人生——虽然目前而言是不足取的人生。

黑猫小白在他脚边,锐利的眼神扫向四周,就好像担任斥候的前哨兵一样。

2

从正面看汉萨商人会馆,就会发现山形墙上的八字板不是三角形,而是呈阶梯状的,这是汉萨风格建筑物最明显的特征。这里的建筑大致上都是地上三层楼、地下一层楼,但是古斯曼的邸宅却是地上五层,比左右的房子都要高。

“现在这样看起来,古斯曼先生的邸宅果然不同凡响。小白看过这么雄伟的房子吗?真想哪天住进这种房子看看,可不是像店员住在公司那样偶一为之哦。”

艾力克压抑住内心的激动,尽可能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经过邸宅前面。最好是天黑之后再来造访这里,至于天黑之前就先回旅店打发时间,把肚子填饱吧!

回到旅店的艾力克一边和宾兹进行类似“叔甥”之间该有的最基本交谈,一边吃着以鱼为主食的晚餐,之后再度离开旅店。

他想着古斯曼的邸宅。

那虽然是五层楼建筑的大邸宅,但是由于店铺、办公室和仓库所占用的面积非常广,因此居住的空间反而特别的狭窄——即使在这里是富商,和遥远东方的苏州富商一比,古斯曼家在衣食住各方面简直是过着质朴而贫困的生活。

欧洲变得富裕是在大航海时代之后的事,欧洲人是因为征服了异教徒居住的土地、强夺了他们累积的财富才发迹的,在那之前,自给自足的简朴经济才是整个欧洲的面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