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梅龙寨(1)
第177章梅龙寨(1)对三秋会骑骡马,印叔他们也没有多问,只有多嘴多话的老殷追着打听过,三秋只是说跟着其他男娃学过。
王三秋以前男孩子般的行径在大余渡是出了名的,马帮几乎不用打听就都知道,此时听到她的答复也就不感觉奇怪。
太阳落下山尖时,走出河谷的王三秋见到传说中的梅龙寨。
群山环抱的山间,是一大片山区难得见到的缓坡低谷,种满层层叠叠的庄稼。
此时虽然是冬季,在这宛如世外桃源的谷地,地里依然绿油油的,有各种菜和瓜豆。
缓坡上有一人高的石垒寨墙,只在通往大路方向留有一个豁口当成寨门。
石墙里面就是彼此相连、错落有致的林立木楼,寨民们世代就居住在这里。
“印小子,你们年前才来过,怎么又来了,你要的山货现在还没有啊!”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在寨里花了半天大概走了一遍,基本上也摸清山寨的产出。
身穿靛蓝绣花长衣,头上缠着帕子的干瘦老太太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的跟陌生人说话。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走一圈回到鼓楼坝场,一些山笋片已经送来了,印叔正眉头紧锁的看着几个大筐子。
对姜木朗的话王三秋只是笑笑,她自有她的打算。
交代过印叔,王三秋带着豆豆往另一处走。
“三秋,你换这些东西,带出去也不值钱,还不如带些药材。”见三秋本子上每样都在记,已经密密麻麻一大张纸了,还收这些占地方的东西,姜木朗忍不住提醒道。
“札巴老爹,这一次其他山货也会要的,钦杰头人今天在不在?”
之所以不值钱是因为马帮需要转手卖给各个铺子,现在王三秋是计划直接装进罐子。二者其中的利润差着好几倍,自然有运出去的价值。
叮咚作响的驮铃声将寨子里的人引出来,跑在最前面的的是一群小孩。
姜木朗站在不远处一言不发,他跟了一路,也劝了一路,可王三秋根本就不听他的,现在印叔也劝不了,他只能闭嘴。
“印叔,不用担心,来了山货你就按骡马能负担的重量收,有多少收多少,质量上盯紧些就成。”王三秋不焦虑。
一个身穿黑色大袄,身披毛毡,头上缠着厚厚黑巾的老头问道。
看着自己的大筐山笋能换成一小坨盐,老妇人眉开眼笑。
见她回来,印叔唤到一旁问道:“三姑娘,这些东西送出去不值几个钱,若是算成本,都比得上你去临桐县买了,何况还担着风险。好在现在才送过来还没有上称,不如就退回来。”
不过此时骡队已经走开,他的话也没有人听到。
这已经是到达梅龙寨的第二天了!马帮需要在这里停留几天。
————————————————————
大冬天也光着头脚,个个鼻涕横流,在骡马前后呼喝着,奔跑着。
不过这些东西不多,能否收到也全靠运气。
寨墙外,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迎出来,印叔翻身下马,跟他们恭恭敬敬的行礼问好。
她的语言带着浓重的口音,需要仔细才能听懂在说什么。
在她的身边跟着豆豆和佯装无聊的姜木朗。她家里人少,在山上找不到好东西,而每次马帮来换东西,这些占地方的笋干都是最便宜最受不喜欢的。
梅龙寨里,王三秋持着一个小本,手上握着炭条,正记录着每家基本上能有多少山货要出售,平时的,现有的,分门别类。
在马帮摆出来的货摊周围,许多的妇女正在挑选着针线绸缎,她们最喜欢的还是用鲜艳的丝线扎成穗子戴在头上。
这些笋干山外也有,马帮运出去再卖给杂货铺子,利润太小,路上也占地方。
光这些东西就得占用至少四匹骡马,听人说三丫头还定了许多干木耳和山菇正在送来。
“还有一个春荒要熬,其他的自家得留着吃,现在只能拿出来这么多。”
在这里都是普通的废物,运出去自己就能把它变成大把银子。
若是能收到一些好药材也就赚到,可惜自己年前就来过,收到几朵灵芝卖到好价钱,这趟只怕是得空手而归了。
马帮要收的都是精细易带的皮货和药材,比如说山参虫草和灵芝一类,只要带出去就能换到大把银子。
就连山寨里堆积如山的干辣椒,她也是想要的。
主要她进来一趟不容易,就想摸清这里的大概产量。
突然面上一呆:“印小子,你的骡队里面怎么有女人?”
他怕王三秋不懂这里面的成本,这趟光是王大财就付了三两银子的脚力,肯定是要亏在里面的。
骡马的蹄铁踏在碎石板铺的路上,清脆声音传得很远。
“阿妈,你家的山笋只有这些了吗?”在她的前面摆放着一个大藤筐,里面是切成片晒成浅黄色的笋干。
一个女人怎么能这样固执?他心里不痛快起来。
不过想想路上的艰难,这些东西就显得性价比不高了,王三秋摇头,这些干辣椒暂时只能搁一边。
马帮在寨子里有固定的收货地点,印叔在那里守着看货。
山笋,山菇,木耳之类本就不算特产,平时外面也有人拿到镇上卖,要是马帮带着这些东西翻大雄山就不值钱了!