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开荒场
第277章开荒场
今天人多,何嫂子蒸的馒头蘸酱加上稀粥,再准备有咸鸭蛋和腊肉,另炒一锅绿油油的小菜。侍卫们也不进屋,分别拿了馒头鸭蛋囫囵吞枣的吃饱肚子。
饭桌上很清净,只有豆豆和王家父女在,一下恢复到以前的样子。
王大财不躺床上,他不好意思说自己差点被亲侄儿气死。
这时候也不说话,只端碗喝几口稀饭就放下了。
他虽然看起来没有异常,也没有再提王文俊,可心里还是难受,神情也有些委顿。
“爹,你现在不用再去店里忙乎,先歇几天,也照看着家里。”
王三秋关切的看着他,这一番折腾,王老头看起来又憔悴了几分。
对于王三秋要镇外荒地的请求,余林自然是没有意见。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现在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要来替东家帮忙干几天。
地皮一到手,王三秋片刻也不停,立即放出话来,要招人开荒平地。
王三秋虽然想尽快修好场地,但也知道大家过年的心情。
一时间野山坡上人头攒动,居然不下百人,那些乱石杂草再难清理也架不住人多,一天天过去,虽然银子像水一样哗哗的流,可那山坡也一天比一天光溜。
王家开出工钱招人,扛石头有手艺活的大工五十文一天,普通清理土坡的小工二十文。
她看上的野地是镇后的山梁缓坡,位于去府城和临桐的官道岔路旁。
夏天遭水灾,趁着冬季这两个月雨水最少,都在修房造屋。
“好呢!兄弟们,都放下歇歇气,东家又送吃的来了!”赵正宽笑着应声,转头又对周围的帮工喊道。
“是得歇息了!唉!心里累,替你守守家吧。”王大财也不逞强,他的确有点扛不住了,也不想再去铺里应酬客人。
王三秋还没有提李慈,余林就满口答应,她要多少就给多少,随便去拿。
王家需要人手开荒的消息一出,只过了一天,种辣椒的牛大户就带着一群乡下汉子赶来了。
仔细算算,一个大工一月能赚到一两半银子,小工也有六百钱,对镇上的人来说,这工钱已经不低。
赶走林氏和王文俊,现在宅里又添外人。
这里干活人多,王家是给钱不管饭的,不过隔一天也会像现在这样送些驱寒开胃的肉汤过来。
王三秋又在万家客栈包下两间房,安排展鹏飞他们住下。
现在是冬天,山风一刮过,那些还夹杂着些许绿色的衰草就簌簌出声,有时还能看见几只兔子从石头里探头外看。
他们每一个跟王家都有协约的,现在听说王家要建酱场,个个激动,计划着来年再多种些辣椒。
赵正宽也领了一份过来,对正查看石堡坎的王三秋道:“再过三天,这一段堡坎就完成了,接下来只需要往里面填土。”
“赵叔,牛大哥,你们都过来吃些东西垫垫肚子。”才一到坡地,王三秋就大声招呼着。
牛大户捧着碗也过来了。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现在距离过年只有短短十余天,镇上集市热闹,镇外的工地也热闹。
明天就是小年,各户家里都有事,房前屋后清理檐沟,打扫灶灰这些都是重活,应该要男人动手的,她这里放假,这些当家汉子也能回家干活。
在山地建房自然有山地的规矩,乱石杂草一除,就要清理出边坡,再用石条砌成堡坎,这样才能填土夯实平整成地基。
这些人要是缺钱,还可以来王家借,以后再用菜抵债。
昨天晚上是事出有因,时间紧迫没来得及安排住处,公子哥们住一晚柴房还不打紧,要是多住几天,只怕自己的柴房就不保了。
听到王家要动工的消息,赵正宽带着一帮子自己朋友兄弟过来帮忙揽活,有他负责,王三秋自然放心。
有吃的人人开心,纷纷放下手中活计围拢过来,帮忙的妇人就一人发个土碗,盛汤吃馒头。
这一天,赵正宽正领着石匠安放石条,冬日暖阳下干活穿不住袄子,一个个都只套件夹衣,喊着震天号子抬石头。
“赵叔,我正要跟你商量,明天就是腊月二十四,不如这里的活计停一停,大家也能回去整理家里的事,准备着过年。”
也就是说,只要人勤快,大余渡这里的土地里,一年四季都能种菜换钱。
想要将这些石头藤木清理干净,再整成屋基平坝,所花费的功夫不小。
大余渡处于山区多雨多雾,房屋需要通风,民居多是以木头为屋架,用竹片编墙,再抹上黄泥,修起来也很快。
杨浪在下午时分从县里回来,王文俊和林氏被送回他租的院子里当富家公子了,只不过现在有疾风堂的人随时盯着,想要出城都难。
四邻八村里有空闲的人都想过来挣几个钱,给自家年夜饭桌上添上一道猪头肉。
坡上乱石堆叠,石缝中长着低矮的刺藤和杂草,面积足有二三十亩。
现在有杨浪跟侍卫们轮流守着宅子,王三秋就只管场地的事情。
王三秋带四个镇上的粗壮妇人,抬着两满满桶酸辣白菜肉片汤和两大筐馒头上到野坡地。
秋收后本来有大把闲暇时间,今年的大余渡各村的人却从刚入冬就开始忙碌。
反正镇外那片野岭除了牛羊都不靠近的刺藤林,就连像样的柴禾都砍不出来,白给都不要。
临桐县的外地客商已经就收工歇业,活计清淡,一些在码头上扛活的苦力也回乡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