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李晟收复长安
王武俊、李抱真两军听说朱泚逃回,本打算出兵追击,但是,夜间到处都是雾气,王武俊、李抱真恐怕追赶有失,就按兵不动,只是把朱滔所抛弃的粮饷武器,一并收拾好,马上返回了藩镇。朱滔非常懊恼,怪罪于杨布和蔡雄,将他们斩首以消心头之恨,而且连夜赶回了幽州。因为兵败,朱滔又害怕范阳留守刘怦有所图谋,于是一直踌躇不决,幸好刘怦召集兵马,出城二十里来迎接,他才敢返回范阳。
两人相见,朱滔悲喜交加,还想整顿兵马来一雪前耻,谁料,此时,他的哥哥朱泚也被李晟赶出了长安,逃到泾州去了。
李晟与浑瑊,东西并进,浑瑊下令让韩游环和戴休颜等人西攻咸阳,李晟下令让骆元光和尚可孤等东取长安,分道进军。一天,李晟召集众将商议进取长安的方法,众将认为先取外城,占据坊市,然后再向北攻取宫殿。李晟独自制定计划,说道:“坊市地方太小,叛贼和军队在这里厮杀,不仅扰害居民,还对我军的作战不利,不如从苑北进兵,直捣中心,心腹地带受损,叛贼一定逃亡,那时,宫阙没有损坏,坊市也不必惊扰了,才不失为上计。”诸将齐声称这为好计谋。
于是,李晟带兵到光泰门外,监督将士修建防御堡垒,堡垒还没完成,突然发现贼将张庭芝、李希倩等人,率兵前来偷袭。李晟连忙对众将道:“我只怕叛贼留守不出战,现如今自己出来送死,真是天助我也。”于是,李晟命兵马使吴诜等人,纵马奋击,两军激战,拼个你死我活,都不肯稍稍退让。
李晟亲自率精锐部队前往,很快将贼骑冲散,追到光泰门,叛军也来反击,再战之后,叛军都向白华门退入,闭关拒守不出战。李晟因天色已晚,不便再攻,就收兵回营了。
第二天,李晟又下令出兵,诸将请求等到西边的军队到来,再出兵夹攻。李晟一脸正色,道:“叛军已经战败,不趁机剿杀他们,令他们休养生息,不是又一大失策吗?”
于是,李晟又率兵到光泰门,叛军又来出战,仍然败退。傍晚时分,尚可孤、骆元光依次赶到,李晟下令休息一宿。到了天亮,李晟调遣军队,嘱咐诸将道:“今日一定要拿下叛贼,不得有所顾忌,违令者立斩。”诸将都说得令,于是,李晟命令牙前将李演和牙前兵马使王佖带着骑兵进攻,牙前将史万顷带着步兵,一并作为冲锋队,大军一起杀入光泰门,直到苑北神?村,损毁苑墙二百多步。
叛贼竖起木栅,堵住缺口,从木栅中向官军刺来,先锋部队死伤了很多,稍稍后退,李晟一声呵叱,士气又重新振作了起来。史万顷左手持盾,右手执刀,劈断木栅,步兵继续前进,冒死攻下木栅,把木栅拔去。
王佖和李演率领骑兵随后进入,大军所向披靡。叛贼段诚谏想要拦截官军,被王佖等人砍伤了右臂,倒地被擒。各路军兵分道进攻,姚令言、张庭芝和李希倩等人拼命抗击。李晟命令决胜军使唐良臣等人,一边前进一边奋战,好几十个回合之后,叛贼终于力不可支,溃不成军。
大军随即杀入白华门,像潮水一般涌入,李晟也跟着进来。忽然又有数千名叛贼在大门的右边埋伏着,想要在大军的背后袭击。李晟率领一百多名骑兵回身防御,并且命令左右大喊:“李相公来了!”这几个字一说,把叛军都吓跑了。
朱泚听说全城被破,吓得魂不附体,张光晟劝他逃走。于是,朱泚和姚令言等人,率领残兵败将近万人逃跑了,张光晟送朱泚出城之后,自己向李晟投降了。
李晟下令兵马使田子奇,率骑兵追朱泚,再派兵搜捕叛贼余孽。大军擒住了李希倩、敬釭、彭偃等几十人,并把他们带到含元殿前,李晟号令诸军,说道:“我依靠将士的力量,到了清禁宫,想到长安的百姓,一直处于叛贼的控制下,如果再去骚扰,就不是为民请命的本意。我与你们相处的时间不短,五天内不能通家信,违反法令要受罚!”稍后,李晟又出示严格军律,安慰居民。
将领高明曜私下藏了一个叛贼的妓女,尚可孤的副将司马伷私自藏了叛贼的一匹马,同时被李晟察觉,二人都被斩首示众了。全军都十分害怕,从此都不敢违反军纪。
李晟让京西兵马使孟涉驻扎在白华门,尚可孤驻扎在望仙门,骆元光驻扎在章敬寺,还派三千牙前兵马驻扎在安国寺,分别镇守京城,并把李希倩等人一起绑在旗下,就地正法。
忽然,有一个刑犯呈入衣衫和一纸判文,李晟仔细检查,不禁感到很惊讶。原来这正是当年自己给桑道茂的判词,以及与他换掉的衣衫,题痕还在,字迹清晰。
于是,李晟就召刑犯进来,当面审视,果然是桑术士,就问道:“既然你知道未来的情况,为什么同流合污?”桑道茂说:“命运注定,知道自己在劫难逃,所以先前恳求您,寻求赦免。”李晟过了半天才道:“我为国家除掉叛逆,不能徇私,只是想到你被迫反叛,情有可原,让我奏明圣上,听候圣上的发落。”
于是,李晟将桑道茂暂时关押在监狱里,其他犯人都正法了。李晟还派掌书记于公异,撰写一个公文,飞报德宗,并附上应该表彰和诛杀的人名,以及其他胁从可以减罪的人名和情状,供德宗御览。德宗收到公文,只见公文上写道:“臣已经肃清宫禁,拜谒陵墓,编钟不移,庙貌不变。”看到这公文的内容,德宗不由得伤心落泪道:“天生李晟,实际上是为了国家,并不是因为朕。”
德宗读到请求表彰一栏,表中所列第一个是吴溆,说他被盗贼扣押,不愿屈服,被敌军杀害。德宗看到这里,边哭边谈论道:“金吾将军吴溆是章敬皇后的兄弟,他与吴凑都是朕的至亲,都立有汗马功劳。朕在奉天时,就想要宣慰朱泚,然而身边没有人敢去,唯独吴淑一人冒险请命,没想到他竟然被杀害,太令人悲痛了。”再看下去,第二个是刘迺,刘迺曾任给事中,代理兵部侍郎。京城失守,他没有跟随,朱泚多次胁迫诱导刘乃,他却假装做哑巴,始终不回答一句话。后来,刘迺听说德宗转而投奔梁州,拍胸呼喊上天,绝食而死。李晟上表中写明始末,德宗又为之洒泪。此外如蒋沇等人,有人已经死了,有人还活着,全都由德宗按官褒录。德宗追封吴溆为太子太保,赐给谥号为忠,追封刘迺为礼部尚书,赐谥为贞。至于表中其他应该诛杀的逆贼,都听从李晟的建议诛杀了,所有受胁迫的人,也都按照李晟的建议,大多赦免无罪。桑道茂因此也得以免罪。
这时,咸阳捷报也传来。浑瑊和戴休颜,韩游环等,已攻克咸阳,浑瑊一一奏明,德宗也免不得要论功行赏,非常忙碌。
隔了几天,又接到两个好消息,一个是田希鉴所奏,说是已经处死朱泚,另一个是李楚琳所奏,说是处死了朱泚的同党源休、李子平,德宗更加欣喜。
原来,朱泚从长安战败逃走,逃到泾州,沿途部将全部溃散,只剩下骑兵数百人,到达泾州城下,城门全部关闭,朱泚叫士兵大声呼喊开门,只见一个人登城和他说道:“我们为大唐天子守城,不希望再看到伪皇帝。”朱泚抬头一望,是节度使田希鉴,就跟他说道:“我曾授予你旌节,你为什么临阵倒戈呢?”田希鉴道:“那你为什么辜负唐朝天子?”朱泚听到他说的话非常生气,命令骑兵放火烧毁城门。田希鉴取出旌节扔入火中,说:“还你旌节!你再不退,不要怪我无情。”田希鉴又对叛军说道:“你们大多是泾原以前的部下,为什么跟着姚令言,自寻死路?现在唐朝天子既往不咎,给你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你们归顺,就可以活命了。”泾州士兵听到这话,全都愿意投降。
姚令言在旁边看着,忙上前阻拦,却被士兵乱刀砍死。朱泚恐怕被连累,连忙与范阳亲兵和宗族宾客,向北飞驰而去。于是,泾州士兵投降田希鉴,任由朱泚逃跑了。
朱泚逃到驿马关,被宁州刺史夏侯英拦住,不能前进,转而投靠彭原,跟随他的不过几十人。朱泚的将领梁庭芬,起了反叛之心,与韩旻密谋诛杀他,梁庭芬在朱泚背后暗发一箭,正中朱泚的脖子,朱泚坠落马下,滚入坑中。韩旻上去斩杀并枭取首级,和梁庭芬一同到泾州,投降田希鉴。源休、李子平,转逃奔凤翔,被李楚琳所杀,先后上奏德宗,而且一起将朱泚等人的首级传送到梁州。
于是,德宗命令李楚琳为凤翔节度使,田希鉴为泾原节度使,把他之前串通朱泚的罪状,一概置之不理。德宗又加封李晟为司徒中书令,浑瑊担任侍中,骆元光、尚可孤、韩游环、戴休颜等,各自升官,同时下诏回京,改任梁州为兴元府。
御驾从梁州出发,到了凤翔,正巧赶上朱泚同党李忠臣被捕获,进献到御前,德宗立即下令斩首。李晟又抓获了乔琳、蒋镇、张光晟诸人,并上奏说张光晟虽然是叛党,但抗击敌人时也很有功劳,应免他一死。德宗不肯答应,命令将三人一律正法。然后,御驾再从凤翔动身,一直到长安。浑瑊、韩游环和戴休颜自咸阳迎接,护驾到京师。
李晟、骆元光和尚可孤三人带领步兵、骑兵十多万,出京十里,迎接御驾。李晟首先祝贺德宗讨平叛贼,接着又因为收复过慢而向德宗请罪。德宗停车抚慰,感动得流泪,命左右扶李晟上马,入城回宫。每隔一天,德宗就宴请这些功臣们,李晟在首,浑瑊居次,将相等人又递次排列座位,一片喜气洋洋。
当时还有两个大叛臣,一个是李怀光,一个是李希烈。李希烈已经占据汴州,擅自称帝,分兵攻打陈国境内,掠夺项城县。县令李侃准备弃城逃生。
李侃妻子杨氏说:“受到侵犯应当防御,守不住应该就死,为什么要逃走?”李侃皱眉道:“兵少并且财物缺乏,怎样能守得下去?”杨氏说:“这个城如果不能守,土地被贼寇侵占,仓库的粮食也被贼寇抢走,县里的百姓也成了贼民,国家也会陷入危机。与其如此,不如现在发财散粟招募死士,共守此城,也许会有帮助。”
于是,李侃召集官吏百姓到院子里,杨氏出面说道:“县令作为一地之主,应保护你们官吏百姓,但是任期一满就升迁,和你们不一样。你们是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田地在这,坟墓在这,应当共同死守,不让贼人占领。”大家和声答应。
杨氏又下令说:“用瓦石击贼的人,赏一千钱!持刀箭杀贼的人,赏一万钱!”大家都十分踊跃。于是,李侃率百姓登城,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不一会儿,有一个贼将呐喊而来,杨氏就登上城墙对贼人说道:“项城父老,共知大义,誓守此城,即使你们得到这座城,也耍不了威风,你们不如到别处去,免得多费心力。”
贼众见是个女人,又听她说话十分迂腐,忍不住大笑起来,杨氏下城后,贼众就进军攻打。
李侃率众抵御,突然之间中了一个箭,忍不住痛,返身下了城,正与杨氏相遇。杨氏说:“夫君怎么下城?百姓无主,怎么能守城?即使夫君战死在城上,也千古留名,比死在床上,荣耀得多。”李侃便包扎伤口登上城墙,指挥众人竞相射杀。贼将架上云梯,首先爬了上来,被看守的士兵射中面颊,坠死在城下,叛军看到这样的情形,连忙离去,项城才保全了下来。刺史按他们的功劳往上报奏,德宗下诏封李侃为太平令。
因为项城是个小城镇,李希烈没有时间顾及,又派将领翟崇晖围攻陈州,但还是对峙不下。突然,李希烈听说李希倩被正法,怒不可遏。李希倩是李希烈亲兄弟,李希烈为这件事很生气,派遣使者到蔡州,下令杀害颜真卿以泄愤。
颜真卿见到来使,就问是什么事?使者说:“皇上下令要赐死你。”颜真卿道:“老臣对社稷无功,本是该死,只是不知道贵使是什么时候从长安出发的?”使者回答道:“我从大梁到这里。”颜真卿说:“照你说来,你是贼人的使者,怎么冒称皇上的使者呢?”说完,来使就让人将颜真卿缢死,颜真卿享年七十六岁。
曹王李皋驻守江、淮,派遣将领攻克安州,擒获并斩杀了李希烈外甥刘戒虚,之后,李皋又进军厉乡,打跑了李希烈的将领康叔夜,这时,李皋听说颜真卿遇难了,不禁大声痛苦,全军都跟着哭泣,李皋上表陈述颜真卿的大节大义,请求朝廷快点给予褒奖。德宗追封颜真卿为司徒,加谧号文忠。
李希烈亲自率兵攻打宁陵,被刘洽的将领高彦昭所破,逃回汴梁,天天盼望翟崇晖攻克陈州,于是派人催促翟崇晖,又派军队帮助翟崇晖。
刘洽派遣都虞侯刘昌,和陇右节度使曲环等人,率领三万军队,去援救陈州。曲环用伏兵,与刘昌夹击翟崇晖,斩杀了三万五千人,连翟崇晖都被抓了回来,刘洽大军军威大振,远近闻名。
伪节度使李澄,烧去李希烈授给的旌节,举郑、滑二州归附大唐,和刘洽各军一起,进攻汴州。
李希烈恐怕抵挡不住,留下大将田怀珍守汴州,自己逃奔去了蔡州。田怀珍打开城门迎接官军,汴州恢复。朝廷下诏,任命李澄为汴滑节度使,召河南都统李勉入朝。
李勉来到长安,穿着素服等待判罪。这时,李泌又应召进京,授职左散骑常侍,每天在西省,以备咨询。德宗因李勉失守大梁,想贬黜李勉。
李泌独自进言道:“李勉忠心正直,不过战略运用得不娴熟,大梁失守的时候,将士们抛弃妻子儿女,跟随李勉到睢阳的大约有两万多名,可以看出他平时管理部下,还是很得人心。而且,刘洽出自李勉麾下,现在完全攻克并恢复了大梁,也足以弥补李勉的过失,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德宗听了这话,只好收回成命,只是罢黜了李勉都统一职,仍然命令他为同平章事。
原文在六#9@书/吧看!
浙江东、西节度使韩滉,效忠朝廷,年年向朝廷献贡,有人诬陷他聚集士兵修筑城池,暗中怀有异心,德宗又不免产生怀疑,私下询问李泌。
李泌十分相信韩滉,说韩滉个性忠诚,不附权贵,这是有人故意进行毁谤,希望德宗详细考察。德宗还不肯相信,经李泌再三剖解,努力消除德宗的迷惑,最后,李泌献议道:“韩滉的儿子韩皋,现为考功员外郎,现在因为父亲被诽谤,几乎不敢回家探望,现在关中饥荒,一斗米值一千钱,只有江东还算丰收,陛下可以派遣韩皋探亲,让韩滉迅速运送粮食储备,接济关中,以此试探韩滉是否忠心。”
于是,德宗赐韩皋红色品服,派遣韩皋南归,并且对韩皋说:“你父亲最近遭受怀疑诽谤,朕都不相信,只有关中粮食短缺,必须由你父亲赶紧筹供,不要延误。”韩皋欢腾跳跃而去,与父亲相见,详细叙述皇上的话,韩滉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当天发米一百万斛,运送关中。韩皋只停留五天,韩滉就让他返回朝廷。
陈少游听说韩滉发粮,也贡献大米二十万斛进京,偏偏刘洽攻克汴州,得到李希烈起居注,上面写到,某月某日,陈少游上表归顺。这事情一传十,十传百,陈少游也有所闻,免不得羞愧无地,郁病而亡。德宗追赠陈少游为太尉,并赏赐财物给其家人,为他大办丧事。
淮南大将王韶,想封自己为留后,韩滉派遣使者对他说:“你敢作乱,我就全军渡江来杀你。”于是,张韶畏惧不敢动。德宗听说,高兴地对李泌说:“韩滉不只是镇定江东,而且还能镇定淮南,真不愧是我的臣子。如果不是你知道他的为人,我差点就怀疑他了。”德宗又加授韩滉同平章事,兼江淮转运使。韩滉每月运江淮粟帛,向西入关中,朝廷才算安定下来。
第二年,德宗又改换年号,称为贞元元年,下旨大赦天下。
新州司马卢杞,遇到朝廷大赦回来,转任吉州长史,逢人便说道:“我一定会再次得到重用。”果然,没过多长时间,德宗命令给事中袁高拟制诏书,拟任卢杞为饶州刺史。
袁高不肯下笔,上奏道:“卢杞罪责深重,曾导致皇上流离在外,国家满目疮痍,怎么能重用?”德宗没有听从他的劝告,又命令别的官员起草诏书。补阙陈京、赵需、裴佶、宇文炫和卢景亮等人联名上书,极力陈述卢杞的罪状。袁高又重申词,上奏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